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出口市场结构的调整方向

来源 :国际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指出口市场结构分析是指通过对辽宁出口产品销往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进行比较与归集,经过对市场结构的分析,发现辽宁出口市场结构与全国和部分沿海发达省市的异同点,以及辽宁的薄弱环节,以求今后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出口市场结构调整。


  
  辽宁出口市场结构的特点
  
  上表表明,目前辽宁出口市场的主要特点是出口集中在亚洲市场,尤其是日本市场所占比重偏大,产生了对亚洲尤其是日本市场的依赖。
  2001年,辽宁出口总值为111.09亿美元,其中,对亚洲出口74.8亿美元,占
  出口总值的67.3%,与"九五"相同,对日本出口45.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41%,仍与"九五"相同;对美国出口14.6%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3.2%,高于"九五"0.3个百分点,略低于2000年(14%)的水平;对欧洲出口16.1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4.5%,低于"九五"0.8个百分点;对其它地区出口5.6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对亚洲尤其是日本市场的依赖的市场格局没有改变。
  
  与部分沿海省市比较
  
  部分沿海省市的出口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除产业和产品结构及企业结构比辽宁具有较大的优势外,出口市场结构相对平衡,是其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以2000年出口市场结构为例,辽宁省出口市场分布与部分省市比较如表二。


  从表二看,其它省市出口市场分布虽然也以亚洲为主,但市场分布相对均衡,辽宁省表现得过于偏重亚洲,尤其是日本。在表二所列的八省市中,辽宁出口亚洲的比重达 66.4%,是唯一超过60%的省市,比最低的浙江高出19.7个百分点,其中,对日本出口占40.9%,比最接近的山东高出12.8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广东高出32.5个百分点。
  与全国比较,2000年全国对日本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6.7%,辽宁为40.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4.2个百分点;全国对美国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0.9%,辽宁为13.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全国对欧盟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5.3%,辽宁为13%,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合理的市场结构
  
  亚洲尤其是日本是辽宁出口的传统市场,我们的企业需要这个市场,我们的产品在在这个市场有销路,这个市场不能丢。我们说对这个市场的依赖不合理,是就规避市场风险而言,并不是要放弃这个市场,而是要在保持和扩大这个传统市场的同时,下大力气开发欧美和其它市场,在增加出口额的同时,加快提高其它市场的比重,实现出口市场的均衡发展和优势互补
  ,达到出口长期稳定增长的目的。
  那么,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才是合理的呢?我们认为,从世界贸易发展的历史看,合理的市场结构应该是在世界经济贸易活动的主要地区占有一定的份额,且不要使地区间的差异过大。
  目前,美国、欧洲和亚洲主要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贸易活动的三大市场,这三大市场容量大,对世界经济活动影响深远。我国在这三大市场的贸易情况总体看是比较平衡的,而我省在 这三大市场的贸易情况就表现得不够均衡。对亚洲市场尤其是对日本市场出口的比重偏大,造成出口市场结构失衡,是我省出口市场结构的主要问题。
  从辽宁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辽宁出口市场的合理结构应该是:亚洲45%,其中日本25%,亚洲其它地区20%;美国20%;欧洲20%;其它市场15%。这种结构是基于辽宁的产业产 品结构的特点,基于辽宁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基于辽宁未来出口稳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
  当然,这是理论结构,实际结构很难与之吻合。但是,这个理论结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告诉我们改变市场结构应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要实现这样一种比较均衡的市场结构,最根本的还是要依赖于辽宁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结构调整。只有逐步提高辽宁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才能实现逐步扩展欧、美市场,提升辽宁产品在欧、美市场所占比重的战略目标。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要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市场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政策和资金上为市场开发提供方便条件。各企业也要积极寻找产品与市场的结合点,在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的同时,努力开拓新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其他文献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研究是当前区域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乃至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经典的区位理论认为生产成本是决定厂商区位的主要因素,外商通常会选择最低成本的生产区位。这种成本通常指生产成本,包括劳动成本和交通运输成本。  邓宁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至20世纪90年代他一直致力于发展和补充这一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国际贸易理论、区位理论以及"内部化"理论综合起来,
1999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247.04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22.0%,远高于机电产品17.2%和全部商品6.1%的增长水平。高技术产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其占全部商品出口的比重由1991年的4.0%上升到1999年的12.7%。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迅猛增长,为优化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保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