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皮细胞外基质水凝胶促进大鼠急性皮肤创面修复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真皮细胞外基质(dermal extracellular matrix,d-ECM)已在临床创面修复中广泛使用,但真皮细胞外基质水凝胶(dermal extracellular matrix hydrogel,d-ECMH)是否可改善急性皮肤创面愈合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探讨d-ECMH对大鼠急性皮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d-ECM组及d-ECMH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先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模型组与d-ECMH组在创面与创缘分别注射PBS、d-ECMH,d-ECM组创面覆盖真皮细胞外基质,观察并评估创面愈合情况.14 d时处死所有大鼠,取其创面处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获得西部战区总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各组大鼠创面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缩小,d-ECMH组术后14 d的创面愈合率与创面上皮化率高于d-ECM组、模型组(P<0.05),创面挛缩比率低于d-ECM组、模型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相比模型组与d-ECM组,d-ECMH组皮肤创面修复更好,创面再上皮化程度更高,形成了新的皮肤附属器(如毛囊),真皮部分的基质更加整齐;③Masson染色显示,相比模型组与d-ECM组,d-ECMH组皮肤创面组织中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且粗大;④免疫组化染色显示,d-ECMH组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多于模型组、d-ECM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含量低于模型组、d-ECM组(P<0.05);⑤免疫荧光染色显示,d-ECMH组新生创面内的M2型巨噬细胞数多于模型组及d-ECM组(P<0.05),M1型巨噬细胞数少于模型组、d-ECM组(P<0.05);⑥结果表明,d-ECMH可加速皮肤创面愈合,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减轻创面挛缩,可能与促进创面内毛细血管新生与胶原纤维生成、减轻炎症、调控巨噬细胞向M2极化有关.
其他文献
背景:目前,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纤维环破口仍继续存在,容易形成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如何修复纤维环破口是组织工程学的热点问题.目的:比较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纤维蛋白粘合剂修复椎间盘纤维环缺损的能力.方法:从山羊髂骨中提取和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将其进行传代培养.将15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粘合组、移植组,每组5只(30个椎间盘).采用手术器械制备0.75 cm×0.75 cm椎间盘纤维环缺损,粘合组利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对破损的纤维环进行粘合,移植组将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