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数据素养教育比较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据素养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一般从知识和技能两个角度对数据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各领域的专家对此有不同的阐述。M.Schield在2004年定义了数据素养的概念,数据素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思想意识,包括数据意识、基本规范等范畴;二是实用技能,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其他方面的能力。Mandinach等人把数据素养定义为:收集、分析、解读数据,并转化为指导性知识和实践的能力。Vahey等人把数据素养定义为:获取数据,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和表征数据,并能够评估和解释数据。张静波认为,数据素养包括获取、组织和管理、处理和分析、共享和协作使用的能力。上述学者在界定数据素养概念时侧重点略有不同,但都将数据活动过程中涉及的能力等作为数据素养的核心。结合这些观点,本文认为数据素养应该包括发现数据的能力、理解数据的能力,以及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并使用它并做出决策的能力。
  二、国内外数据素养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数据素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相关讨论,并越来越重视数据素养教育。
  1.国外数据素养教育现状
  国外对数据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共卫生、医学、图书馆、档案管理、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情报等领域。美英两国是数据素养研究的重要阵地,在数据素养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数据素养教育方面发表的论著较丰富。
  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促进数据素养教育的政策。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成熟的教学体系,如系统课程、在线教学、研讨会、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2.国内的数据素养教育
  国内对数据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笔者对国内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自2012年以来,数据素养开始得到广泛关注,研究主要分布在公共卫生、医学、图书馆、档案管理、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新闻及情报等领域。当然近年来关于数据素养的研究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研究的領域与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相继出现了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武汉大学等核心研究机构,也涌现了一批像孟祥宝、胡辉、沉婷婷、黄汝华等的专家。黄汝华等人认为,数据素养是信息素养的扩展和深化,不同学科和行业的人必须具备数据素养。教育领域的数据素养研究较少,仅有少量文章结合了大数据时代的时代发展背景,在实践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数据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但几乎没有与数据素养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可见,国内教育领域的学者对数据素养研究仍处探索阶段。
  三、国外数据素养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外数据素养教育成果,我国在数据素质教育的各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形式相对简单,在讲课模式中仅简要介绍了科学数据的基本知识,较少有系统课程和实践案例研究;另一方面,缺乏整体上的认识,虽然现在开展的一些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据素养,但是缺少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式。
  为了提高中国的数据质量教育水平,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实践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加强本土化理论研究,构建体现我国现状的数据素养教育指标体系,设计和开发系列化教材,提升数据素质教育系统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构建详细而完善的教师数据素养能力评价指标,设计和开发教师数据素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等。
  参考文献:
  [1]张静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J].科学,2013(4):29-32,4.
  [2]胡 卉,吴 鸣.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J].现代情报,2016(12):152-159.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锐意改革、争创一流”为方向,从一名年轻教师的角度,着重探讨了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两个必备要素:提高自身素质和改进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广泛讨论,提高教学质量、争创一流教学,促进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优秀教师;必备要素;一流教学  众所周知,当前高校数学课程仍以课堂传授为主,并且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延续这种教学模式。在军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教师、队干部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
摘 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社会上的投机风气逐渐渗透到高校校园中,此时的大学生在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以及塑造上迷惘的情绪日益增多。大学在对大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育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以此来帮助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踏入社会之后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和栋梁之材。文章先从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延伸,概述现在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