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小RNA(miRNA)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非编码蛋白质的RNA,长度约为21~25个核苷酸,可特异性识别靶mRNA的3,-非翻译区(3,-UTR)并与之结合,引起靶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活动,与个体发育、干细胞分化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miRNA在包括膀胱癌在内的人类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其差异表达可作为肿瘤诊治的新靶点。本文就膀胱癌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时的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但发病机制尚不清.近年研究发现血小板活化与内皮细胞损伤与其发生和发展有关;而CD62P被认为是血小板活化的金标准、内皮细胞活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就CD62P的功能、诱发其表达的因素、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前列腺术后并发腹股沟疝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其发病率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患者多为老年男性;术前有一部分患者存在无症状或临床型腹股沟疝;术中对耻骨肌孔区造成损伤;术后随访确定疝的方式不一.因此,我们认为如能采取以下措施町能对减少术后腹股沟疝发病率有一定作用:术前应注重患者是否存在无症状或临床型腹股沟疝进行检查,对结果阳性的患者应告知术后有发生的可能,并建议同期手术进行预防性治疗;选择适宜的手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经直肠B超定位,计算机计划后经会阴^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的应用,达到治疗靶区剂量高分布、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尤为适用于早期前列腺癌,本文就^125I粒子特性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9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坦索罗辛联合抗生素67例:B组:抗生素66例;c组:抗生素联合普适泰65例,3种方法各治疗2个月,随访1~3年,对比治疗前后3种疗法的疗效。结果A组前列腺炎症状指数(CPSI)平均由治疗前的18.6±3.2减少到治疗后的4.4±2.6,CPSI分值减少14
期刊
2006年美国科学家Atala首次报道了组织工程膀胱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膀胱的重建修复以及替代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组织工程膀胱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步,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危害,并对其近年来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前列腺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大多数晚期前列腺癌往往转变为激素非依赖性,对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ndrogen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IPC)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Cbl—b(Casitas Bcell lymphoma—b)基因在调节抗肿瘤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沉默T细胞Cbl—b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期刊
前列腺癌采用雄激素全阻断治疗能有效的抑制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发展,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12~24个月)缓解期后会再次出现PSA升高或新的病灶,对激素治疗不再敏感,一般情况下,如未继续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很少超过12个月。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和作用较强的血管生成因子,是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参与了微血管病变的病理过程。目前认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导致缺血性肾损伤的重要机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和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已有研究表明VEGF预处理可以明显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将对VEGF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可能发挥的作
近年来,不同国家的研究小组运用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遗传背景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因子及路径进行了研究,如PDH基因突变、VHL基因突变及其他的一些基因及分子标记物,如VEGFs、HSP90、TERT等,并且指出其中的一些可能作为潜在的分子靶标,并针对这些靶标尝试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本文仅对近几年来在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分子靶标及治疗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