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给柳传志的营销建议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绩好的企业都是一样的——遵循着相应的商业规律而动,但业绩不好的企业则各有各的差异。联想就是如此,从去年业绩出现历史上最大一次亏损开始,柳传志也开始策划一场重塑联想的变革方案。
  对于联想的业绩下滑,虽然大可责之于全球金融风暴,但是对争气尤其是谋求“伟大”的企业而言,更应责之于自己的固有问题。
  从目前柳传志回归后的表态来看,已将内部问题列为亏损根本原因,但在柳传志重塑联想之时,《中外管理》的“提案”是:只有以营销为导向重塑联想的组织机体,才是有效而直接的重塑之道。
  就营销问题而言,“定位之父”里斯先生,这位创立“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营销理论的老人,一直对联想满怀期待和关注。本月“里斯每月谈”就请里斯先生遵循其所发现的营销规律,为联想重塑提供营销解读和建议。
  
  柳应给联想重新聚焦
  
  《中外管理》:柳传志重新披挂上阵在中国国内引起很大反响。有人认为这有利于提高联想应对当前危机的能力,也有人认为创始人回归对联想国际化进程不一定有好处,您如何看待此事?
  里 斯:柳传志作为联想创建人之一回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一个公司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愿景。对一个由美国人管理的中国企业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联想需要回归到它的根本。
  《中外管理》:联想这几年一直在谋求国际化发展,美国是您身边的市场,以您的了解,在这个市场上联想在营销方面的表现怎样?
  里 斯:并不理想。在美国,宏碁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占到了15.2%,而联想未能跻身五大个人电脑品牌之列(本刊注:美国市场前五大个人电脑品牌是戴尔、惠普、宏 、苹果和东芝)。
  我个人估计联想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足5%。除非这个公司尽快有所举措,否则它的市场份额还会下滑。
  《中外管理》:联想面临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在您眼里,柳传志需要面对的最大营销问题是什么?
  里 斯:联想的问题,正是典型的两个原本具有不同焦点的品牌(老联想与ThinkPad)合并之后丧失焦点的典型例子。但是现在,联想真的应该把重心回到原先相对低端产品上来吗?我并不这样认为。实际上,联想之前也并未真正走向过高端,而是不断地推出更多的品牌,更多低价或高价的产品——品牌陷入了混乱之中。联想面临重新聚焦的问题,这需要战略眼光和巨大的勇气。
  虽然以前我们就建议联想在英语世界的品牌名称不用Lenovo而就用ThinkPad,但几年过来联想公司改为ThinkPad公司已经太晚了。他们应该在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趁ThinkPad有高关注度的时候就使用这个名字,到了今天再来走这一步就让人难以理解。另一方面,“能持续待机使用一整天的笔记本电脑”对于ThinkPad这个品牌来说,或许仍是一个强有力的概念。
  
  ThinkPad使联想丧失焦点
  
  《中外管理》: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是联想业务的一次大转型,这次并购本身您如何看待?
  里 斯:如果你想建立一个品牌,你要把所有的营销力量都聚焦在某一个想法或概念上。如果你拥有像联想那样的全线产品,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就很困难了。联想现在的广告主题是“新世界,新联想”,这毫无意义,“新联想”到底是什么?
  联想这些年最主要的问题是它在2004年用17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这是很多企业在收购竞争对手时会犯的典型错误。公司收购竞争对手看上去似乎是“互补”的。换句话说,联想生产的是相对便宜的个人电脑,而它收购的IBM的ThinkPad生产线上生产的则是相对高价的电脑。
  公司的领导们认为这种合并能“扩宽”市场。但问题在于品牌的建设上,联想是什么?它是便宜的个人电脑?还是高价的个人电脑?这一合并使得联想失去了焦点,同时也丢失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戴姆勒-奔驰在用360亿美元收购克莱斯勒公司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戴姆勒是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生产商,生产的是高价汽车,而克莱斯勒生产的是相对低价的汽车。戴姆勒的CEO于尔根•施伦普当时把这场并购称之为“天赐良缘”。它事实上成了一段孽缘。这次合并毫无意义,而数年来克莱斯勒业务带来的损失使戴姆勒支付出去的360亿美元付诸东流。
  《中外管理》:ThinkPad既然已经被联想收入囊中,如何重新找到联想的焦点?
  里 斯:奇怪的是,我们原本以为这次IBM收购案处理好的话,仍不失联想创造一个全球性个人电脑品牌的良机,但作为一个全球品牌,联想推出的全球英文名称Lenovo,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念起来,就像是一道意大利甜点!
  另一方面,ThinkPad这个名字是笔记本电脑全球品牌名称的不二选择。当然,这里要做出牺牲。ThinkPad代表了笔记本电脑。我们的建议是:砍掉台式电脑业务,聚焦于笔记本电脑,至少可以先在中国以外的市场采用这样的战略(这并不是一个坏主意,因为市场已经从台式电脑向笔记本电脑转型)。
  此外,我们还建议联想聚焦于某个重要特性。我们的建议是:为ThinkPad配置待机时间更长的电池,也许可以是八小时待机时间。这样,公司就能把ThinkPad定位成“能待机使用一整天的笔记本电脑”。
  这有点类似于宝马汽车的策略。宝马研发了能带给驾驶者以驾驭乐趣的汽车。然后他们聚焦在这个主题上——“终极驾驶机器”。如今,宝马是全球最畅销的奢侈汽车品牌,超过了梅赛德斯-奔驰。
  
  不可理解的品牌“内战”
  
  《中外管理》:联想近年的营销动作还包括推出了ideaPad品牌,与ThinkPad品牌形成双品牌运作格局。您对此如何看待?
  里 斯:ThinkPad是IBM收购项目中最有潜力,也是最好的一个部分。推出命名为ideaPad的产品会在消费者当中引起混淆,也会对ThinkPad本身产生破坏作用。你可能也知道,联想还推出过一个重型工作站产品叫做“ThinkStation”。
  但ThinkStation和ideaPad是它的两大品牌失误。如果有竞争对手推出命名为ThinkStation和ideaPad的产品,联想应该起诉他们!为什么?就因为这两个名字会让ThinkPad引起混淆——但这是联想自己推出的。
  《中外管理》:过去几年,成为2008年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是联想最大的一个公关事件。加入奥运会全球TOP计划,对联想国际化的价值有多大?
  里 斯:奥运全球合作伙伴计划至少对联想的国际市场来说,不是一项收益良好的投资,它往往更适合那些希望向所有人传播信息的品牌。可口可乐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品牌之一。联想要做的是缩小焦点,对准一个细分市场发力。管理
  (本文译者系里斯伙伴(中国)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当下,很多跨国公司的管理者都注意到了这样一幅图景:公司的员工们好像人人都在Facebook上有自己的主页,好友名单里,甚至包括公司的CEO、某位大股东、产品的忠实粉丝或者无孔不入的媒体人士;而在国内,开心网用“买卖朋友”和“抢车位”让员工们乐此不疲,却意外地让原本“水很深”的“办公室政治”因为这种无厘头的方式而变得和谐、亲密。  是的,这就是SNS,它的全称是Social Network Site
期刊
移动的远见    3G牌照发放,将一个已在涌动的管理变革,迅速推到了潮头。  虽然中国企业经营面临一个空前的困境,但是中国企业管理却面临一个空前的机遇。  有专家指出:移动终端产业,将最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引领世界潮流的中国产业!因为,中国已拥有——并将在看得见的未来继续拥有——全世界最广阔的移动终端市场。在中国,连乞丐、学童都有手机,这在西方是不可想像的。而且与西方文化重视私人空间不同,中国人不仅对
期刊
3G“无线宽带互联网”和不断成熟  眼花缭乱的移动终端设备  预示着一个怎样的管理升级和生产力解放的时代    “3G,会有多大影响?”    今年年初,3G牌照发放后,看到运营商铺天盖地的宣传,记者疑惑地对一位电子发烧友朋友问道。  “……可能是个划时代的影响呢!”朋友边思索边说,“你对电脑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的变化有印象吗?拨号上网是什么感觉,但是有宽带之后,互联网应用立即丰富起来,网民也出现爆
期刊
是时候关注你的客户了。  尽管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几乎所有人都把“客户是上帝”挂在嘴上、写在手边,但不得不承认,在刚刚离我们远去的红火年代,赚钱是如此轻松,以至于,甚至有的企业根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自己的客户究竟是谁。  但是在经济寒冬,你一定会发现:客户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而且惟有他们,决定着你是发展还是死亡。那么,该怎样来管理这些“随时会流失”的核心资源?长期专注于客户管理研究的迪铭营销咨询
期刊
身为行业巨头的奇科服装连锁店总裁、CEO的斯科特埃德蒙兹,最近带头收购了专业服装连锁店Fitigues。虽然Fitigues只有九间店铺,埃德蒙兹却对它格外关注,并很快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并未意识到在处理这件并购案的问题上他的感性已经超出了合理的商业范畴,直到有一天他的高级管理团队打电话通知埃德蒙兹,他们认为此次收购行为已经成为公司的盲点,并认为埃德蒙兹渐渐偏离了公司核心业务。  你是否也受到
期刊
如果你想拥有幸福的、美好的、平和的人生,  如果你想把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如果你想让你公司的员工幸福快乐,  请忠实地实践“六项精进”。    四、活着,就要感谢    六项精进的第四项是:“活着,就要感谢”。   对一切都要说:“谢谢!”  “感谢”非常重要。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
期刊
作为2008年最为活跃的企业集群,在深圳华强北生存的电子企业超过2000家。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寨企业,为低迷中的中国制造寻找到了新的未来。  然而与此同时,政府舆论的负面观感,和现实市场的竞争压力等诸多问题,依然萦绕“山大王”心头,且挥之不去。那么,山寨企业有哪些需求是被忽视的?如何能够让山寨企业弃其糟粕、留其精华?如何在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时,依旧保持赖以生存的速度,而不为其所累?政府应当如何引
期刊
随着移动终端的发达  以及3G无线互联网的大规模建设  ——高速无线网络与移动终端的对接  给企业级的管理应用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    张杰最近正在为公司开新店的事情搓火。  最近一个好位置的楼盘底商租价开始松动,降到了张杰认为可以搞定的时候。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规范的餐饮公司,内部审批系统非常严格,不仅要财务部门出具报告,而且张杰所在大区总经理和总部相应部门的领导……都要审批通过才行。  张杰上交资
期刊
2009年两会,“山寨”毫无悬念地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上海团的讨论会上,全国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复星集团创始人郭广昌,对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总经理向山寨手机发难的议题,郑重说道:“我们一定要对市场怀有敬畏之心!”  这,也许才是对待“山寨”更理性的态度。  而政协委员倪萍关于“封杀山寨文化”的提案虽然明眼人一看就知有失偏颇,但由此引发正反双方的激辩,却将山寨精神的概念浓缩得更加清晰了——模仿,与速度
期刊
任何事情  都有其两面性  移动式管理带来  企业效率提升的同时  怎样应对它带来的挑战    当然,自盘古开天以来,就没有100%的绝对好事。  有一个总部在以色列的跨国公司,其老总有个特点,非常钟情于用手机邮件办公。在他带动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经理向他汇报、请示工作,也经常采用手机邮件的方式。  但方便工作之时,有一个让所有经理吃惊的事情:无论从哪个国家发邮件过去,不出10分钟必能收到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