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犯罪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索r——《犯罪治理现代化研究》书评

来源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四川警察学院刘黎明教授所著的《犯罪治理现代化研究》于2020年11月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述为刘黎明教授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立项项目“国内安全保卫法治化研究”(19YJA820030)的研究成果,共五编二十六节,28万余字.该书对当下犯罪热点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提出了重要学术观点,丰富了相关领域理论,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该书有以下特点:rn首先,内容创新.著述中研究的专题均为侦查学、犯罪学、公安法学等领域前沿热点问题.如隐匿身份侦查、诱惑侦查,无人机、电击枪等新型装备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虚拟戒毒群中贩毒侦查对策等问题.书中提出了不少创新性观点,如:呼吁从立法层面建立未成年人近距离感知武力执法的“回避”制度;亲属包庇行为的犯罪认定及侦查活动,应当区别于普通“包庇行为”和实行限制性侦查行为……
其他文献
近代警察制度在中国确立后,历届政府当局在建构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控制的同时,也在努力凸显警察服务社会以及对于公共事业的管理职能.与此同时,警察职能出现泛化的倾
我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的中国式“好人条款”在理解适用上存在争议,基于文义解释、立法解释、法律漏洞填补等解释方法所作出的判断不尽如人意,其症结在于救助人的免责范围界定不清,进而导致救助人与受助人的权利义务难以得到有效平衡。比例原则不仅在解释救助人民事责任的认定问题上颇具说服力,还能够为《民法典》第184条的适用开辟一条新的路径。依据比例原则,裁判者可以按照“适当性→必要性→均衡性”的顺序对救助人行为进行审查,由此得出救助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判断。救助人民事责任的形态与承担方式仍有可探讨的空间,应该依据
司法确认程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诸多成效,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少诉讼成案率、促进基层善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权分置”被《民法典》确认,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将催生大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相关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日益增多.通过对济南两级法院2017以来涉房地产纠纷案件审理情况进行调研,归纳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诉请撤销网签
探索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领域理论创新点,从回顾这一理论的成长历程和展望这一理论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先是通过回顾,追溯这一理论创新的基础:它源于“曲折中前进”的执著探索;它直接建立在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理论基础之上。然后从展望这一理论的发展趋势中探究其主要创新点:明确并规范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内涵和特征;加添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探寻团结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的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
司法责任制改革背景下,实行“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审判权利运行机制,法官要对其审理的案件实行终身负责制。法医学鉴定意见作为一种科学证据,需经过办案法官审查属实并予以采信,才能成为定案的依据。法官在审查采信法医学鉴定意见过程中,由于法医学知识的欠缺,常常无法准确把握审查要点和采信规则,给案件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有必要通过优化司法辅助人员构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审查数据库,加强司法鉴定管理,提高鉴定意见质量,进一步完善法医学鉴定意见审查采信工作机制,从而提高法官对法医学鉴定意见审查采信的
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最早的地区之一,上海在多党合作的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上海在民主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多党团结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既是整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富有鲜明的上海特色,因而具有十分宝贵的典型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直接涉及农民的切身权益,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如何在尊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治属性的前提下对其成员资格认定给予相应指导,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各地对成员的认定标准不一,纠纷难免。以村委会公私身份混同为核心的现状使得成员认定基本以形式的户籍为标准,导致对纠纷的救济道阻且长。明确区分公私属性,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原则性要求,由各地因地制宜,结合户籍和实质权利义务的综合性标准认定成员身份,再通过诉讼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与县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的监督作为程序保障,是定分止争
通过对D市所有员额法官包括院庭长发放问卷调查,发现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在运行中存在监督管理职能被挤压、对案件监督侧重程序性审批等问题.完善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能是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刑事司法保护,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护野生动物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H省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审判呈现出案件数量集中、判处刑期偏低、认罪认罚率高等特点,法律适用中出现了认定标准不一、量刑轻重不同等分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问题更加突出,刑事司法如何发挥预防和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作用,成为后疫情时期刑事司法领域亟待反思和解决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刑事司法预防和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作用,应确立野生动物全面保护原则,明确野生动物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