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舞台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艺术家瑞恩·舒迪(Ryan Schude)在摄影作品中总是先构建一个情境,然后将所能想到的有趣细节一一添加进去。场景中尽力浮现出多重故事线索。与其说一张图片是一个故事,毋宁说是一个世界,由他一手构建的充满疯狂想象的奇幻世界。
  “将尽可能多的故事用一幅照片表现出来的想法一直十分吸引我。”舒迪说,“有时候一幅照片只有一个特定主题或概念,但当许多暧昧的细节被逐一添加进去,美学上的共谋便造就了影像的多重意义。”舒迪在单幅作品中试图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使观者对影像自由定义与阐释,而不必拘泥于作品风格、色调和视觉效果带来的影响。“这就好像是由观者自己掌控的探险游戏。”舒迪说。
  作为商学院毕业生的瑞恩·舒迪并非科班出身。他最初只是为了与朋友滑旱冰和自驾游时用照片做记录,而后对摄影的热爱使他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在圣地亚哥一家小型图片社做了4年纪实摄影师后,他觉得是时候调整方向去尝试些新东西了,于是在前辈Philip Lorca Dicorcia 以及Gregory Crewdson 的影响下,尝试一种电影与舞台效果的独特叙事风格,另一种把玩虚实的视觉游戏。
  在舒迪自己看来,纪实摄影与指导摄影的差异不是很大。他说:“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你便不再拥有所谓的现实,你所记录的只是一张影像。而对观者来说,他们并不在意所看到的是不是对现实的记录,因为他们知道所看见的也只是抽离了现实的二维世界。照片本身会不言自明地向观者传达所要表达的东西,而摄影师用什么样的手法拍摄照片则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舒迪用“叙事、环境、讽刺”来形容自己的作品风格。在他的影像作品中,一些阴郁、古怪的元素不时闪现其间,人们不难从中发现他犀利的视觉双关语,诡谲的画面往往激起人们关于某场景模糊的记忆,共鸣随之产生。“陌生人在特定场景下的互动能衍生出无数个故事。”舒迪说。以《Diner》这幅作品为例,本来这张照片的中心集中在表现一对坐在餐厅内的夫妇以及冒失的女服务生将一碟食物打翻在桌旁边的故事。由于预算紧张,舒迪不得不在遍寻合适的餐厅无果后,租下了之前合作过的一家餐厅用于拍摄。而当他再次前往实地勘景,选取合适的拍摄角度时,一个比原来更为庞杂的新故事线也随之在他脑中闪现。围绕一座路边的餐馆,不同人物各怀心事,分别上演自己的故事。舒迪拍摄的许多叙事风格的照片正是像这样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适当修正和扩充而来,新融入的故事在多样化情境中使得作品整体更见奇异。
  除了致力于拍摄高度场景化和带有叙事性的作品外,舒迪对于快照、街拍、风景照等也分外热衷,LOMO相机的随性创作也是他并不排斥的拍摄手法。他在那些不甚完美的瞬间影像中获取灵感,从而继续致力于创作指导摄影的作品。“指导摄影能够给予我最大的创作自由:我可以在拍摄过程中对拍摄地点、布光、后期制作等方方面面进行全面掌控,尝试更多种可能。我能自己来构建故事,选择其表达方式,而不是四处找寻业已存在的那些情境。”
其他文献
“现在的人都习惯看人,而不是感受人。”韩火火说。外表光鲜亮丽的他总会让人产生距离感,而深入与他聊天时,你会发现他有着并不为众人所知的感性、细腻和亲切。喜欢下雨天在河边溜达,喜欢随性不做计划的旅行,喜欢在不熟悉的城市的街边与本地人一起抽根闲烟。似乎和时尚圈里的“社交咖”完全不同,私下的他安静爱“宅”,信佛,有着一颗难得的平常心,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他说他不是《阿飞正传》里的那只飞鸟,却也从没停下过脚
期刊
西班牙建筑事务所Churtichaga+Quadra-Salcedohave把屠宰场改建成了电影院,肃杀的空间随着金黄色的编织篮燃起勃勃生机。  20世纪初,西班牙马德里有一处热闹的集市,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斑驳的砖墙,劲头十足的商贩便开始杀猪宰羊,购买生肉的人们络绎不绝,牲畜的嘶叫混杂着人们精明的讨价还价声。一个世纪后,这座曾经人头攒动的老砖房逐渐废弃,马德里市政府决定把屠宰场改造成一座公共影视文化
期刊
现代生活所需的机器人不应该只具备服务家庭的能力,还得是一个贴心的好朋友。我们不需要它具备钢铁侠的铜头铁臂,小叮当的万能口袋,但必须在帮你完成一些分内工作之余,还得有所担当。假使你正为了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而它只能在一旁傻站着,让你说,要这个铁疙瘩何用?  01 Romo智能机器人  如果你曾被《机器人瓦力》的主角所感动,那看到这个小家伙一定会惊喜万分。它有一个透明的身板,两条履带式的轮子注定了它有不
期刊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双好鞋,运动员更不例外,因为脚上的一磅相当于背上负重16磅。所以对他们而言,合适和轻便似乎更重要。为了给巴西传奇球员罗纳尔多(Ronaldo)设计一双像田径钉鞋一样的足球鞋,设计师鲍勃·库姆伯斯 (Bob Coombes) 和皮特·哈德森 (Petere Hudson) 首先拆开了罗纳尔多的球鞋来研究他对球鞋的喜好,甚至让他站在墨水中,借助他的脚印来设计鞋底。他们制作了世界上第一
期刊
设计师被Lady Gaga“一眼相中”当然是好事,更何况是让她自掏腰包,并穿着系列服装出街昭告天下。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这位设计师——James Hock的衣服必定“不太正常”。  James Hock之前的身份简直和设计师风牛马不相及——会计师,而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数字”的海洋里将永不得天日后,便毅然决然地搬去伦敦自学服装设计,混迹于边缘酒吧的先锋形象很快为他迎来一片叫好声,半路出家的经历也丝毫不
期刊
透明的硬纱是Kirsty Ward自从求学时代就无限着迷的材质,每一季她都在想方设法运用和展示这种面料,她说永远也不会感到厌倦。而今年,当她的作品再战巴黎时,她和她的作品都多了几分从容和成熟。  Kirsty Ward在中央圣马丁学院的毕业作品是她第一次对外展示这种透明面料。硬朗与柔美在她的作品中融合自如。Alberta Ferretti即刻相中Kirsty,将她收归旗下,在意大利做设计助理。在那
期刊
韩国IT界巨头Daum想在乌托邦式的荒地上建造一个创造性工作社区,经过8年的策划设计,如今终于将公司搬迁至远离闹市的济州岛上。  缘起  “乌托邦”是个太有诱惑力的词。从印度的昌迪加尔到巴西的巴西利亚,载满了当代建筑大师们关于乌托邦的梦想与遗憾。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加州的一片荒地变身为令人趋之若鹜的IT圣地,硅谷的出现让乌托邦理想得以完美实现,令全世界竞相仿效。  Daum公司的搬迁计划是向
期刊
“这件马甲只是希望做服装的配饰而已。”设计师?na Barke说,可这近乎喧宾夺主的庞大存在感,已经成功抢了一件服装单品的风头。水与柔情是这件作品的灵感,将满身侵略性的钢钉棱角通过柔美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想要传达的正是女人外柔内刚的气质。多变的皮革线条如同无法捕捉的流动波浪。如果一件衣服穿厌了,大胆尝试一下这种雕塑般的马甲单品,它会让你变个样。
期刊
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的研究生托马斯·托尔瓦宁(Tuomas Markunpoika Tolvanen),放弃将美学和功能性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设计,而是关注生命、时空等更深层次的意象,让作品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托马斯最擅长的是捕捉物质与精神的瞬间变化,他的每件作品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故事,比如《打造片刻》(Engineering Tempor
期刊
变色魔咒  利用热敏变色技术,变色纺布Popper能够呈现出三种温度感应:室温下显现一种颜色,寒冷与高温条件下分别呈现深色与亮色。无论是体温、阳光还是热水都能令其反映出相应色彩。人们可以利用变色功能在其中隐藏文字。(图01)  泡沫宫殿  Alsio公司用非常规的施釉方法来制作装饰墙砖。这种表面富有光泽的瓷砖取名为“凡尔赛”,它通过使用电镀金属涂层能获取令人吃惊的耐用性,其硬度可以与石英媲美,常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