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结构的建构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师课程知识之所以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与其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研究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结构,不仅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课程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影响教师对新课程的了解,各种教育实践研究的结果发现:教师的课程知识对教师的课程观念、课程行为、课程实践能力等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物理教师课程知识和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也可以看出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研究对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
  1 教师课程知识的本质
  1.1教师课程知识的本质
  我们把广义“教师课程知识”定义为“教师就关于怎样进行课程活动所知道的知识”,狭义“教师课程知识”定义为“教师在课程活动中能动的表现出来的,为达到有效课程活动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信念、认知、行为策略的总和,”它其包含两个部分:课程实质内容知识——关于教育目的、环境脉络、学生特质、学科材料知识、教材教法知识;课程过程与方法知识——关于学习经验的选择、组织和处理有关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等课程发展的方法与过程知识。
  1.2教师课程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大多数教师认为课程知识无用,掌握课程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掌握课程实践能力,这种看法割裂了课程知识与课程能力的关系。
  那么,教师课程知识和课程能力是什么关系?我们首先来分析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的构成成分包括三部分:一是知识的认知,二是知识的体验,三是知识的行为策略,这三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系统的知识观,而能力,就是解决某一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熟练程度,其熟练程度取决于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对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的掌握程度,对采用常规的或非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可能性大小的理解程度,所有这些又都依赖于问题解决者所拥有的有关知识的丰富性程度和结构的合理性程度,概括来说,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那么,人有了丰富的知识就具备了能力?当然不是,知识对于能力来说只是充分条件,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关键在于人如何把知识活化与能力化,这就需要人将知识整合到自己的意义体系中,并亲身经历解决问题,才能形成个人的能力。
  弄清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具备丰富系统的课程知识不会妨碍课程能力的形成,课程知识是形成其课程能力的重要条件,并且通过消化理解课程知识后,付诸课程实施,而逐渐形成、发展并体现出教师个人的课程能力。
  2 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的结构
  结合中国近些年新课程的形势,本文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学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结构,我们用系统论的思想和原理考察教师课程知识结构,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元素构成,元素本身也是一个系统,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互有关联,以组织化相互影响的方式共同促进整个系统的生成与适应,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的系统又进一步构成高一级的系统,从而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教师各种不同的单项课程知识作为要素组成了教师的课程知识系统,下面我们来分析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结构这一系统。
  2.1观念层面
  观念层面指教师对课程本质、价值、规律、现象,以及课程发展趋势等课程问题的总体认识、追问、意识,这种认识可能是清晰的、显性的,也可能是模糊的、隐性的;这种追问可能是反思的、处于思维的深层,也可能是感官的,处于思维的表层,但它却在指导着教师日常的课程实践活动。
  教师课程意识不仅影响其课程行为,而且对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在教师试图学习、尝试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时,这些实际存在的信念可能成为过滤新观念的筛子,并对新理念学习和教师成长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被动的、消极的课程意识,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形成新的批判的课程意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师课程意识将成为影响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的核心因素。
  2.2理论层面
  理论层面指教师掌握课程及各组成部分的涵义、原理、结构、方法等知识,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课程、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组织形式、评价等方面知识,这种知识是显性的、公共的、理论的课程知识,理论知识,对课程活动具有解释、说明、规范、指导等多种作用,教师具备丰富的课程理论知识,可以使课程活动有据可循、科学合理,教师要正确认识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有意识学习课程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反思把它理解吸收融入到教师个人认知结构中,转化为个人的课程知识,支配其课程行为。
  2.3运作层面
  运作层面指课程运行、操作的整个动态过程,运作层面知识是教师在课程实践中,以观念、理论层面知识为指导产生的实践性知识,根据近年的课程改革形势,以及物理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经常运用的有关课程方面的知识,我们把运作层面课程知识划分为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关于课程标准的知识,课程标准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方向、指导课程实施的过程,为课程评价提供依据,它是课程目标、价值的体现,教师如果对课程标准的忽视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研究、思考,不断挖掘课程标准的内涵,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性质、理念、作用,正真做到课程实践中“三维目标”的落实,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关于学生知识,如何理解课程以及把握课程,必须要把握课程问题的核心是什么?阿姆斯特朗认为:“‘课程’这一术语自始至终将会被当作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洞察力的发展而进行的决策过程”,以及学生的发展过程本身,由此可见,只有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系角度来理解它,才能更接近课程的本意,教师对课程的理解,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经历、特长和需要进行相应教育;其次在课程活动中,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操作、分析思考,亲身经历形成过程,掌握学科的基本框架体系与发展变化规律;最后要对学生能力、兴趣、思维等多方面的不同特点,针对性的指导,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
  第三,关于教材知识,教材是指教师在课程活动中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实验仪器、网络资源等教学载体,教科书是教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教师课程实施过程中提供的范本,为学生自学提供材料,实验仪器是发展学生能力、得到科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材料,教学参考书、网络资源等材料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课程活动中教师对教科书的改造要充分了解教科书的作用、体系、结构、编写依据等知识,根据学科课程资源的特点出发,从开发途径、模式等几个方面分析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
  第四,关于评价的知识,评价是一种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活动,它对整个课程活动起着引导、诊断、反馈、调节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教师们已经逐渐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表现的评价,但这种评价多数以口头、心里评价,有时是无意识评价,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评价具有随意性、主观性,因此,教师要理解新课程评价理念,把握评价内容的选择和评价标准,教师需要知道评价的目的、功能、标准、内容、特点、原则等知识,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关于科学探究的知识,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课程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实验是探究教学的重要平台,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运用观察、测量、推论、预测等多种科学方法,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发现规律,这一系列活动完全符合科学探究特点,教师要正确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过程、作用等方面知识,建立丰富的科学探究教学知识结构,真正做到通过合理的探究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以上课程知识的三个层面在整个教师课程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我们借鉴关于观念系统结构的研究成果,对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系统进行核心——边缘维度的划分,观念层面知识是整个课程知识系统的核心部分;运作层面知识处于整体系统的中心部分;理论层面知识属于整体系统的边缘部分。
  我们这里的物理教师课程知识并不是简单地将课程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课程实践中,而是在学习理论和亲身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课程理论,当在新的课程情境中面临新的问题时,教师会通过自己使用课程理论与情境(包括情境中的人,如学生、同事、家长、学校领导等)互动,共同对面临的问题进行重新预设,进而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的课程知识是在课程实践中形成的个人知识,是动态发展的、不断创生的、具有个人特征的。
其他文献
楼盘的园林构建,是一门综合性学问,而只有地段、建筑、园林等各方面都出色的豪宅,业主才会真正把楼盘当做艺术品来珍藏,对单价问题也就不敏感。  众所皆知,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但普通的中端楼盘,购房者较多关注的往往还是地段、户型、价格等因素,对于小区的园林设计顾及较少,而越是豪宅项目,高端客户群对于景观、园林的要求越高,与之相应,开发商在豪宅建造成本中对于园林的投入也更大,尤其是一些成年树种的全冠移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