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地震遗址

来源 :上海人大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huang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便是清风徐徐,即便是阳光温柔,但心情还是压抑的,步履还是沉重的。因为这里是汶川映秀镇,因为这里是地震遗址。今年是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六月份我因为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班,有机会走进了位于汶川映秀镇的漩口中学地震遗址。
  空旷、寂寥的广场台阶上,巨大的白色花岗岩时钟雕塑突兀于眼前。破碎、布满裂痕的钟面上,时间被永远地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特大地震。到处都是残垣断壁——露着恐怖裂痕的宿舍楼,瞬间从五层“下降”为三层的教学楼,以及那些无序、杂乱倒塌的教室,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震级里氏8级、烈度11级、地震波环绕地球6圈、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死亡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的特大地震的猙狞与惨烈。
  陈列于展示栏里的照片可以佐证,震前的映秀镇青山葱郁、绿水环绕、景色秀丽。可在顷刻之间,漫天尘埃、满眼废墟,满目疮痍。两者相较,简直是天堂与地狱之别。长期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就在那电光石火的瞬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阴阳两隔。漩口中学原是一所重点中学,有学生1527名、教师133名。在惨绝人寰的大地震中,有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和2名家属遇难。
  大震中有大爱。就在学校最高的教学楼里,当地震来临之时,一位方姓老师用并不魁梧的身躯,撑起了摇摇欲坠的教室门,以自我牺牲的伟大义举换来了全班同学生还的希望,而自己却倒在本可以最先离开的门口。
  大震中有真情。一位有孕在身的女教师被压在废墟中整整三天,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远在都江堰的丈夫不顾余震的危险,不惧路途的艰辛,历经千难万险来到这里,他坚信妻子还在人世,在爱的驱使下,围着倒塌的宿舍楼,一边绕圈一边呼喊她的名字,终于得以与妻子重聚……
  这样的行为,令人不由得感叹世间有大爱,人间有真情。虽然寻常之时并未能察觉,但在危难时刻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蕴含着道德的力量。耳闻之下,哪怕是七尺男儿,也已泪眼婆娑,心潮起伏,不再故作坚强了。清代的纳兰成德有首《点绛唇》:“一种峨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词中感慨了岁月不居、人生苦短,极尽凄凉幽怨之情。我想,这首伤感词用在此处是再贴切不过了。
  临出校门时,与站在门口的一位志愿者姑娘攀谈了几句。地震时小姑娘正在这里上课,亲历了炼狱般的苦难,班中也有同伴在大地震中遇难,为回报社会,就到这里做了志愿者以示感恩。大地震已过去了十年,她算是真正领悟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她既是志愿者,又是那些师生亡灵的忠实守望者。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为她拍了一张照。原想再鼓励她几句,不料刚说到“生活的路很长,要坚强”时,已悲上心头,眼中已噙泪,声音已哽咽,竟说不下去了。相对两无言,唯有泪千行。其实,在此多说已无益,因为在这样的场景下,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就在此时,我听到了连续不断的鞭炮声,不管是婚嫁,或者是建新房,抑或是店铺开张,都昭示着这里的人们已然掀开了生活的新篇章。十年生聚,十年重建,一座新映秀镇已拔地而起,震后映秀温情小镇的规划,也正在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带着悲怆的心情,携着痛楚的情绪,缓缓离开了漩口中学地震遗址。返程的汽车越开越远,心有不甘地回头眺望,视线中依然能看见耸立于教学楼顶上的那面五星红旗。说也奇怪,特大地震中其他的建筑物都倒掉了,唯独校园屋顶上的这根旗杆没倒,红旗高扬。现在迎风飘扬的那面国旗,还是天安门国旗班的班长亲手挂上去的。这一抹鲜艳的红色,给了这被特大地震摧毁的空间以希望与生机!高高飘扬吧,五星红旗!
其他文献
金矿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而且也十分的罕见,选矿过程也十分的不易十分的困难。金矿选矿方法有多种,本文对与金矿选矿方法中很好的两种技术:金妒浮选、金矿氯化两种进行了一
双面夹持锯条的钳工锯是一种实用新型工具,该工具关系到钳工锯削的质量和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学员已对该工具表现出浓厚的的兴趣,相比现有的钳工锯,它可有效增强锯条固定的稳定性
老纪是闵行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梅陇代表组的代表,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多年工作养成的好习惯,让他在每次作为代表参加履职活动时都会自己在本子上记上一笔。同样是人大代表的居委会主任小张,也奉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原则,几年下来,无论是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活动还是代表小组活动,都一一记录在册,她的记录是莘庄代表组里最全面的。在闵行300多位人大代表中,像老纪和小张这样的代表有不少,但是还有一些代表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