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组织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分析实验成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自主;实验;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75-1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科学现象都是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来获取的。但是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现象,那就是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的实验可以较好地验证教材中的科学结论,让学生所有的实验活动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进行,教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学生没有自己对实验的思考,没有独立去设计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要想真正意义上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我们就要大力推行自主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学生才能在科学实验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素养,让科学素养之花在自主实验中越开越旺。
一、实验材料自主准备,尊重学生生活环境
案例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上《哪种材料硬》
这一课的教学是让学生选择身边最常见的木条、卡纸和塑料尺三种物品来研究,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它们当中谁的硬度更大。笔者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并没有让学生严格按照这三种实验材料来进行实验,而是让学生回家寻找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学生找来的材料有软的,有硬的,有铁质的,有木质的,有塑料的,有纸片的。这样,在实验的时候,学生也就不仅仅把实验材料局限在教材中的三种材料上了,而是通过实验,了解到不同的物质都有它们不同的硬度,在同一种物质中,不同的材料就有不同的硬度。比如,就有一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出钢的硬度比铁硬,铁的硬度比铜或铝硬。还有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了即使是相同的材料,但是如果他们的物理结构改变了,硬度也就不一样了。比如有一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出同样是两块铁,但是一个是铁块,一个是铁皮,让他们在一起相互划,结果铁块就比铁皮硬。试想,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那么学生得出的结论只能局限于不同材质的材料之间硬度的区别,而对于相同材质的材料之间硬度的区别就得不出来了。
思考:
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因为学生围绕着实验目标来寻找材料,寻找什么样的材料他们都是有一定目的的。这样,带着目的去自主搜寻实验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验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就会带着思考,思考着应该寻找哪些材料,寻找到这些材料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这样就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也为下面实验做了充足的精神与物质的准备。就比如上面的科学实验,我让学生自主寻找材料,有的学生是按照不同材料分类来寻找的,每一处材料只寻找一个,那么他们的实验目的就是为了验证不同材料之间的硬度大小;有的学生在相同材料中也寻找不同形状的,那么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它们之间的硬度大小,从而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这远远比教师为学生安排实验材料所取得的实验效果要好得多。
二、实验方案自主设计,突出学生个性特点
案例二: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上《蚯蚓》
本节课,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与动手操作实验来得出不同蚯蚓的形态结构,知道蚯蚓也要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教学这一节课的时候,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给每一个实验小组发一条蚯蚓,然后让学生观察蚯蚓,从而获取蚯蚓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实验方案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对蚯蚓的认识,因为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蚯蚓的了解是不够的,比如蚯蚓是如何排粪便的,是如何吃东西的,身体上的环带有什么作用等知识,学生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全了解的。所以在教学这一节课的前几天,我就布置一项任务,即研究蚯蚓,自主思考准备研究蚯蚓的什么现象,然后自主设计研究方案。这样,有的学生所设计的方案是研究蚯蚓是如何吃东西的,而有的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是研究环带的作用,还有的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是蚯蚓被切断之后是如何恢复的。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与内容几乎涵盖了蚯蚓的各个方面。在课堂上,我只是组织学生在一起演示交流就很容易完成了教学目标。
思考:
科学实验方案如果让教师来设计,那么就会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教师的方案当中,而当学生有一些新的想法时,由于要完成教师所制定的实验方案,也只有作罢。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个性就被磨灭了,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它是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的。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来设计方案,同时这些方案是学生自主设计的,所以他们都能认真完成相关的实验任务。就比如上面的教学,由于这些方案都是学生自主设计的,所以它带有很强的学生个性特点与爱好在里面,学生就会抱着一定圆满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进行科学实验的。
三、实验成败自主分析,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案例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造一艘小船》
由于学生对不同物质所造成的小船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不太理解,所以在学生造船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所造的小船浮在水面上了,而有的学生所造的小船却沉入水底了。这时候,教师并没有急着帮助学生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找出小船为什么会沉下去的原因,并思考如何造才不会沉下去。这时候,学生经过反复的实验与思考,终于明白了要想让小船浮在水面上,那么小船的排水量一定要大于船本身的重量。
思考:
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的预设在里面,那么实验就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而当学生失败了,我们要让学生自主去分析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科学素养。
关键词:自主;实验;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75-1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科学现象都是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来获取的。但是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现象,那就是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的实验可以较好地验证教材中的科学结论,让学生所有的实验活动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进行,教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学生没有自己对实验的思考,没有独立去设计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要想真正意义上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我们就要大力推行自主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学生才能在科学实验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素养,让科学素养之花在自主实验中越开越旺。
一、实验材料自主准备,尊重学生生活环境
案例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上《哪种材料硬》
这一课的教学是让学生选择身边最常见的木条、卡纸和塑料尺三种物品来研究,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它们当中谁的硬度更大。笔者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并没有让学生严格按照这三种实验材料来进行实验,而是让学生回家寻找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学生找来的材料有软的,有硬的,有铁质的,有木质的,有塑料的,有纸片的。这样,在实验的时候,学生也就不仅仅把实验材料局限在教材中的三种材料上了,而是通过实验,了解到不同的物质都有它们不同的硬度,在同一种物质中,不同的材料就有不同的硬度。比如,就有一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出钢的硬度比铁硬,铁的硬度比铜或铝硬。还有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了即使是相同的材料,但是如果他们的物理结构改变了,硬度也就不一样了。比如有一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出同样是两块铁,但是一个是铁块,一个是铁皮,让他们在一起相互划,结果铁块就比铁皮硬。试想,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那么学生得出的结论只能局限于不同材质的材料之间硬度的区别,而对于相同材质的材料之间硬度的区别就得不出来了。
思考:
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因为学生围绕着实验目标来寻找材料,寻找什么样的材料他们都是有一定目的的。这样,带着目的去自主搜寻实验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验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就会带着思考,思考着应该寻找哪些材料,寻找到这些材料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这样就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也为下面实验做了充足的精神与物质的准备。就比如上面的科学实验,我让学生自主寻找材料,有的学生是按照不同材料分类来寻找的,每一处材料只寻找一个,那么他们的实验目的就是为了验证不同材料之间的硬度大小;有的学生在相同材料中也寻找不同形状的,那么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它们之间的硬度大小,从而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这远远比教师为学生安排实验材料所取得的实验效果要好得多。
二、实验方案自主设计,突出学生个性特点
案例二: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上《蚯蚓》
本节课,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与动手操作实验来得出不同蚯蚓的形态结构,知道蚯蚓也要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教学这一节课的时候,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给每一个实验小组发一条蚯蚓,然后让学生观察蚯蚓,从而获取蚯蚓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实验方案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对蚯蚓的认识,因为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蚯蚓的了解是不够的,比如蚯蚓是如何排粪便的,是如何吃东西的,身体上的环带有什么作用等知识,学生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全了解的。所以在教学这一节课的前几天,我就布置一项任务,即研究蚯蚓,自主思考准备研究蚯蚓的什么现象,然后自主设计研究方案。这样,有的学生所设计的方案是研究蚯蚓是如何吃东西的,而有的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是研究环带的作用,还有的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是蚯蚓被切断之后是如何恢复的。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与内容几乎涵盖了蚯蚓的各个方面。在课堂上,我只是组织学生在一起演示交流就很容易完成了教学目标。
思考:
科学实验方案如果让教师来设计,那么就会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教师的方案当中,而当学生有一些新的想法时,由于要完成教师所制定的实验方案,也只有作罢。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个性就被磨灭了,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它是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的。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来设计方案,同时这些方案是学生自主设计的,所以他们都能认真完成相关的实验任务。就比如上面的教学,由于这些方案都是学生自主设计的,所以它带有很强的学生个性特点与爱好在里面,学生就会抱着一定圆满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进行科学实验的。
三、实验成败自主分析,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案例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造一艘小船》
由于学生对不同物质所造成的小船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不太理解,所以在学生造船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所造的小船浮在水面上了,而有的学生所造的小船却沉入水底了。这时候,教师并没有急着帮助学生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找出小船为什么会沉下去的原因,并思考如何造才不会沉下去。这时候,学生经过反复的实验与思考,终于明白了要想让小船浮在水面上,那么小船的排水量一定要大于船本身的重量。
思考:
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的预设在里面,那么实验就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而当学生失败了,我们要让学生自主去分析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