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途纯的五大失误

来源 :商业2.0·豫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832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被新华联携手三元拯救的太子奶开始发布新品,标志着太子奶这个原先乳酸菌市场的老大开始复活之路。
  在这背后,从太子奶成为中国乳酸菌第一品牌到今天走下神坛,其中缘由逐渐清晰。
  李途纯曾是中国响当当的企业家,其创立的太子奶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也曾经如日中天,然而到了2010年6月,这位显赫一时的企业家却被逮捕入狱,并在狱中被关押长达15个月,直至2012年1月,李途纯才被无罪释放。
  应该说,太子奶的没落和李途纯的入狱,确实有不法势力暗中操弄的因素,但是李途纯自身的重大失误才是让太子奶走向没落并让自己获罪的真正原因。概括起来,李途纯有五大失误。
  盲目发展过度扩张
  如果李途纯能够平心静气稳健发展,太子奶绝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李途纯的最大失误就是企业的盲目发展和过度扩张。
  通过一组数据我们就可以清晰了解这一点。太子奶从2002年后开始陆续投入30多亿进行扩张,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江苏昆山、四川成都兴建了五大乳酸菌奶生产基地,全部产能可达300亿元。问题是,太子奶从1996年苦心经营到2002年,销售收入仅为1.5亿元,至2005年也不过10个亿。
  稍有常识就会知道,2002年你才1.5亿,需要300亿的产能吗?市场能消化这么大产能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发酵奶不是奶业中的主流产品,只是一个比较边缘化的产品,单独一个企业不太可能实现300亿的销售规模。更何况,太子奶2005年才过10个亿,10亿到300亿之间隔着如此巨大的跨度,就算有这个市场容量,也绝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需要一下子把产能提升到300亿吗?这完全是缺乏常识过于乐观的盲目扩张。
  另外,牛奶并非高利润产品,2002年才有1个多亿销售收入的太子奶,靠自身积累是不可能承担30多亿的投资规模,无疑绝大多数是负债。2002年仅1.5亿元销售收入的太子奶,承担得了30亿的负债吗?显然不可能。别说太子奶不可能,就算乳业巨头蒙牛、伊利、光明等企业,也不可能以如此的规模和速度扩张。
  如此盲目的发展和过度的扩张,已经完全脱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超越了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也许很多人会不解:李途纯也是知名企业家,为什么会对这一切没有警觉呢?这源于李途纯的经历和身份。
  李途纯原本是株洲市的政府官员,后来下海经商,是一个红顶商人,长期为官不可避免地带有官员思维,看他一系列的投资举措,完全不像是一位理性的商人,更像是政府行为,在不断创造一项项政绩工程。
  2008年,就在中国房地产业已被全国上下一片喊打的时候,李途纯却脱离主业,仍然不识时务投资房地产,这更是个重大的战略失误。同时期,李途纯还先后进入童装市场、超市零售业、辣椒酱等商业领域。事实证明,这些多元化投资,没有一项获得成功,都以失败告终。
  扩张方式欠缺合理
  企业随着发展适度扩张是合理、有利的,本身没什么问题。然而,李途纯采用的扩张策略却是个极大的错误。
  通过一个对比就可以很清晰地说明这一点:
  大家都知道杭州的娃哈哈,目前是国内第一大食品企业。娃哈哈的扩张策略就很精妙,企业没有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实现扩张,而是通过资产联合的方式实现了扩张。娃哈哈全国大多数工厂并非由自己投资,而是娃哈哈输出品牌和管理、包销产品,基础建设投资由当地完成,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娃哈哈在扩张中的资产负债和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成本实现最小化、运营效益得以最大化。
  2002年以后,太子奶开始在各地投资时,其实也完全可以借助这种发展模式,以太子奶在乳酸菌行业的地位,太子奶完全可以以输出品牌、管理的方式吸引固定资产投资方,实现强强联合,降低太子奶的投资负债和投资风险。然而,太子奶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在自身实力还不强大时,就通过高额负债来投资,而且负债额度完全超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
  事实上,太子奶这种错误的投资扩张方式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想的收益,反而让企业坠入了无底的深渊。过度投资最终导致了企业资金链断裂,李途纯不得不向株洲市政府求救,同时通过高息借贷的方式融资。结果株洲市政府的出手相助不但使李途纯丧失了企业控制权,同时也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获罪入狱。
  过度投资固定资产
  中国的企业家普遍有地主心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扩展,到处圈地大兴土木是普遍现象。应该说过于重视固定资产并不是李途纯一个人的问题,只是李途纯对固定资产的偏好已经超过了合理限度和企业实际需要。
  2002年后,李途纯除了在全国兴建五大生产基地外,在株洲也购买了大量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的规模已经超越了太子奶发展的实际需要,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李途纯投资固定资产基本是靠银行借贷,这样不但加大了企业的债务风险,挤占了现金流量,而且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2005年后,太子奶号称拥有30多亿固定资产,事实上完全是打肿脸充胖子,同时期太子奶的银行负债高达30多亿元。30多亿别说本金,光是利息就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负担,以同期太子奶的经营利润,绝对无法负担这么庞大的负债额度。
  如果李途纯不是对固定资产有那么大的偏好,过度投资在固定资产上,而是能踏踏实实投资在品牌和市场方面,太子奶绝不至于跌倒了爬不起来。这就像一个人,你能挑二百斤时让你挑上一百斤是没有问题的,你本来只能挑一百斤让你挑上二百斤,不压垮了才怪。
  如果李途纯是以自有资金去圈地投资固定资产也没关系,问题是他的对外投资基本全是负债。可以说,这暴露了李途纯不成熟的经营心态和发展理念,太子奶作为一种日用消费品,最有价值的是市场资产而不是固定资产。李途纯对固定资产的偏好和盲目投资,事实上是严重的投机心态和赌徒心态。
  其实,在李途纯之前已经有前车之鉴,当年的史玉柱也是因为在地产上的盲目和过度投资导致了企业资金链断裂,不但使多年基业毁于一旦,而且还背负2.5亿元巨额债务。虽然史玉柱后来靠运作脑白金东山再起,还清了欠债,然而教训却是惨痛的。而且,并不是每个人在经历如此巨大的失败后还能东山再起。   融资方式存在失误
  从2008年开始,为了应对资金短缺的困局,李途纯开始面向社会大规模融资,到2009年12月,太子奶通过各种方式融资达1.3亿余元,包括以“货款准备金”名义向经销商集资约5600万元,还包括以“高利贷”方式借款5000余万元,其余还有向员工集资的数百万元。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李途纯的融资无论从数量还是性质上问题并不是很严重,从全国范围看,融资数额比李途纯多的数不胜数。尤其是在江浙一带,融资额度几个亿的比比皆是,为什么李途纯仅仅1.3亿的融资(而且这1.3亿有一半与经销商有关),就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呢?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事例:位于杭州的娃哈哈所采用的厂商联销体模式,需要经销商向厂方缴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保证金,按理说性质上与李途纯跟经销商使用的“货款准备金”类似,为什么娃哈哈长期使用没出问题而太子奶却出现了严重问题呢?
  问题就在于,当时的太子奶和李途纯已经处于风口浪尖,如果不是这样的融资方式,李途纯还不会被置于死地,恰恰是不恰当的融资方式给了对手整治他的借口。李途纯也许没有精研过法律,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没有取消以前,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这始终是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要自己的命。虽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一条落后的法律条款,但在没有取消前,仍然有它的法律效力。
  为了拯救企业的生死存亡,李途纯可以融资,但那个阶段的融资方式一定要规避法律风险。其实,为了救企业于生死存亡之间,他完全可以以股权质押的方式来融资,这样既可以缓解当前困难,又不至于触碰法律红线。
  可以说,融资方式的错误是压垮李途纯的最后一根稻草,它给了对手文迪波以合法的方式整治他的借口。
  没有理清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李途纯自己是个红顶商人,曾任株洲当地的政府官员,出身于官场的他误以为自己有官场的阅历和人脉,与株洲市各级政府和部门都有较好的关系,能吃得开,就算有问题,政府也一定会出手相救。然而,在这一点上,他恰恰是错打了算盘,株洲政府部门的出手相救反而把他置于死地。
  李途纯在资金链欲断之时,向株洲市政府求援,株洲市政府因此成立了高科奶业来托管太子奶,株洲市天元区委常委文迪波出任董事长,李途纯完全丧失了企业控制权和管理权。此后,李途纯的噩运接连不断,不但自己被捕入狱,多位家人和亲属都受到牵连。
  如果不是李途纯,而是一个纯粹在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就会明白政府的资源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企业自身的问题必须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完全倒向政府怀里。
  本来李途纯可用股权质押、出让股份等方式解决面临的困难,这些纯粹市场化的手段不会断送太子奶,也不会把他送入监狱。然而,李途纯的官商思维导致了他过分看重政府作用,寄希望于用政府资源和行政手段来摆脱困境,结果适得其反。
  按理说,长期浸泡于官场的李途纯应该不难发现公权力和行政强权被滥用的后果,也许是病急乱投医,他对政府的依赖反而断送了太子奶,也断送了他自己。
其他文献
极致的优雅,低调的奢华。5月25日~5月27日,典藏级翡翠珠宝精品品牌龙泽润宝,惊艳亮相2012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从众多参展的全球奢侈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媒体及众多观众瞩目的焦点。  比肩顶级奢侈品牌 演绎东方翡翠时尚  艺术气息浓郁的龙泽润宝展区,与劳斯莱斯、宾利等全球顶级奢侈品品牌比邻。别致简约的设计理念带来空间透视感,含蓄内敛的黑色基调彰显厚重内蕴。  龙泽润宝现场展出百余款限量臻品,均为
期刊
通过心理内循环、自我暗示等方式,李小姐身上伤痕渐渐变淡。这听起来有些玄乎,其实这种心理暗示法最终改变的只是她的内心状态。  但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另一种致病方式——能量源致病。通过每个人大脑所发出的错误的意识能量,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身体跟着意识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企业家面临着比其他人更多的压力,也发出更多的错误能量。他们疲于奔命,整天纠缠在会议与谈判之中。报表、计划书、合同、规章
期刊
初到西贡  第一站,飞达西贡,西贡又叫胡志明市,是为了纪念越南领袖胡志明改的名字,有意思的是,说起这个城市,很多人好像都不知道它现在的名字已经叫胡志明市了。西贡好像已经是它的特称,代表着一个时代和一种感情。  我早对西贡有了憧憬。但对于越南,我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千年以来,这块进入中国领土又摆脱中国管辖的土地,寄托着多少中国人的爱恨情仇;多数的越南人对于中国也同样有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从传统到现代
期刊
少时读书,无法可循,无经典可参照,读的大多数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书,很多都是名作家选集或者名篇选集之类的读物,认识汪曾祺就是从这些选集中获取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名家,为啥偏偏对汪曾祺的文字印象最深?大概就是感觉到他的文字与那些主旋律的名家不一样。  《老头儿汪曾祺》收录了子女们对他的印象,算是一本回忆录或者传记性质的书。其中提到,他的孙女上小学五六年级时,老师让学生从文学名著中摘抄一些华丽的辞藻
期刊
杜鹃执掌国美  经历了近两年半折腾的国美,开始重拾往日梦想,期望再成家电零售霸主。  然而,在这两年半间,曾经的“千年老二”苏宁早已抓住时机反超。在这两三年间,伴随着电商崛起,家电连锁业态的竞争更趋白热。  杜鹃需要面对的难题,远远不止收拾旧河山那么简单。她需要面对众多考验。如何让逐步平稳的国美追回“失去的两年”?如何让从“引领者”变为“追随者”的国美,再度变回“引领者”?这是杜鹃直接面临的挑战。
期刊
皮革的用途仿佛大有追赶石油之势,如今它双关着制作牛奶和胶囊两项功能,而最终“成果”是致使人体中毒。央视曝光了这起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事件的内幕,阅此惊悚消息的国人,难免有人会立刻伸手来回抚摸着自己的腹部,一来深表忧虑,二来满腔怒火。  因“做药就是做良心”口号而被大众熟知的一家药企也卷入到此事当中,愤懑的黑客正如先前对待蒙牛一样,黑了它的官方网站。从这个角度只能看出,黑客也是
期刊
不通过制度创新和金融改革,将鄂尔多斯这些资金予以消化,其造成的后果会更严重。  最近对内蒙古鄂尔多斯民间信贷危机的报道,再次让鄂尔多斯成为热点。和之前一样,媒体依旧充斥着对鄂尔多斯民间信贷危机严重程度的表达。其实除开民间信贷以外,鄂尔多斯留存在大众心目中印象较深的还有鬼城康巴什。  总之,你透过媒体看到的鄂尔多斯是一个负面新闻遍野的地方。但笔者认为鄂尔多斯有被严重妖魔化的情况。  鄂尔多斯之所以被
期刊
如何推动形成公开透明、注重股东回报、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比较关键,而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合理缩小行业与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已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从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现状来看,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仍然继续,尽管国家层面多次提及缩小行业、居民收入差距,但现实情况是,这种收入差距的拉大却越演越烈。日前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也说明
期刊
强者笑着说,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从铺天盖地的“小人书”的梦中醒来,拥有的欣喜与梦醒的失落成了一种反复的记忆。  强者简介:1967年5月出生于宁夏。河南省收藏家协会连环画专业委员会会长。《连环画收藏报》主编,《中国收藏年鉴》连环画科主编。策划和出版了近百种连环画册,先后策划组织了十一次郑州全国连环画交流会。  强者,是个人名。他姓强,名者。  强者是郑州第一个搞连环画收藏的,中国连环画协会给他的评价是
期刊
4月25日,河南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建芳捐赠一亿元做慈善。其中,5000万元通过河南省慈善总会设立农牧雏鹰慈善基金,使用方向是资助涉农专业的贫困大学生;帮扶低收入农户创业,脱贫致富;开展慈善SOS紧急救助项目,救助因突发事件陷入困境的农民家庭。  另外5000万元则捐给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的“红烛老区公益基金”,用于资助带动老区人才培养。  豫·企  中原第一大翡翠观音亮相郑州  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