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但是“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部分学生知识、能力和兴趣的发展。分层探究则是一种站在生命教育高度上的课堂教学新视角。它能够发掘和开发学生学习差异资源,激活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潜能。
  [关键词] 复习课;数学;分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8-0050-03
  [作者简介]胡存宏(1971—),男,江苏宝应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师,中学高级。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还是一种基于学生共性发展的普适性的教学形式。虽然不能全盘否定,但这种“一刀切”的教学形式的确妨碍了部分学生知识、能力和兴趣的发展。我们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为此,笔者以《圆》的复习课为切入点,精心设计了一组练习,并及时对练习的结果进行统计,以期通过数据能看出事情的本质。
  本次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调查五年级学生《圆》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及思维发展现状,既是一个基于学情的研究,更是一个着力课堂的反思。
  二、方法与过程
  实施范围:本校五年级某班级的学生共51人。
  实施过程:本次复习是在学生已经学完了《圆》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后进行的,主要利用笔试的形式在一节课时间内来完成练习。
  为了充分达到研究的目的,本次练习设计的题目一共有三组,每组两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选做题在必做题的基础上稍作拓展。
  从表1中不难看出,必做题全班同学每人都进行了解答,每一组选做题的选做人数在40人左右,做对的人数都超过了选做人数的一半,大约占全班总人数的40%。
  下面对调研的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一组:
  必做题中求半圆的周长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本题的正确率却达到78.4%,全班做对的有40人。通过调查发现,错误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受圆的周长计算干扰,错误的学生中很多都是列成“3.14×8÷2=12.56(厘米)”,头脑中没有直径这一个意识,究其原因还是对于周长的概念没有掌握与理解。
  选做题与必做题进行比较,增加的难度在于首先要正确地画出一个最大的半圆,由于8又不是5的2倍,在操作中就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此栽了跟头。后来教师对基础题进行了评讲,又给予学生及时的暗示,大部分学生包括没有选做的15人多数都能够算出正确的结果,只有几名学困生在这里还是遇到了障碍。
  第二组:
  通过数据能够看出,必做题在所有的题目中正确率最高,超出了90%,学生们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即使做错的5个学生中也有2人是因为计算出错才导致遗憾的,他们的解题思路还是正确的,只有3人对本题缺乏真正的理解。
  选做题虽然正确率达到了53.8%,但是全班51人中,只有21人完成了本题,也是所有题目中正确人数最少的一道。究其原因在于按照必做题的解法,需要知道圆的半径或者正方形的边长。题目中提供的是正方形的面积,虽然100是一个完全平方数,但是,对于学生来讲要将100转化成10的平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们在此思维受阻,也在情理之中。这里可能就要追溯到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如图5:
  图5
  如果在圆的面积推导第一课时教师适当放慢节奏,把知识讲通讲透,让学生充分感知后理解,“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而半径的平方实际上就是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说知道了以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也能求出圆的面积,可能学生就容易多了。通过跟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大部分学生很快知道了圆的面积是“3.14×(100÷4)=78.5(平方厘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80平方厘米呢?”学生很快得出是3.14×(80÷4)=62.8(平方厘米),并进而得出这样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3.14/4。
  第三组:
  最令人匪夷所思,必做题正确率为88.2%。学生们绝大部分都知道将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再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宽得到长方形的长,这实际上是一个死套公式的过程。调查发现,几乎没有学生根据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
  在这三组题目中,这样的选做题从我们老师的角度去看实际上是最简单的,完全就是书中公式的一个推导过程。但是学生们不理解。教师也很困惑,说曾经在班上拿掉数据用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对答如流,都知道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为什么一具体化,反而不会了呢?实际上这里隐藏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圆的半径等于长方形的宽,这才是最关键的,学生原来还是没有真正领会。想起小时候,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用硬纸剪很多个大大小小的圆,然后剪成许多个相等的小扇形,最后拼成大小不等的许多个近似的长方形。这时,再通过测量与推理得到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之间的关系,印象深刻。(如图6)
  图6
  本题讲完之后,为了验证刚才的结论,教师又增加了一道拓展题:“圆的半径是5厘米,把圆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后,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结果还是不理想,全班做对的有16人,正确率为31.4%。
  三、反思与建议
  (一)加强操作,促进理解
  操作是能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它能够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结论变成有趣的,带有思维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感知、促进理解,达到知识的内化。“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很多老师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让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变成了一道精美的视觉盛宴。学生在享受盛宴的同时,也失去了应有的发现与思考。此时他们唯有死记公式,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课堂延伸,生成智慧
  由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有限,在多数情况下他们的思维不可能自发地得到提升与完善,关键处还需要老师适时地点拨以及启发。更重要的是课堂时间的有限,已经不能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学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认为通过“圆”的教学,千万不能津津乐道于,全班学生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而应该引导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课堂作适当的延伸,师生一起将课堂的研究延伸到课外,开阔视野、发展能力,让研究性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始终。这样,除了知识之外,学生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最新一期的《哲思》上面说:美国的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学生得到知识的数量,每一个知识的获得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动脑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学生们对于知识总是十分渴求。美国的教育聪明之处就在于,先让学生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与我们的正好相反。美国教育通过感悟比起中国教育就会多产生一个东西,那就是——智慧。
  (三)实施分层,各享精彩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学教育指南》中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只有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既有统一的要求,又因材施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三组选做题,每一组的正确人数都在20人左右,接近全班人数的一半,从数据上就为我们的分层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如果说“针对学生共性来开展课堂教学”也是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原则,那么实施分层探究,则是一种站在生命教育高度上的课堂教学新视角。它能够发掘和开发学生学习差异资源,激活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潜能。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全班的整体提高,学生的共同发展,更注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徐媛华.关于分层作业设计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5).
  [2]马登奎.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教育观察,2013(32).
其他文献
[摘要]一些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纪律,往往会采用奖励“小红花”的方式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予以嘉奖。然而“小红花”仅仅是一种象征。教师要思考的是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又符合逻辑的人格课堂,引导学生逐渐走向自律,走向自我完善,走向追求幸福的道路。  [关键词] 课堂纪律;道德认同;“小红花”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8-0018-02  
期刊
[摘要]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建立过程性的思维,用展示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来促使教学目标达成,丰富教学重点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 知识;发生;发展;兴趣;疑问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8-0001-02  [作者简介]兰利,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教师。  “教师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特别是作文方法指导方面,因为过程指导的缺失,出现学生“不想写”“不会写”“写不好”的作文教学窘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实施策略,构建一种“创设情境——反复实践和反复修改——重写作文”的作文指导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 过程指导;反复实践;修改;重写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
期刊
[摘要]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广泛阅读、勤于摘录、大众点评的方式,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学生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 广泛阅读
期刊
[摘要]纵观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依然是主流模式,教师虽然激活了学生“五动”的潜能,但同时也将他们长期置于紧迫追赶的学习氛围中,以至身心疲惫,生命本身的成长受到影响。教师应为学生营造生命的空间,并剔除冗余时间置换生命成长的空间。  [关键词] 英语课堂;初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
期刊
[摘要]科学探究不仅限于课堂,物理课外实验也可以成为物理教材的重要内容,使物理课堂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推行课外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摒弃课堂“专制”,正确认识开展课外物理实验的优势;适时指导课外实验,有效拓展和延伸物理课堂。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
期刊
\[摘要\]值日生英语汇报作为一种有真实交际意义的口语训练形式受到广泛欢迎。它锻炼学生文本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高效的语言操练形式。演讲稿写作质量直接影响值日生汇报的完成。改善值日生报告写作评价模式有助于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演讲稿写作质量,提高他们的演讲水平。  \[关键词\]值日生汇报;写作;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加强交流、多样化鼓励及榜样激励等方式在课堂内外积极进行情感教育渗透,对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有积极的作用。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教育,可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消除焦虑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创设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 情感教育;交流;榜样;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32  
期刊
[摘要]反思近四年来的南京市中考试题发现,南京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创新题” 变化的三条路径是:基于趣味,体现逐步拓展的生活;基于理智,体现逐步发展的技能;基于活动,体现逐步延展的课程。  [关键词] 思想品德;学科评价;创新试题;南京中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8-0072-03  [作者简介]朱张虎(1986—),男
期刊
[摘要]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们普遍认为数学难学,并且许多学生到高中后数学成绩出现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高中数学未能很好衔接。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为把初高中的数学教学像锁链一样环环相扣,衔接牢固,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转变。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