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_z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持续进行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批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业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持续上升。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农业玉米种植现状,并对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希望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一、我国玉米种植现状
  1、玉米发展现状
  玉米产量的兴起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0-90年代,玉米单株产量明显上升,在原有耕种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玉米总产量,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阶段是从2000年到现在,国家重视农业生产,不仅增加了玉米的种植面积,还引进了大批人才投入到玉米良种的研发中,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种子。第二阶段中因为改善玉米种子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之往年提升了50%左右,为国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现今的玉米种植中,环境气候不断改变,病虫害频发,玉米种植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玉米种植业不容乐观。
  2、玉米种植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氣候环境的改变,增加了玉米种植的难度。国家下发的改变农村产业结构的政策,加大了对玉米种植的产量需求。玉米将不仅仅被用于食品的生产中,还将进一步被运用在畜牧养殖中。因此在国家的有力政策扶持下,结合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青壮年的返乡建设,玉米产量的第三个阶段已经指日可待。
  二、玉米种植管理
  1、玉米种子管理
  种子管理是玉米种植中的重点,本小节中对玉米种植管理中的种子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种子。我国农业有关人才不断加大对玉米种子的研发力度,为种植玉米的农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地方农业部门应结合当地土壤特征带领农户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情况的玉米种子进行种植;第二,对玉米种子进行药剂处理。由于近年来农业病虫害频发,许多病虫害对播种的玉米种子进行损害,为玉米的产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增加了农户在后期补种玉米时的劳动力投入,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种子的出苗率,避免其被病虫害损坏。
  2、玉米种植管理
  玉米的种植能直接关系到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因此应加强对玉米种植环节的管理。本小节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玉米的种植进行管理:第一,玉米播种机械。在传统的玉米播种中,主要依靠人力进行玉米的种植,难免对种子的播种深度把控不准确,导致玉米的出芽不整齐。使用现代化的玉米中种植机械,不仅能满足玉米要求的埋置深度,还能提升玉米种植的效率;第二,改善玉米的种植环境。良好的种植环境不仅能提升玉米种子的出芽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玉米植株被病虫害侵害,将种植土地中的未腐熟肥料和陈旧的玉米根系排除,并使用合适的机械翻松土地,可以营造利于玉米生长的良好环境。
  3、玉米水肥管理
  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北方,北方地区的降雨量持续降低增加了玉米种植业发展的难度。要想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强玉米的水肥管理已经刻不容缓。本小节分别从两个方面提出有关玉米的水肥管理措施:第一,合理挖掘农田水井。在农田间合理挖掘水井可以对玉米植株进行灌溉,从而有效促进玉米生长,提升玉米的产量,降低干燥气候对其造成的影响;第二,玉米植株的施肥。农户既可以在玉米种植时同步施肥,保证玉米在生长时的肥料供应,也可以根据植株后期的生长情况进行补充施肥,全面提升对玉米施肥的管理。
  三、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1、玉米螟的防治技术
  玉米螟是玉米的常见病虫害,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玉米螟病害发生的农田中,常年春玉米的被害植株可达30%,对夏玉米的危害可以达到90%,减产率达到20%-30%,影响十分严重。本小节中主要对玉米螟的防治技术进行介绍:第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一直是我国推广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具有零污染的优势。赤眼蜂是玉米螟在食物链上的天敌,在玉米螟的多发地区根据玉米螟的三个生长阶段三次放蜂,能对玉米螟病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第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化学防治玉米螟病虫害应该在玉米生长的新叶期和穗期进行,能及时遏止玉米螟对植株的损害。
  2、玉米茎腐病
  在玉米植株的生长中,玉米茎腐病通常会大幅降低玉米的产量。据有关调查显示,玉米茎腐病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造成了玉米植株的茎秆和根系腐烂。本小节中主要从以下三点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提出相关措施:第一,加强土地翻耕管理。在进行玉米播种前首先对土地进行深翻,避免深层土壤中存在病菌残留和未腐熟的肥料对玉米植株产生损害;第二,合理规划种植密度。玉米茎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可以改变植株间密度并控制土壤湿度,影响真菌的繁育环境,抑制病菌的繁育,从而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第三,选用玉米良种。真菌对玉米的植株根茎产生的损害,主要是由于玉米的抗病性差造成的,近年来玉米的种植环境不断改变,为病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抗病性差的玉米植株,给了病菌侵入玉米生长系统的可乘之机。抗病性强的玉米良种,能良好抵御真菌对玉米的植株和根系的侵袭。
  3、玉米黑穗病
  玉米黑穗病在我国玉米种植的各个区域均有发生,是玉米的常见病害。该病具有蔓延速度快的特点,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了极大影响,影响了农户进行玉米种植的积极性。本小节中从以下几点提出对该病害的防治措施:第一,合理选种。通过杂交技术手段,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种子,有效避免黑穗病的产生;第二,玉米种子的播前处理。在抵御玉米黑穗病病害时采用粉锈宁和羟锈宁处理玉米种子,能够取得一定成效;第三,加强检疫。目前我国各地区对玉米黑穗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时更应加强对外地调取的玉米种子的检疫,避免外来玉米种子携带病菌,对当地的玉米种植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第四,改进玉米的栽培措施。黑穗病在会积累在土壤中,土壤中的病菌厚垣孢子积累量越来越多,玉米植株的感染率越高,应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降低感染率。
  (作者单位:153000 黑龙江省伊春市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上海某包装企业的新型LS-300L型气动可调式透明膜三维包装机为背景,讨论欧姆龙PLC,伺服电机、人机界面等自动化产品在该机包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LS-300L型三维包装机主
Vishay Intertechnology推出具有低电容和低泄漏电流的新款ESD保护阵列VBUS053CZ-HAF,能够保护USB-OTG端口免受瞬态电压信号的影响。
柞蚕十分喜欢吃做树叶,柞蚕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春蚕,蚕茧可以用来绞丝,也可以织造。蚕蛹可以食用,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我们将对做蚕养殖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从选择养殖的场地种植方法,柞树的种植,以及暖气保护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探讨,希望能够提出一些作蚕养殖的具体经验。  1.品种选用  采用在蚕期和蛹期,必须选用那些经过相关部门检验合格的种茧,选用现行的“选大一号”、“选大三号”、“882
肝细胞癌因肝硬化及多发病灶,切除常受限制,虽也有能行根治性切除病例,但肝内微小转移及多中心病灶致使仍有80%病例5年内复发.鉴于非外科治疗也可起较大作用,作者从局部性根
无症状性脑血管病田川皓一无症状性脑血管障碍可分类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和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无症状性脑梗塞是无症状脑血管病的代表。而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是指颅内及包括
泰连电子麦迪逊电缆品牌电缆InfiniTwist,采用双绞线技术,具有更好的信号传输特性和更强的电缆灵活性,以及高达10Gb/s的高速数据传输性能。InfiniTwist电缆采用屏蔽双绞线设计,在
全球最大的垂直整合型加州开心果供应商派拉蒙农场(Paramount Farms)隆重亮相5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的2008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SIAL China2008),派拉蒙农场(Paramount Fa
乙型肝炎病毒(HBV)自当初发现澳大利亚抗原(AuAg)算来,至今已经历30余载。从流行病学而论,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感染者(携带者)比非感染者的肝细胞癌(HCC)发生率高100倍以上,而且世界上HBV携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