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的乐园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ste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后面有一个池塘,虽然面积不大,却是我童年的乐园。(開篇点题,引出下文。)
  三月,冰雪融化,大地回春。池塘边的垂柳抽出嫩绿的枝芽,小伙伴们有的折柳枝编草帽,有的拧柳笛,有的捡起石子打水漂……我则喜欢爬到池塘边那棵唯一的大榆树上,居高临下看风景。(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表现小池塘确实是“我”童年的乐园。)田野中,这里一片黄绿,那里一片灰白。池塘里,几只小鸭子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所过之处荡起一片涟漪。刚露出水面的荷叶小小的、嫩嫩的,煞是可爱。景色看累了,随手撸一把榆钱儿塞进嘴里,好不惬意。(由远及近写看到的风景,有条理地写出池塘及周边风景的美丽宜人。)
  夏天的午后,我们这些“皮猴子”绝不会像大人一样躲在家里睡午觉。一到约好的时间,几个伙伴都偷偷从家里溜出来,在池塘边集合。这时候,大片大片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池塘,或粉或白的荷花不惧骄阳,袅娜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铺满”写出了荷叶之大、荷叶之多,拟人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荷花婀娜多姿和不惧烈日的特点,表达了“我”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当时我们最大的乐趣是池塘边的一堆土。人们从岸边提水时嫌水不够深,就在岸边挖了一个足够放进一个大桶的水坑。这堆土就是挖出的淤泥,是典型的红泥。这些红泥最大的特点就是黏,可塑性强。(插叙,补充交代红泥的由来和特点,为下文写孩子们捏小玩意儿作铺垫。)于是,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或是捏成小狗、小兔子,或是捏把刀、做把小手枪,或是做些别的什么小玩意儿。做好之后,放在艳阳下暴晒,一个中午几乎就成型了。一个夏天下来,每个孩子都会拥有很多收藏品。下雨天我们也不闲着,每人摘一大片荷叶当雨伞,拿着小网子捕捉那些到水面呼吸新鲜空气的小鱼。雨过天晴,荷叶上晶莹的小雨滴晃来晃去,真像滚来滚去的果冻,令人垂涎欲滴……(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荷叶上滚动的雨滴比作“果冻”,从一个孩子的视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滴晶莹剔透的特点和滚动时的情态。)
  秋天来了,碧玉般的荷叶慢慢枯黄衰败。池塘里的小鱼不时露出小脑袋,顶一下漂在水面的柳叶。偶尔飞过的小鸟调皮地站在干枯的荷杆上,紧盯着水里的动静。(动静结合,情趣盎然。)我们几个孩子则挥舞着长长的竹竿,够早已成熟的莲蓬:先将莲蓬敲落在水面,再将它们慢慢拨至岸边。剥开黑绿色的外壳,一个个胖乎乎的莲子就赫然出现在眼前。剥一颗塞进嘴里,瞬间唇齿生香……(准确的动词,写出了孩子们动作的娴熟。)
  冬天,池塘显得格外萧索,除了残荷枯叶,几乎什么都没有。待温度下降,水面结上厚厚的冰可就不一样了。这时候的池塘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孩子。他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追逐打闹,有的在凿冰捕鱼……欢乐的笑声响彻云霄。
  现在,那个小小的池塘已经被填平了,但它永远烙在我的回忆里。池塘,我童年的乐园!
  【总  评】  文章围绕“乐园”,写了“我”在池塘边一年四季感受到的不同的快乐:一是赏景的快乐,二是跟小伙伴一起用红泥捏小玩意儿、用竹竿够莲蓬、滑冰等趣事带来的无限快乐。另外,小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池塘美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指导教师   赵  娟)
其他文献
2000年,上路文学社诞生在北京市密云县城东南15公里的东邵渠中学。2015年,负责人吴振华老师又带着“上路”走进密云区第六中学。  文学社始终坚持“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理念,引生活“活水”进入作文课堂,探索出一条创作“生活作文”的道路;鼓励学生坚持写“随笔文”,并将学生的优秀随笔和习作结集成社刊《上路》,为学生们提供展示佳作的平台。  上路文学社犹如植根于京郊沃土的一棵小树,虽不够高大,却一直在
期刊
阳光透过窗户照到桌面上。在阳光下,每粒灰尘都清晰可见,散发着独有的光芒。我看着那在空中浮动的灰尘,思绪由它们而牵动到那句印在心底的教诲。(开篇的描写充满画面感,仿佛一个电影镜头,将我们的视线拉回到那个阳光下发生的故事。)  那次和父亲吵架,我的作业本被他狠狠地摔在地上。“说了多少遍,字要一笔一画地写工整,字如其人呀!每次都把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再这样我就把你的作业本全撕掉!”父亲怒不可遏地吼道。可我
期刊
叔叔家开了一家杂货店,平时他需要经常外出进货。前几天,叔叔开着摩托车去城里进货时,一不小心出了車祸,小腿骨折,脑部也受了伤。  叔叔一倒下,他们家可就乱套了。因为婶婶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平时只能在家看店、煮饭,其他活儿根本干不了。叔叔家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四年级,一个才上幼儿园,谁来接送?叔叔家还有两亩多地,现在到了收割季节,谁来帮他家干活?平时,叔叔一家的生计全靠杂货店的收入,现在谁来帮着婶
期刊
时光的长河不断流转,我记忆中的你似乎也在流转。有人说“山水有情”,感谢你带给我的美好时光。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子。小河,离我家不近,也不远。小时候的我,不知何时陷入了读书写字的苦海,非常讨厌学习。于是脾气古怪的我,被小伙伴们视为异类。我没有朋友。  那时,我很孤独。不知何时,我注意到了你——小河。在你平静的水面,我看到了一张脸,一张满是泪痕的脸。我生气地朝河水里丢石头、扔沙子,但这
期刊
银白色已快要覆盖您的全部长发。您额头上布满了细小的汗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竟闪闪发光,照亮了我的心。(“它们竟闪闪发光,照亮了我的心”,为什么会照亮“我”的心呢?巧设悬念。)  “拿着吧,我用水冲过了,干净着咧!”一位老人笑着对邻居说道。那位老人就是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一个朴素、勤劳的人。她长相普通,穿着普通,但她那颗炽热且善良的心却并不普通。(再设悬念,奶奶的心为什么不普通呢?)  记得前
期刊
朋友让人欢喜,对手则令人厌恶。而我却要感谢对手,是他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一缕阳光洒进窗子,又是美好的一天。吃罢早饭,我披着晨光、哼着歌前往绘画班。一路上,我心中憧憬着:今天是绘画班选班长的日子,我每次作业都是优,这班长非我莫属。但我忽略了班上还有一个对手。他相貌普通,入学也比我晚,不过现在的绘画水平却与我旗鼓相当。每次学画时,他都能准确地把握画面的比例和物体的线条,画出的作品更是精美绝伦。  同
期刊
奶奶做粥的手艺越来越精湛了,厨房里常常飘出丝丝缕缕的粥香。  燕子牵着白云的手,坐在一束束阳光上说着闲话,偶尔还能看见一只风筝、一团柳絮,伴着一个安静的、属于假期的梦。  很快,梦被打碎。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听见奶奶在厨房里吆喝:“起床吃饭啦!”奶奶的吆喝声像闹钟似的,准时把我叫醒,嗯,比闹钟管用多了。  饭菜已摆上了桌,凉拌黄瓜、油炝蒜薹,还有每人大半碗的南瓜粥。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普通的家常菜,
期刊
口语表达是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也是中考常考内容之一。中考对口语表达的考查主要有邀请、劝说、安慰、鼓励、辩论、转述等类型。下面结合实例总结答题要点。  类型一:邀请  邀请,指请人到约定的地方出席会议、参加活动等。例如:  你所在的班级(九年1班)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你要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届时,你会怎么说?  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答题要点】一、讲清邀请目
期刊
作家毕淑敏说,她喜欢电脑键盘上的“回车键”,这个键可以将句子重起一行,迎来一个新的开头。  人生也有“回车键”,可以将日子重起一段,迎来崭新的开端。但无论何时重起,心中的目标都不曾改变——遇见最好的自己。为此,我们要有长远的目标,更要规划好每一天。  周迅在《想想十年后的自己》一文中,特别感谢18岁时遇到的一位老师。当她沉醉于扮演一些小角色的时候,老师提醒她要“想想十年后的自己”。这句话让周迅静下
期刊
自从你踏进中学大门的那一刻起,你就有了一个充满希望而又响亮的名字:中学生。  中学生就要努力学习吗?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不努力又怎样呢?这些问题,或许你从来没想过,或许你还有些许疑惑。  中学生就要努力,首先是为了青春不虚度。青春年华,黄金时代,精力充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思想锐进。然而,人生却是一条单行线,时光从不会放慢脚步。这金子般珍贵的青春只有一次。你虚度了,就不会再有,就不会再来。花有重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