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应用β-内啡肽对大鼠血浆唾液酸水平的影响以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来源 :生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n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选择体重200~250g健康Wistar大鼠64只,采用麻醉大鼠中枢微量注射、分光光度测定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侧脑室、弓状核(ARC)区注射β-内啡肽(β-EP)对大鼠血浆唾液酸(SA)水平的影响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1)侧脑室注射β-EP可明显降低血浆SA水平; (2)血浆SA水平在ARC区注射β-EP后明显降低,此效应可被M胆碱受体阻断剂阿托品或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所阻断; (3)ARC区注射β-EP后,外周血CD3,CD4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CD4/CD8比值升高.以上结果提示,中枢应用β-EP可降低血浆SA水平,ARC可能是主要的中枢作用部位,其机制与M胆碱能受体密切相关,可能是通过副交感神经实现此效应,且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是增强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群体细菌波动生长的自组织特征,认识生物波调控因子在群体细胞的自组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奇异变形杆菌为研究对象,观察波动过程中pH及生物波调控因子的动态变化.
舌蝇又称采采蝇,是传播非洲锥虫病(又称非洲睡眠病)的重要媒介.采用PCR方法得到的不同种采采蝇的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序列-2 (ITS-2)来分析采采蝇的种系发生.用简约法(pars
水分胁迫加速蔗叶活性氧产生并削弱蔗叶活性氧清除能力;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迅速提高,细胞质膜透性增大,蔗叶叶绿体2,6-二氯酚靛酚光还原活
对亚洲产淡水和陆生龟鳖类4科23个种进行了DNA序列水平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用PCR技术扩增约400bp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合并从GenBank中检索到的其它龟鳖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33例DEACMP患者
在光动力学疗法(PDT)中,二氢卟吩类衍生物作为光敏剂在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以及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现已成为光敏剂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就近
目的:探讨乳腺MRI对乳腺恶性肿块切除术后残留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肿块切除术后病理为恶性,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共87例,再次手术前均行MRI,运用
目的通过了解胎儿染色体异常类型、频率与手术指征的关系,探讨胎儿染色体病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3—2011年我院的1 956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中晚期孕妇羊水及脐血细胞进
派杰氏病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1874年美国派杰首先描述此病,又可称派杰癌(Paget’s carcinoma),常在乳头、乳晕区有湿疹样病变,故又称乳头派杰病(morbus Pageti papillae)、
以表面铺展法制备棕色田鼠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标本,经硝酸银染色作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减数分裂前期I X和Y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同常染色体有明显差异;XY染色体的配对起始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