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侗寨,因天然而美丽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p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风景如看美女,肥环瘦燕,各有所爱。雍容华贵与荆钗布裙也都各有千秋。这就好比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看多了诸如精雕细刻和商气十足的某些景点之后,走进黔东南的侗寨肇兴,就会觉出素妆淡雅在当今已经是越来越珍贵了。
  


  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撑着伞走在古街上,四下里望去,木楼连成了一片,把很宽大的一个山沟填得满满当当。而且那木楼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古朴老旧,就连临街的餐馆商铺也都是旧的有些发黑的板式木楼,真实得就像一个单纯的孩子穿着开裆裤一样。尤其让我吃惊的是,店铺中所卖的东西,几乎都是当地人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只有很少几家出售的是旅游纪念品。这与其他旅游景点比起来,可真有些“离经叛道”了。不过在我看来,这可是“梦里寻她千百度”的荆钗布裙的西施了。
  “肇”字在汉语中表示“初始”的意思。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姓陆的侗族后生来到此处,见这里虽然荆棘丛生,但山间水草丰美,便定居下来,并给她取名为“肇兴”,即希望她将来能兴旺发达。随着岁月的流逝,子孙繁衍生息,陆姓出现了五个分支,从而形成了五个村寨,每个村寨又各修了一座鼓楼。再后来,人口越来越多,五个寨子就连成了一体,最终变成了今天的模样。那五座鼓楼,分别被侗家人命名为“仁、义、礼、智、信”。孔老夫子的思想,在山高皇帝远的侗乡,与美丽的自然景观、质朴的民风民俗和谐共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此时雨已经停了,古寨就像是刚刚沐浴过的素面朝天的村姑一样,显得分外干净清爽。一条清澈的河流缓缓地流过古寨,两岸的木楼则静静地立着,人们也闲闲地坐着。不时能看见高高的木竿上挂着染色的土布,还能听到街头木锤锤布的声音,让人回味着已经逝去了久远的乡村遗音。不远处,一个侗家女正蹲在河边,低着头用溪水洗着长发,这景象顿时让眼前的景物都生动了起来。
  走进一座鼓楼,虽不高大,但站在那古朴的木柱围廊里,还仿佛可以聆听到那沉寂很久了的鼓声。据介绍,侗家鼓楼原是为了在外人进犯时,召集全寨人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时击鼓的地方;或遇有重大事情,召集全村人开会的地方。今天,看到楼身上那斑驳的痕迹,还有那天井上已经褪了色的图画,就如翻看着昨天的画卷一样亲切。
  


  距肇兴只有四、五公里的堂安是肇兴所辖的自然村,因为这个寨子坐落在深山里,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因此,这里建起了颇有影响的侗族生态博物馆——整个寨子和它的周边环境就是博物馆的全部。
  沿着一条山路徐徐前行,左右看去,是一层层灌满水的梯田,白亮亮的,如一块块镜子镶嵌在一起。随着山势的弯弯曲曲,梯田的田埂就从山下一层一层地叠到山顶,像一首有韵律的诗、有音节的歌,奏出的却是天地间和谐的音符。更让我惊异的是,那小山尖上最顶层的梯田也灌满了水,这景象让人恍然间不禁疑惑:水怎么倒流至山顶呢?
  站在山腰上,回眸山下,远处便是被绿色紧紧包裹着的古寨,看得最真切的,是那几座尖尖的鼓楼。近处,不时会看到农夫在田里赶着水牛犁地,那扶犁男子、牵牛的农妇,还有那农妇背上背着的胖乎乎的娃娃,极像是人物特写——是大自然这个丹青高手,在不经意间,寥寥几笔涂抹出的水墨画,浓淡和构图却如此恰到好处,让人无可挑剔。
  在半山腰的一个山窝处有一个水塘,塘边一匾写着“斗牛塘”三个字。原来,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侗族青年们就选出自家养的最壮实的水牛,集中起来在水塘里相斗,得胜的牛头上还要佩戴大红花,牛的主人自然也相当自豪。
  走进堂安古寨,只见青青的石板路蜿蜒而上,寨内石屋层层叠叠、依山而建,布局井然有序。一股清澈的泉水顺山而下,供全村人饮用冼漱。村里的所有农田施用的都是农家肥,不用任何化肥农药,生产出的粮食和蔬菜特别受城里人欢迎。这让我想到,人类为了利润的最大化,曾拼命地追求高产,几乎所有的耕地都施用了化肥农药。可是今天,人们又猛然意识到,利润的最大化并不等于生活质量的最优化,这才想到了生态和天然的珍贵。还有多少弯路,人类没有走完呢?
  回到肇兴的住所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冲了澡,顿觉神清气爽。突然听到外面一阵人声噪杂,走到二楼回廊上向下一看,是一群盛装的侗族女孩子们在下边的戏台前,正准备着演出呢。原来,肇兴的侗族大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很有名的。
  


  在青山、绿树、木楼的背景衬托下,一群侗家男女青年站在一起非常默契地唱了起来。没有伴奏的乐器,也没有任何音响设施,他们自然地边舞边唱,有领唱,有合唱,有多声部的重唱,声音极其悦耳。据说,国外一些音乐界人士一直以为中国没有复调音乐,可当他们听到侗族大歌时,不禁惊叹,中国不但有复调,而且水平相当高超。
  侗族大歌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大多模拟鸟叫虫鸣、水流风响等自然之音。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流氓等行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在这里早已蔚然成风。
  一阵美妙的歌声传来,分明听到的是布谷鸟的叫声,那一声声“布谷”“布谷”的高低音重唱,就像布谷鸟的叫声在山谷中的回音一样,把你带进了深山。据当地人介绍,这首歌的歌名叫《布谷声声》,曾在国际演出中获奖。
  这天夜里,我躺在一家叫“红豆”的侗家家庭旅馆的木床上,味觉神经中,仿佛还能嗅到一缕缕泥土的芳香;听觉神经中,仿佛还能听到一声声布谷鸟的叫声。就这样,我甜甜地进入了山野的梦乡。
其他文献
要带俺娘去医院检查,我已经说了好几天,可她就是不肯去,总是说我没事儿花那钱干吗?这不一直拖到今天。  早晨我早早起来,不让她吃东西,硬是带着她去了省三院,一检查还真是有不少病呢,肝胆管儿里的结石还有很多,去年做了四次手术,只是把胆囊切除了,把胆总管儿里的结石取出来了。但是肝胆管儿里的结石取不出来,只能用药了,那种意大利的药挺贵的,一盒就350多,老太太特别心疼,不让买,我还是坚持给她买了半年的药,
期刊
星期天收拾书柜,一摞尘封已久的信件呈现在眼前——手写的信封,贴着面值8分钱的邮票,黑色的邮戳清晰可辨。掏出里面的信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钢笔字。一读,少年时代的情感奔来眼底,那种滋味怪怪的,于青涩中似有几分懵懂,让今天的眼睛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曾经那么热络的私人信件,现在已消失得近乎无影无踪了,在手机、QQ、E-mail等新玩意层出不穷的今天,还有谁会等上好几天甚至几个月去期盼一封信件呢?现代信息
期刊
30年前,他在村子边的公路上坡岭前摆了一个修车摊。他作过一个统计,公路边每天经过的汽车是8辆,拖拉机11辆,自行车23辆。  摆这样的修车摊,那就几乎成了一种笑话。  但是他一摆就是10年。10年后,这个无名地段有了自己的名字——修车岭,在省城长途汽车站内,只要说一声“修车岭”,那些售票员全知道,她们还知道这修车岭下有一个修车铺,一个修车人常年呆在那里。当然,这一切都是站里的司机们告诉她们的。  
期刊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我国古代举荐人才的一段佳话。  事情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悼公三年,中军尉祁奚因年老请求退休。晋悼公在谁可继任的问题上,征询祁奚的意见。祁奚推荐解狐,而“解狐,其仇也”;晋悼公问:“解狐不是你的仇家吗?”祁奚回答:“君主问的是谁可胜任,而不是问谁是我的仇家。”刚要任命解狐,不料他却病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谁可任者,祁奚回答说:“午也可。”午就是祁午,祁奚的儿子。晋悼公
期刊
“太阳跳出东海,大地一片光彩,河流停止了咆哮,山岳敞开了胸怀,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唱起《祖国颂》,我们热血沸腾;唱起《我的祖国》,我们精神振奋;唱起《我爱你,中国》,我们心潮澎湃;唱起《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我们深情无限……六十年来,歌唱祖国的美好旋律在我们的心中回荡,在我们的文化记忆里珍藏。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航
期刊
左思终于选择归隐了,并不是如他《咏史诗》第一首所言“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而是殚精竭虑、孑孑孤立之后的无奈选择。  左思,字太冲,山东淄博人。于今日之大众而言,其人最为人所记的印象有二:一者即是作为成语“洛阳纸贵”的典故;二者即是《世说新语·容止篇》所载“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中那个效颦潘岳公子的可笑之人。即便仅撷取弱水“二瓢”,已足够勾勒左思其人之形象,其中
期刊
萤火虫  提盏小灯在寻找  天亮了  自己却丢了    鸡毛  谁说鸡毛不会飞  君不信  亲口吹一吹    羊角  同类争斗当利刃  豺狼面前变头饰    蚂蚁  爬上极顶小蚂蚁  也比泰山高一头    老虎请医生  老虎嘴巴长大疔  贴出广告请医生  ——谁敢应聘?    脱钩鱼  上当接着还上当  受骗甘愿再受骗  皆因贪欲自控难    蚊子自白  嗡嗡嘤嘤先通知  吸血也是真君子  你睡昏
期刊
南北朝时颜子推在《家训》中提到:“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说的是有位博士到牛马市上买一头驴,买卖当中要立一字据,于是,这位博士密密麻麻写了三大张纸,硬是没有接触到这篇作品的主角——那头正在牲口市里嚼着刍豆的毛驴。  对此,作家李国文撰文慨叹:“这等超人,其空手道功夫,恐怕不能不令时下流行的作家望洋兴叹,走俏的诗人自愧弗如。”李国文乃老辈传统文人,对于现在的网络文学作品大约并不多
期刊
“哈木哈木”一词来源于很久以前阅读的文章《哈木哈木》,讲述的是几个在巴格达摩苏尔水坝艰苦的环境中做劳工的中国人,在酷热的底格里斯河畔发现了一种花,叫“哈木哈木”。它能在伊拉克五十多摄氏度的高温与滚烫的沙砾中依旧枝芽挺拔地绽放,当时的中国劳工将其作为他们精神的象征。  “天水围”是一个较新的词,2004年,香港发生了一起灭门惨案,丈夫以残忍的手段杀死了来自内地的妻子和一双幼女,数日后自己也伤重而亡。
期刊
杭州的出名,一大半是为了西湖。而人工的建设,都会的形成,初则是由于唐末五代,武肃王钱鏐(西历十世纪初期)的割据东南,——“隋朝特创立此郡城,仅三十六里九十步;后武肃钱王,发民丁与十三寨军卒,增筑罗城,周围七十里许。……”(吴自牧《梦粱录》卷七)——再则是由于南宋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高宗的临安驻跸,奠定国都。至若唐白乐天与宋苏东坡的筑堤导水,原也有功于杭郡人民,可是仅仅一位醉酒吟诗携妓的郡守的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