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思辨处进行叩问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1  那些披挂的果实  在爬满父亲植下的篱笆后  顺着铁丝,爬上我的窗棂  一条条长形凸形体  像凸凹不平的思想  挂在风中,挂在夜里  与月形叶子  串成夜语的风铃  你听,叮当,叮当  绵绵细语  像闪光的星星在耳语  像吹来的海风拂上脸庞  沙沙沙,簌簌簌  一片宁静  一地月光   2  我爬上阳光的高处,摘豆角  那些光阴的冰凌,像冰火铃铛  挂在风中,充斥煎熬的自豪感  紫色豆花在风
我自幼生活在与故乡齐鲁大地隔海相望的韩国,对韩国正规教育中的“民族主体性”、“民族身份认同”等观点印象深刻,但提倡吸收外来文明之精华的教育,在今天的韩国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韩国国史教育、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教育,在这些直接影響到受教育者人文情怀培养的知识海洋里,无论畅游到哪里,每每都能看到中华文明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感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五岳之首”的泰山文化对韩国的影响不容
黄昏遇雨  如果灵感突如其来  我会用一张白纸,将它安静接住  而黄昏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雨  被大地接住  我却惊惶失措。在天空与大地之间  此刻只适合雨表达  灯光还在路上  多像乞讨春天的盲者,一个黑色幽默  命运手里的伏笔,或者病态的隐喻  尴尬而多余  有被随时清除的危险  烟雨  烟雨是江南的一件披肩  故乡,一枚最干净朴素的词  小隐在当地一句农谚里  当我清明回到故乡,说出烟雨  嘴
第一章 光明之门  多年之后,周剑鸣依然无法忘却那个黄昏在鲁南小城临沂看到的那片云朵,它像一副少年的肋骨,枯瘦如柴,和翅膀有关,和飞行有关,冥冥中带着某种启示和指引。时至今日,他仍然惊讶于它的不可名状以及它背后那片天空的深不可测。天空和云朵之间仿佛隐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充满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指引他再次回到那个记忆中无法安放的师大。  新生入学,胖三被分在梅园416寝室靠窗的上铺。因为来得晚,其他两
桐花落了,子规已啼遍青山与原野了。远方的游子啊,是不是已经归家了?  初识桐花,是在回老家为祖先扫墓的路上。清明时节雨纷纷而下,乡间小路泥泞难行。间或抬头,望见高树上未曾识过的淡紫色花,不知为何心中生了古意。  淡淡远山,缓缓田埂。氤氲的雾霭笼罩着润泽的山野,模糊了天地的界线,好似一幅轻描淡写的水墨古画。田间的油菜花已结了籽,前些天还是大片的黄,如今只是零星地洒在嫩绿的荚果之中了。乡野的丘陵上多生
《时代文学》坚持与人民同频、与时代共振,努力筑就作家的成长摇篮,努力打造读者的精神家园。   “时代潮”:以刊发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呼声,书写强国梦想的报告文学和非虚构作品为主,兼及其它反映现实、贴近生活的各类体裁作品。   “名家侧影”:每期聚焦一位重点作家,由作家新作、作家创作谈、作家评论、作家印象四个小板块组成。   “实力榜”:全国一线或实力作家作品。   “八面风”:国内優秀作
站在N局破旧的办公楼前,我的心都凉了。   我被交流到N局当局长。这次县里对各局头头进行大调整:凡任职五周年的正科职一把手一律交流轮岗。我一直在S局干得好好的,如果不是轮岗,我打死也不愿意到清水衙门的N局任职。县委组织部长找我谈话时明确地说:“这是组织的决定,没有价钱可讲,如果不去,就地免职。”我心里很来气,我又没犯错误,凭啥要免职?尽管不痛快,但我不敢当面顶撞部长。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N
天气越来越冷,正是进补身子的最佳时令。  “后天就是冬至,得好好进补进补身体了。”女人翻看着日历,对男人说,“冬至日吃什么好?”  男人说:“羊肉怎样,益气补血补虚。”  女人摇着头:“羊肉好是好,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吃的,挺燥热的,你这体质,不适合吃,还是吃狗肉最补,滋补又固肾。”  “要不,换一下口味,吃猫肉最补。”男人说,“你没听人说,千补万补不如猫肉补,尤其是男人吃了最见效最有力头。”  女
雨水绵密之时,燕子回归  屋檐的鸟窝,像一个个  旧时的伤口,隐蔽而寂寞  当我抬头望去,天空与远方紧密相连  河流与雾气相连  看不见的城市,如海市蜃楼  很久了,今生不曾去过的地方  来世也不会去  只想守着这一寸光阴  渐入草色之中  二月与我  二月在我与河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走过去时,我听见水里的哭声  细如发丝。有人打着手语  跟我说:这个春天  悲伤太多了,泪水不够用  就连空气
魏青每次赶的都是扶淇畔的露水集。   露水集,当然带有露水的显著特点。人们五更起身,天不明成市,等到太阳爬到一竿子高,露水也干了。买的,卖的,摸行情的,找熟人的,看热闹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齐作鸟兽散,各往各的地方,各干各的营生去了。留下的是带不走的路,搬不走的树,以及那些杂七杂八没用的东西。   扶淇河畔的露水集是自发形成的。不知谁在这里第一个摆了摊,接着就有人效仿,摆了稀稀拉拉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