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白毛女一起成长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不夸张地说,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从“上海之春”的舞台上诞生的。1964年,第五届“上海之春”上,上海舞蹈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小型芭蕾舞剧片断《白毛女》,这场演出正是后来轰动一时的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最早雏形。一年后的1965年,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正式亮相第六届“上海之春”,一经上演,便引发强烈反响,并持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55载光阴倏忽而过,人们对“白毛女”的关心从未淡去。前两年,石钟琴因为“白毛女跳广场舞”的视频上了一次网络热搜,虽然最终被证明是一场乌龙,却也足见观众们对“白毛女”的关心。于是,就在今年“上海之春”举行之际,我们又一次登门拜访了石钟琴,请她为我们讲述一下她记忆中的,有关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种种故事——
  
   芭蕾舞剧《白毛女》创排的时候,我还是上海舞蹈学校的学生。当时文艺界十分提倡“洋为中用”“百花齐放”,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开始搞一些小的创作,积极探索芭蕾民族化,《白毛女》是其中的一个。
   《白毛女》最初是独幕舞剧(那时候我还没参加),编导是胡蓉蓉老师和助手傅艾棣老师,作曲邀请了严金萱老师。主要内容就是电影里“奶奶庙”的那个片段,很短,只有二十分钟不到,演出效果蛮好的。
   李慕琳校长对此十分支持。就这样,在校党委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下,《白毛女》从小型舞剧,发展到中型舞剧,最后又扩展为大型芭蕾舞剧。小型芭蕾舞剧《白毛女》在1964年的“上海之春”中演出过,获得好评。后来排演大型舞剧时,编导又加入了林泱泱、程代辉两位老师,戏剧大师黄佐临担任艺术指导。
   为什么《白毛女》那么受观众欢迎?我觉得大概有这么几点。首先,故事和音乐本身家喻户晓。之前,歌剧《白毛女》和电影《白毛女》已经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观众接受度很高。排演大型舞劇《白毛女》时,我们还特别加入了演唱的部分,这是之前舞剧中没有的,形式比较新。除了前面提到的严金萱老师,著名作曲家、歌剧《白毛女》作曲之一的瞿伟老师也参与了。
   舞蹈方面,因为本身是中国的故事,加上又是革命斗争题材,在表演中也吸收了一些传统戏曲与民族舞蹈的元素。
   比如第一幕,黄世仁到杨白劳家里去逼债那场戏,双方冲突的部分就用了很多京剧武戏的动作。喜儿的舞蹈段落,比如窗花舞,也有很多中国古典舞的内容。杨白劳死的时候,喜儿跪地“哭爹爹”一段,也是戏曲表演的程式。当时老师就专门请了戏曲学校的老师来教我们毯子功,帮我们设计动作。
   我们那时候都还是年轻学生,之前也没有真正接触过舞剧,跳古典芭蕾也都是公主、王子这样的题材。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物,学校安排我们下乡体验生活,半个月、一个月,和贫下中农生活在一起。还安排我们看《白毛女》的电影,听相关的讲座,我们自己也会找一点资料来学习,然后一遍一遍排戏。
   周恩来总理看了17遍《白毛女》。我听李慕琳校长说过,我们的舞蹈学校,就是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提议和关怀下建立的。总理在各种场合看《白毛女》后,常以观众身份提建议。比如,刚开始对于戏服的处理完全“写实”,做得破破烂烂的,对此总理建议,舞台上不能只讲自然主义,也要有点浪漫主义。结果,改动后的服装既有了时代特征,也符合芭蕾要求。喜儿进山后,原来是一下子从黑发变成白发的,周总理和陈毅市长用商量的口气提出:是不是可以学四川变脸艺术,让喜儿慢慢由黑发变成灰发,最后变成白发?当年,在《白毛女》中加写歌曲的尝试曾引起争议,总理认为,中国芭蕾应该具有中国特点,中国人有“载歌载舞”传统,不妨加唱。结果,序幕及喜儿与大春相认的高潮,都配上了唱。这些动人的旋律传唱至今。
   最开始,我并没有机会扮演白毛女。在中型舞剧《白毛女》里,我是跳群舞的。“红缨枪”啊,“大红枣”啊,我一开始跳的是这些段落。后来排演大型舞剧,我则扮演灰毛女。真正扮演白毛女是后来的事。我也是后来才听说,可能这和我的家庭出身有点关系。不过当时,我一来也不懂,二来也不是很在意这些事情,安排我跳什么,我就跳什么。
   灰毛女的出现是在“深山野林”这场戏里,讲喜儿逃入深山,经历春、夏、秋、冬,与大自然艰苦搏斗。整齐的辫子散了,黑发变成灰发,最后在漫天大雪中,她的头发全部变成了白发。由四位女演员共同完成:喜儿、黑毛女、灰毛女、白毛女。这一段是黄佐临导演的创意,大家都觉得非常好,带有一种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我演的灰毛女,在台上也就一分钟多一点的时间。
   《白毛女》的演出任务很重,有很多外事活动都需要我们跳。原先扮演白毛女的有几位演员,一位后来身体不太好,一位体型开始发胖,台上演员不够用了,需要人顶上去。中间也换过好几次人选,最后领导找到了我。
   我第一次作为“白毛女”上台,是1969年的广交会。197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把芭蕾舞剧《白毛女》拍成电影,这是一个黑白的版本,1971年,上影厂又拍了一个彩色的版本,也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那个版本。剧中,茅惠芳和我分别扮演喜儿和白毛女。在舞台上,演一场也就一千多个观众,电影一上映,全国的观众都看到了。观众们能记住我,也是通过电影。
   从舞台到电影,倒也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一切按照导演的要求去做就好了。一定要说的话,电影有很多特写镜头,这是舞台上没有的。舞台表演的时候,为了让全场观众都可以看清楚,所以相对来说肢体动作要更夸张一点,拍电影就不需要这么夸张,表演的时候,动作要收敛一点。而且电影镜头的拍摄是分割的,一会儿拍这个,一会儿拍那个,不像舞台一气呵成,情绪调动上要求更高一点。
   1972年,上海芭蕾舞团带芭蕾舞剧《白毛女》首次访问日本,也就是大家说的“芭蕾外交”。其实,第一个将电影《白毛女》排成芭蕾舞剧的就是日本的松山芭蕾舞团,1958年他们就曾来中国演过《白毛女》,不过我们当时排《白毛女》的时候,还没看过他们的演出。1972年,我们在日本的这次演出,因为两国还没有建交,环境有些复杂,松山芭蕾舞团也全力保障了我们的安全。
   我们的团长孙平化是一个日本通。当时我国在日本还没有大使馆,对接的是商务处。我们演出,他就和商务处的同志一起在下面做工作。我记得很清楚,去的时候,从中国大陆到日本是没有直达航班的。我们先从上海到广州,再从广州到香港,由九龙机场飞的日本。等到回程的时候,中日双方已经基本达成了建交协议,全日空和日本航空两家航空公司的飞机直接把我们送回上海。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依然还在跳《白毛女》。跳了十几二十年,演过的场次已经数不清了,我在剧场的舞台上演出过,也在农村的晒谷场上演出过,去机场演出过,也去工厂演出过。辛苦的回忆当然也有。我们当年的脚尖鞋也不像现在,头比较大,皮也比较柔软,有弹性。当年我们的脚尖鞋都是自己做的,漂亮是漂亮,头尖尖的,像尖头鞋一样,但是很硬很硬,穿在脚上真的痛,动不动就磨出血泡。胡蓉蓉老师也不许我们穿大的鞋,怕上台不好看。我们当时包里最多的,就是橡皮膏、纱布和棉花。我记得有一次去法国演出。因为一直练一直练,脚趾间都磨出了鸡眼,上飞机的时候,脚痛得连鞋子都穿不上,只好套着布鞋拖着走。为了上台,我在医院里配了麻醉药,拿棉花蘸了塞在脚趾间,再用橡皮膏绑紧。不过真的上了台,也就忘记了。直到演出结束后脱下鞋子,鞋子里都是血水和脓水。你看芭蕾舞演员很漂亮地站在台上,其实台下是这样的。可就是这样,我们还是要练功。要是不练功,你的腿就没力了,没法上台。这大概是最苦的部分。
   《白毛女》之外,我们也排演过《魂》(写祥林嫂的故事)《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雷雨》等原创舞剧。退休以后,我从事了一段时间的舞蹈教学工作,现在也还有几个业余舞蹈爱好者,都是成年人,在跟我学芭蕾。我自己则去老年大学学过几年钢琴,现在有空就自己弹弹琴,生活过得挺充实。尽管我退出舞台30年了,但我对钟爱的芭蕾,尤其对《白毛女》,还是有着不可磨灭的深情厚意。可以这样说,我是和《白毛女》一起成长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入选26例中重度OSAHS并发冠心病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脉搏波传导速度
丰子恺先生的人生,似乎与“湾”特别有缘。他出生于浙江桐乡的石门湾;早年来上海创办立达中学,居上海虹口的江湾;后又曾住过嘉兴的杨柳湾,故人称他为“三湾先生”。其实,丰子恺最后21年所居的陕西南路长乐村,也是一个“湾”,那属以前的卢湾,所以算起来应该是“四湾”了。   熟悉丰子恺的人,几乎都知道“缘缘堂”。因为先生除了漫画出名外,那部《缘缘堂随笔集》也是一样的名闻天下,几乎可与他的画同相辉映。然而说
期刊
选择心室起搏部位是实现生理性起搏的重要方式之一.已有不少研究结果显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接近生理性的起搏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右心室间隔
随着沪深股指的一滑再滑,沪市指数从今年最高时的2245点跌至10月16日的1655.90点,而且市场观望气氛依然浓厚,成交萎缩的势头还没有明显的逆转迹象,短暂的反弹上攻乏力。与上
今年4月20日晚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旅居该国的著名美籍华人钢琴家巫漪丽在观听音乐会结束后,突发急病,不幸去世,走完了她89个春秋的人生之路。网上立即转发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报道她去世的消息,很快热爱她的音乐听众和她曾工作过的上海交响乐团的老同事闻讯,都纷纷在朋友圈和微信中表达了对她匆匆辞世的怀念和惋惜之情,高度赞扬她一生为音乐艺术和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她有口皆碑的精湛演奏技艺。巫漪丽
期刊
2013年5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巴基斯坦,受到6架枭龙战机全程护航的最高礼遇。为来访的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总理专机实施护航,是对来访专机和来宾的最好保护,同时也体现出对来访国的高度重视和尊重。不过在国际上,如何护航、派多少架飞机护航并无统一标准,2架、4架、6架、8架的情况都曾有过。从安全角度讲,在保持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使用2架战斗机护航足够了,且仅限于礼节意义,所以绝大部分都不会挂载
近日,大型红色海派原创杂技剧《战上海》在美琪大戏院落幕了。由上海杂技团和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战上海》,在展演的三天期间座无虚席,展演结束话题升温,观众围绕着让人耳目一新的杂技剧形式展开热烈讨论。在杂技剧《战上海》展演期间,记者深入剧组大后方,独家揭秘这部原创作品。   该剧目是上海杂技人也是海派杂技首次制作真正意义上的红色题材、军事题材杂技剧,而以杂技的艺术手段和舞台样式来全面展现“上海战
期刊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24例,其中确诊冠心病患者264例,排除冠心病者60例。
电影艺术从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就与戏曲如影随形。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戏曲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之后戏曲一直是观众喜闻乐见的银幕题材之一。为向那些传承创新戏曲电影、续写“戏曲与电影之缘”的艺术家表达致敬,近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8年度表彰大会特授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传承国粹,精湛银幕”特别荣誉。   评委会的表彰词是:从戏台之上到银幕之中,耄耋之年的
期刊
目的:回顾分析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CHD)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的45岁以下女性和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