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北美屠犹地图”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9538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分子在欧洲大肆屠杀所谓“劣等种族”,其中犹太人是最大的受害者族群,死亡人数在600万以上。欧洲许多历史悠久的犹太人社区就此消失。一些“先知先觉”的犹太人二战前就来到北美避难,不仅逃过了灭顶之灾,还在美国和加拿大建立了一个个犹太人社区,繁盛至今。
  然而,就在缅怀大屠杀受害者国际日(1月27日),加拿大图书及档案馆(下文称LAC)展出了一本希特勒私人藏书,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若非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打赢了二战,北美犹太人或许也难逃一劫。

二战期间,纳粹头目希特勒在演讲。

一本“枯燥的书”售价4500美元


  LAC素以收藏与展出和犹太人有关的出版物著称。2018年6月,一位私人藏书者以4500美元的价格将此书售予了LAC。由于LAC经费并不充裕,这一收购一度在其内部引起争议。但到该馆正式对外发布这一收藏时,工作人员都相信“这是迄今我们最有价值的收藏之一”。
  这本德语书出版于1944年,共137页,书名为《美国与加拿大犹太人统计数据、媒体及组织》,书上附有藏书签,签上印着“纳粹之鹰”、纳粹“卐”字党徽和“阿道夫·希特勒藏书”的字样,表明这是希特勒的私人藏书。原收藏者相信,这本书是二战结束时被一名不知名的美军士兵捡到并带回。由于该书出版于战争期間,使用的纸张质量低劣,LAC不得不花了一些时间加以修复,以便其可供公开展出。
  这本署名海因茨·克洛斯的著作,本身是本“干巴巴的资料书”,其中详细列举了美国、加拿大各主要犹太社区、犹太人社团组织和犹太人媒体的信息,有些数据非常细致。如在一份加拿大城市犹太社区人数统计表中,可以看到精确到个位数的加拿大各犹太社区的人数统计,其中不仅有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也有威尔敦(位于魁北克省,书中称“人口60745,犹太人总数344”)、圣约翰(位于新不伦瑞克省,书中称“人口47514,犹太人总数683”)等在当时并不起眼的犹太社区。
  有人质疑这本书的收藏价值,理由是书中许多数据在当时就是失准和过时的,如书中关于加拿大城市人口和犹太人总数的数据都是非正式统计,且最“新”数据是1931年的。圣约翰犹太历史博物馆馆长比格·克拉夫特说,即便在1931年,圣约翰作为加拿大大西洋四省最大的犹太社区,其犹太人总数也远不止书中所言的“683人”,而是达1300人以上。此外,这本书也并非“首次被发现”:德国国家图书馆一直收藏着至少一本,并早在此次LAC披露和陈列这本书之前很久,就在网上提供了这本书的影印版本(藏书号SA10838)。美国学者康尼利亚·威尔海尔姆则在2002年就依据此书,撰写并发表了《纳粹宣传品和过去用途:海因茨·克洛斯与“德属美洲”的建立》一文。
克洛斯所著《美国与加拿大犹太人统计数据、媒体及组织》。
二战期间德国潜艇曾屡屡骚扰北美东海岸。

  LAC负责人迈克尔·肯特和档案管理员贝尔西亚姆承认“花这么多钱收藏这本书是有争议的”,也知道这本书留存于世的并非孤本(肯特估计“存留10本左右”),但“这本书是唯一带有希特勒个人藏书标记的,与众不同。作为珍贵文物,此书在警示世人提高对纳粹大屠杀认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藏着希特勒的野心


  有些研究者说,《美国与加拿大犹太人统计数据、媒体及组织》一书本身只是一部“纯资料书”,如果没有希特勒藏书的标签和带有明显时代烙印的各种标记,仅就内容而言“几乎看不出任何政治倾向”。“希特勒可以利用这本资料书去做反犹策划,但仅就这本书而言不能说它就是本‘纳粹出版物’——希特勒同样利用地图和地球仪策划侵略战争,但我们不能因此怪罪地图和地球仪的设计者和出版商”。
  确实,仅就内容本身而言,此书似乎并没有什么异样。问题就在于:纳粹头目希特勒收藏这样一本书,究竟要干什么?
  肯特和渥太华大学历史学家皮埃尔·安克迪尔认为,希特勒收藏这类资料性著作,目的是收集北美犹太社区的情报,以便纳粹军队踏上北美土地后,可以按图索骥地对北美犹太社区进行有组织、有预谋的大屠杀,一如其在德国和欧洲纳粹占领区的所作所为。身为犹太人的肯特坦言,“一想到这点就感到毛骨悚然”。
  这并非臆想:尽管被欧洲和北非的战事拖住了两条腿,但希特勒当年还是曾屡屡派遣潜艇骚扰北美东海岸。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当年就曾驾驶自己的私人船只,加入到搜索纳粹潜艇的义勇军行列。《蒙特利尔日报》指出,1942年曾有多达6艘德国潜艇溯圣劳伦斯河而上,试图进入五大湖区,它们最远行驶到里穆斯基,并一路击沉了20艘货船和3艘加拿大海军舰艇;1942年11月9日,德国间谍加诺夫斯基潜入加拿大活动,但他立即被抓获,后来被成功逆用,成为双面间谍。
2011年,加拿大建“良心之轮”纪念二战中犹太难民船被拒事件。
  纳粹还曾委托梅塞施密特等飞机制造公司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美洲轰炸机”项目,试图研制一种不需要中途着陆加油即可飞抵北美轰炸、再飞返欧洲的远程轰炸机。只是由于战事逆转,纳粹德国逐渐失势,加上德国在轰炸机领域基础薄弱,这些方案最终未能变成现实。但无论如何,希特勒的确一直惦记着入侵北美。

作者有着复杂的纳粹思想


  此书的作者克洛斯也是一名饱受争议的学者。他1904年10月30日出生于德国南部萨克森地区的萨勒。1929年,年仅25岁的他就出版了处女作《中学语言:关于方言和社区人际关系的语言政策研究》,成为纳粹德国语言学界崭露头角的“红人”。
  1940年和1942年,德国埃森出版社出版了他上下两卷的《美国国家集团法》,这是他第一部和北美有关的著作。由于他的著作本身几乎不带有任何明显的纳粹痕迹,二战胜利后他并未受到追究,可以继续著书立说,且一度移居美国。
  1967年,克洛斯出版了个人学术生涯的代表作《远程语言与扩展语言》,产生了轰动性影响,他獨创的“远程语言”和“扩展语言”两个词作为学术专用术语沿用至今。他的最后一本重要出版著作,是1977年出版的《美国的双语传统》。他于1987年6月13日去世。
  学术界早就注意到克洛斯本人的纳粹思想:1999年,学者克里斯托弗·赫顿指出,克洛斯在战时和战后都曾扮演了“第三帝国的狭隘民族主义传教士”这一不光彩角色,且在战后和北美新纳粹组织关系密切。但他小心翼翼地将个人政治活动和学术著作相切割,以至于从公开出版物中几乎看不到任何感情色彩,“一言以蔽之,他是个复杂的人,在复杂的时代有着复杂的命运”。

北美反犹思潮甚嚣尘上


  克洛斯能在战后的北美混得风生水起,也有现实原因。北美既是欧洲犹太人躲避纳粹迫害的“诺亚方舟”,也是反犹思潮甚嚣尘上的地方。
  著名美国飞行员、作家和政治家查尔斯·林白曾是二战前北美最具代表性的纳粹同情者,发表过不少反犹太言论。加拿大政府在1939年曾冷酷地将满载德国犹太难民的轮船圣路易斯号拒诸门外,船上937名好不容易从纳粹德国逃出来的难民中,只有23名犹太人与6名非犹太人获准上岸。这条船不得不返回欧洲,随后许多人落入纳粹魔爪,二战胜利后人们再作统计,当初登船的931名犹太难民中被迫害致死的达227人,占总人数的近1/3。影片《苦海余生》就反映了这次旅程。
  对此事,加拿大直到2009年才开始“恢复记忆”。2011年,波兰出生的美籍建筑师里贝斯金德受加拿大犹太人议会之托,在事发地竖立了这一“诅咒航程”事件的纪念碑“良心之轮”。而加拿大联邦政府直到2018年11月7日才正式为此道歉。
  由于二战战火未曾烧到北美大陆,这里的犹太社区固然逃过一劫,但反犹太种族主义思潮也未受到彻底清算。在德国等国被列为“禁书”的纳粹同情著作、被列入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纳粹式种族主义言论,在北美仍不时可以听到。2017年,因在本国门店公然摆设否认日本侵略罪行书刊且蛮横拒绝改正而“名扬”中国的日本APA酒店连锁集团,公然在其加拿大全部6家门店每间客房里摆放挑衅加拿大犹太人的内部出版物,同年稍晚,温哥华街头出现反犹太涂鸦和匿名传单,引发当地犹太人的愤怒。
  肯特和贝尔西亚姆说,近年来北美排外潮流泛滥,否认大屠杀历史甚至否认二战存在反犹事实的声音沉渣泛起。这本只有137页、贴着希特勒私人收藏标签的书,可以为那段血淋淋的历史提供铁证,提醒人们必须时刻警惕纳粹主义和种族主义毒瘤的死灰复燃。肯特此前刚刚走访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他说,随着纳粹反犹大屠杀幸存者们渐渐离世,人们不能永远仰赖这些死里逃生者的现身说法去警醒世人。挖掘、整理和陈列类似《美国与加拿大犹太人统计数据、媒体及组织》等书籍,对铭记历史、不让悲剧重演就显得格外重要。
其他文献
崔传刚  6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即日起对黄光裕予以假释。如果假释期间不出意外,这位因商业犯罪而身陷囹圄达12年的中国前首富,将在明年2月彻底重获自由。  大佬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从不缺少大佬的传闻。在某些人绘声绘色的描述中,黄光裕如何在狱中遥控国美数百亿元资产、潮汕家族如何斗败投资人等“事迹”,成了坊间长久流传的趣闻。此外,股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出黄光裕出狱的假消息,引得众多投机
10月27日,阿根廷中左翼反对派总统候选人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在总统大选投票中得票率超过45%,当选下一任总统。前总统克里斯蒂娜当选副总统。  60岁的费尔南德斯曾担任前总统基什内尔和克里斯蒂娜的内阁首席部长(相当于总理)。他深受基什内尔的影响,两人搭档帮助阿根廷走出了2001年经济危机,实现了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他2008年辞职后一直保持低调,担任律师、政治顾问和大学讲师,较少出席政治活动。
11歲的“大厨”
马尔瓦尼当上白宫新“总管”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12月宣布任命白宫预算办公室主任马尔瓦尼接替凯利代理白宫办公厅主任。特朗普在社交网站上发文称马尔瓦尼“表现杰出”。马尔瓦尼统领总统办事班子,是白宫“大总管”。他要照顾好白宫与内阁关系,还要应付“通俄门”调查,并着眼2020年总统大选,可谓“压力山大”。而特朗普班子始终震荡不断,防长马蒂斯刚刚辞职,由副部长沙纳罕任代理防长。  特朗普就任两年已三
他说:很多好故事都烂在了肚子里,文学在它们面前也常常无力。  采访约在金宇澄的办公室——巨鹿路657号“爱神花园”(上海作家协会所在地)那栋老洋房中。穿过门口的罗马立柱,沿着陈旧的木质楼梯盘旋而上,到三楼走廊已听见说话声。推开一扇旧门,进入了打通两个大房间的《上海文学》编辑部,满眼到处是书和杂志。金宇澄在沙发椅上和摄影师聊天。  “戴眼镜会不会好一些?”摄影师问。  “我不上相,每次都照得很凶。”
幾年前,一部名为《北平无战事》的电视剧火了。在1949年,岂止北平无战事,新疆、湖南……多个行政大省、战略要塞、边疆重地也无战事。兵不血刃、和平解放的背后,同样是无数隐蔽者书写的传奇。  1949年8月14日,刘少奇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结束了对苏联的秘密访问,启程回国。但代表团中有一个人没有离开,他是邓力群。他带着3名报务人员和一部电台从莫斯科出发,飞抵新疆伊宁,建立了直通北平的“力群电台”。接
午夜,是一天與另一天交换的时分:有的人结束忙碌,有的人开始兴奋;有的人安然入睡,有的人辗转反侧。听人说,这个时间还没睡的话,最好的催眠法就是回忆,回忆这一天见过的人、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有时漫无目的地想一想,虽然想不出什么所以然,却能把一天的经历在脑海中回放一遍,觉得也有些收获。  我会想到一些难忘的场景,比如晚上见到的卖花的男孩。灯火璀璨的都市,人群熙熙攘攘,身穿华服的年轻人来来往往。我看到那个
俞丽拿  79岁的俞丽拿刷了屏,这可能是她本人也没想到的。  3月26日,《真爱·梁祝》在上海举办了启动仪式。这部音乐剧场作品是纪念《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以下简称《梁祝》)6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也是俞丽拿封琴近10年后首次参与的新作。消息一出,各个媒体平台纷纷转发。  发布会上,《梁祝》的演奏者俞丽拿和作曲家陈钢、何占豪再次聚首,他们的合影勾起了网友们的回忆。60年前,
朱云汉 1956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诸暨,197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198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执行长,美国政治学会首位亚洲理事,台湾中研院院士。  第一次上“中国大陆政经社变迁”这门课的台湾学生至今记得授课老师朱云汉那句戏剧化的开场白——“中国大陆有三件事情最重要:第一她很大,第二她非常大,第三她非常非常大。”  9月初,台
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眼下的汇丰,那也许就是“危机”。自1865年成立以来,它屡经沉浮,又多次转危为机,从一家地方银行发展为全球金融集团——汇丰控股。如今,汇丰又面临困局。汇丰控股CEO祈耀年日前宣布重启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的裁员3.5万人计划。虽然收缩的重点是业绩不佳的欧美业务,外界却传言汇丰将“关闭在华业务”。“汇丰中国”公众号发布澄清声明,强调中国“是汇丰集团重要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