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时变图的时间确定性网络路由算法

来源 :通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l8727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环境中网络时变性和业务时延确定性保障之间的矛盾,构建了随机时变图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时间确定性网络路由算法。首先,将空间信息网络最大概率时延保障路由计算问题建模为非线性规划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随机时变图模型,联合表征了由业务随机性导致的链路、存储与时间资源的随机特征,并且表征了存储与链路资源的关联关系,为链路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与业务的时间确定性保障提供了模型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间复杂度为O(n2)的最大概率时延保障的路由算法,并证明了该算法的最优性。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地址资源紧缺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阐述Linux3.10内核的Netfilter框架,以及深入分析NAT的基本原理和内核模块编程,在基于Netfilter的可扩展性和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与用户空间的通信方法之上,设计了一种新的进程间通信方式ukComm,实现了一个针对网络应用主流的NAT地址转换模块。程序运行在Linux内核态,具有很高的效率;而且采用Ne
为突破IoT CapBAC规则时间间隔粗糙性分析瓶颈,提出了规则语义表示模型IoTACS以及粗糙性分析算法IoTRA。在IoTACS中,提出IoT CapBAC规则领域的概念结构、基本概念的定量数据属性表示以及规则语义树模型;扩展Time本体的时间关系,给出其定量逻辑表示。作为IoTRA算法的理论基础,证明了粗糙性是造成不一致的根本原因,给出其逻辑表示。案例研究表明,IoTRA算法有助于提升授权时
物理层安全认证技术极大降低了资源消耗和计算复杂度,为资源受限的无线自组网中实现身份认证提供了新途径。基于此,在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USRP)平台基础上设计了具有身份认证功能的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组网协议,实现了一种适用于无线自组网中基于嵌入式水印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在信息帧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嵌入水印标签实现入网用户的身份认证
设计了一种用于卫星导航通信的多频圆极化共口径天线阵列,包含3种不同形式的天线,分别为S频段宽带微带天线阵列、北斗S频段交叉偶极子天线阵列和北斗B2b/L双频微带天线。通过对天线阵列的整体优化,3种形式的天线在阵列中均具备良好的工作带宽、轴比以及辐射增益。该多频共口径天线阵列结构紧凑,布局新颖,缩小了天线阵列的体积,优化了天线阵列的空间利用率,实现了多模式的卫星导航通信功能,同时满足了S频段和北斗S频段低仰角通信和抗干扰需求。
攻击流量分类是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NIDS)的基本工作之一,也是网络安全防御的重中之重。由于网络使用场景的不断丰富,网络流量呈急速膨胀趋势,其中有很多不法分子通过攻击流量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通过深度学习中的递归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线性分类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实现攻击流量多分类任务,通过消融实验验证归一化和数据增广的有效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卷积网络提取二维化流量特征将会获得更好的分类结果。
根据时间敏感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TSN)对端系统的设计需求,设计了一种支持多个逻辑队列且缓冲区共享的直接存储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DMA)控制器。DMA控制器内部收发方向上各支持8个逻辑队列,多个逻辑队列共享位于内存中的缓存空间,可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帧提供差异化的收发调度和处理。DMA控制器采用基于指针的收发逻辑队列结构和复杂的缓冲区描述符,可以有效降低处理器负荷,提高总线吞吐率。整个设计在Xilinx ZYNQ7035的开发板上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功能
存量地铁隧道信号覆盖主要方式为泄漏电缆,但2019年之前建设漏缆为13/8″漏缆,不支持3.5 GHz频段。当前存量地铁隧道5G覆盖主要有3种方案,分别为新建2路5/4″漏缆、新建3.5 GHz RRU+贴壁天线以及新增2.1 GHz NR 2/4TR信源合路存量漏缆。通过对比3种方案,综合协调难度、建设成本、建设周期等因素,确定适合存量地铁隧道5G覆盖方案,使之具有较好的推广借鉴意义。
以无线电控制简易爆炸装置威胁及其相应防护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国内外相关装备及技术发展,提出基于移动通信控制简易爆炸装置电子主动防护技术以及基于工业、科学和医学(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ISM)频段无线遥控简易爆炸装置电子主动防护技术这两种以通信对抗手段为基础的电子主动防护思路,并着重分析了两种技术的特征及难点、功能目标及技术原理。此外,研究了智能、精确和快速的无线电控制简易爆炸装置反制技术,该反制技术相比传统大功率干扰无线电控制简易爆炸装置(Radio Controlle
为了解决传统LT码在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信道中存在高误码平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编码算法。该算法利用定长分类窗口标记度数值相对较小的信息节点,并使这些节点频繁地参与编码过程,从而使其获得足够高的可靠性。为设计最优的算法参数组合,首先,分析了LT码的误比特率(BER)性能和误码平台的成因,引入理论BER下界作为第1个约束条件。其次,设计了外信息增益损失比(GLR)以衡量算法的收敛性,并将最
为扩展图神经网络对抗攻击类型以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提出了评估图神经网络对标签噪声稳健性的标签翻转对抗攻击方法。将对抗攻击的有效性机理提炼为矛盾数据假设、参数差异假设和同分布假设等3种基本假设,并基于3种假设建立标签翻转对抗攻击模型。采用基于梯度的攻击方法,理论证明了基于参数差异假设模型的攻击梯度与基于同分布假设模型的攻击梯度相同,建立2种攻击方法的等价关系。设计实验对比分析了基于不同假设建立模型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