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化焦虑为优势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fa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创业是一场苦行僧似的修行,创业者在心理上是独特的。在高达90%的初创企业都要面临失败的现实中,最具忍耐力的愿景家会排除万难,因为想到要成为成功的10%而充满斗志。他们百折不挠,随机应变,是极其敢冒险的人。对于不确定性和威胁,最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迎面走去而不是避而远之。为什么?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成功的创业者对于恐惧往往有着其他人所没有的心态,至少程度上不一样:若能正确对待,理解好我们的恐惧和焦虑,就能够在自我发现、创新和创造力方面取得突破。对于超常的创业者来说,注意到恐惧是一项竞争性优势,是一种挖掘好奇心、激情感以及对指数增长的饥饿感。
  身边有许多创业的同学、朋友。在与他们交流时,笔者发现初创者的一个共性——整日为挣钱而焦虑。一边想着怎么融资找钱,一边在为如何赚钱发愁。精神上的压力很快反馈给身体,一些三四十岁的创业者,皱纹很深,鬓角斑白。创业者的焦虑远不止于此,产品的交付时间,公众和投资者的期望,团队的组织和协调,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传导到自己的身上。
  焦虑真的无法根治吗?创业者应该如何面对内心的恐惧?许多创业指导专家认为,理解好焦虑和恐惧并且有良好心态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之一,而那些超常的创业者甚至能够把恐惧当作自己的竞争优势。笔者与同事对几十名创业者进行了三年的跟踪调查研究,总结为四个方面,希望能够帮助创业者化恐惧为优势。

第一步:理解自己与恐惧的关系


  为了转变自己与恐惧和焦虑的关系,你需要定义好自己到底在和什么打交道。恐惧是一种原始的情感,一种应激反应,为的是确保我们的生存和安全,比如躲避疾驰的汽车时就会产生恐惧。而焦虑是因为我们基于自己的想象设想到未来的威胁,或者基于空想而试图避免过去的痛苦经历。恐惧通常持续数秒,而焦虑往往是慢性的,可以持续数日甚至数月之久。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对“焦虑”一词做了很好的诠释:我是一个老人,我知道很多的麻烦,但是那些麻烦大部分都没有发生过。
  作为创业者,每一天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一旦东西是未知的时候,产生焦虑是很自然的。一些常见的焦虑想法包括:“要是钱没了怎么办?”“要是产品发布失败的话,我会不会就此一无所有,被打回原点?”根据许多创业成功者的经验,自己的客户哪怕已经非常成功也会有长期的焦虑想法,比如“下一个大客户在哪里”,或者“我怎么才能继续证明我的经营管理是合理的呢”。
  这里的关键点是,当大家说正在经历恐惧时,99%的时候实际上都是焦虑,对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的事件产生焦虑。这种焦虑产生时,人们的潜意识里一整天都像在放着一张坏唱片,里面反复唱同样的歌。人们的脑边缘系统,尤其是负责对威胁做出响应的杏仁核就会高度活跃。一旦创业者以威胁的态度来审视这个世界时,他们就会视野狭窄,产生可能性受限。
  创业者一旦只看到有限的可能性,就会极大地损害决策能力,而对于创业者来说,后者是其最重要的领导力资产之一。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领导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要首先经过情感过滤,而恐惧就是威力最大的情感过滤器之一。想想看:你在快乐幸福的时候做出的决定是不是不同于悲伤绝望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所以情商是创业领袖的必要素质,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步:发现焦虑的根源


  一旦意识到自己经历的很可能是焦虑时,问题就变成了怎么去释放这股焦虑,从而可以在伸展自我意识和创造力的情况下做事。发掘焦虑来源的第一步是注意对特定结果和身份的依附。焦虑是恐惧者有更多的恐惧,这是由依附物催生的。它根植于人们想控制周围事物的需要,为的是保证已知的现状和未来的安全。笔者建议有焦虑感的创业者注重以下问题:
  你会依附于哪一种期望、想法或者结果呢?一位特定的投资者?一位特别的客户?还是正在做的特定类型的产品?或者6个月内现金流为正?哪种身份在驱使着这种依附?你是不是已经给自己在投资者、媒体以及团队当中树立了这么一个形象:我是下一位颠覆性的创新创业者。
  举个例子:一位创始人告诉她的投资者说,公司会在6个月之内把现金流做到盈利。然后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阻碍,显然目标已经无法实现了。这时候很容易就会陷入到焦虑与假设的沼泽之中无法自拔:投资人会不会撤资?团队会不会质疑我的领导力?
  想要切断对身份的依附可能会更难,但是考虑到这一点很关键。许多创业者,无论是出于自己的战略考虑还是由于媒体的关注,都给自己披上了“下一个大人物”的外衣。突然间,他们不仅仅是开发产品和经营公司,还得活在公众的期望里面。一旦你的产品推出后表现不怎么好的话,这个身份就要受到威胁。到时候就不单是产品不行的问题了,大家还会指责你是骗子,这是作为一个生意人最忌讳发生的事情。
  有特定身份是好的,了解这一点很重要,这完全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是你得知道所有這些身份背后都会藏着对你的期望,这些很快就会累积起来。作为领导者,相对于为了维护个人身份而做出决策,从对公司和社会最好的角度出发会愉快得多。
  在帮助客户识别出自己的无意识依附和身份之后,我们开始深入到恐惧的三个来源,也就是所谓的“恐惧的三种文化”。
  缺乏的文化:资源(比如时间、金钱等)不足的信念系统。
  反感的文化:会说“我的体验不对”或者“我不应该有这种感受”(比如惭愧、内疚等)的信念系统。
  无价值的文化:认为“我不行,这就是我”的信念系统。
  为了实现下一个大目标,经常是勉强或者每天工作16小时。硅谷在金融资源方面是全世界最充足的地方之一,但在时间方面却是全世界最贫乏的地方之一。
  缺乏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迷思,这种迷思根植于无意识的社会信念,是可以通过意识和新习惯改变的。这一实践很重要,因为一旦缺乏的文化占据主导,自私、超竞争以及创造力停滞也会占据统治位置。反之,如果充裕占据主导,慷慨、合作以及快速变革也会占据统治地位。

第三步:拒绝反感的文化


  永远不要把消除恐惧作为目标,而应该承认并接受它。在接触过的所有创业者中,我都发现了一个相同的模式:首先是想到一个好点子,然后努力把它变成现实。这个过程很兴奋很有趣。极大受到了渴望和创意的驱动,然后他们开始具体的公司建设,这时候焦虑就出现了。有东西妨碍了我的愿景;我本来想让世界变成这样的,但有东西挡住我。这个过程当中出现恐惧是很自然的。
  接受这种心态,恐惧不再像个威胁;它只不过是打包的一部分罢了。随后的心态转变会对创业者产生深远影响。当产品失败时,当新的App在应用商店只拿到2颗星时,当融资未获成功时,成功的创业者不会陷入这种思维,“这是不好的体验。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相反,他们会把这些障碍视为经历的一部分坦然接受——这是他们唯一可以也应该有的态度。他们把这一经历作为自己发展的机遇,愈挫愈勇,从而变为更好、更强、更鼓舞人心的领袖。
  产品不见效时,你需要这样的反馈从而创造出大家真正需要的产品。每次你经历恐惧和焦虑时,其实都有信息和数据待发掘。焦虑让你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适应。问题在于你只是整天焦虑无所适从。如果变成习惯的话,这些情绪并没有什么好处。习惯性焦虑几乎总会引发逃避或反感。App只有2星?客户不喜欢——得改。跟恐惧保持健康关系的人会说,“事已至此,我会接受它,拥抱它,我会接受这一信息。接下来我该怎么样创造性地去解决它呢?”另一方面,跟恐惧保持不健康关系的创业者往往会失去路线修正的机会,陷入到事情“本该”如何发展的情绪里面,从而错过了所发出的是时候转型的有用信号。
  此外,回避恐惧情绪只会拖延这种情绪。所有的情绪都是为了提供有关周围的信息。所以我们才会进化成能感受这些情绪。情绪是数据,它们帮我们在数万年的进化当中生存下来。如果我们不倾听某种情绪,就不能完全接收这一数据,它就会不断涌来。当你让自己完全感受并接受一种情绪时,它就会迅速消散,最快往往30到90秒就消失了。
  照这样看的话,接受恐惧不单是好想法——还是一项重要的竞争性优势。坏产品或者低评级App不会自我修复。但通过倾听你的感受并且放手,你的问题就可以有效地减少一半。因此,作为创业者,你或许可以时常自问,你是想把自己的每一个问题都放大一倍呢,还是只想处理那些需要做的事情?

第四步:形成坚定的自我价值感


  笔者曾问身边的创业者,他们是不是想通过开公司来证明点什么给自己、家人或者社会看时,回答往往是斩钉截铁的“不是”。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无价值文化的威力有多大,直到他们犯下一个重大错误或者失败。
  怎么才能确定自己在价值感方面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最快的办法之一,是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公司彻底失败,自己栽了个大跟头,你还会不会爱自己,接受自己?”
  笔者身边有许多创业失败的朋友,其中有一个人很有代表性。在问到创业失败给他带来什么影响时,他说,这一经历让我陷入到失败感和较低自我價值认知之中,但我也学到另一个生死攸关的重要教训,任何成功和成就都不能填补自我价值的鸿沟。豪宅、豪车或者闪亮的媒体头条也不能提供真正的自我实现。我现在体会到有用的感觉了,知道制造纯粹的快乐是什么样子,这并不需要用我的公司来证明自我价值。在我看来,这是创业者可以去培养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从心理学家的经验来看,进行这类的自我反思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很有变革性的。无数调查显示,无论你承认与否,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沉浸在焦虑之中。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而痛苦,焦虑之上再添焦虑,而应积极地看待它、拥抱它,让焦虑强大我们的内心,最终变为竞争中的优势。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度教改项目编号CYQN2017035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电子档案的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面对海量的电子档案,如果仍然沿用以往的管理工作模式,不仅会导致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而且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影响工作的正常开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增添了强劲动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不仅要扮演执行者的角色,还要扮演探究者的角色,要将新课程理念与自身的教学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改革的成效。在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及时反思,回顾自身的工作,防止方向出现偏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推陈出新是社会运行的主要方式.社会之所以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往往是由于在它内部出现了新的动力要素.
本文基于CHIP2013调查数据,采用ols法分析了加班与就业特征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班、签订合同及职业类型对收入具有正向效应;教育及现职任期对收入具有正向效应,
罚篮是篮球比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罚篮命中率通常低于平时的训练水平,查阅资料得知与运动员高度紧张有关.影响比赛罚篮命中率的重要因素是运动员自身的
本刊讯(通讯员 李胜德)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部署,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近日,广西军地双方联合启动“进军营、送政策、送服务”活动.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生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文化方面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地,在对人们进行文化教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博物馆的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博物馆在近些年来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博物馆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县级博物馆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 管理; 县级; 问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下,河北省处于经济转型的新时期,经济发展必然要向新兴产业的发展转移,在此过程中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
本次研究在对我国体育协会实体化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本上,解释了体育协会实体化发展的定义,重点详细论述了体育协会实体化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
本刊讯(通讯员 赵丽娟) 3月22日,2017年全区职称改革工作部署会在南宁召开.会议指出,立足服务人才强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握职业特点,以深化职称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