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胃镜对十二指肠主乳头观察的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景胃镜对十二指肠主乳头观察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化分组、自身对照原则,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普通胃镜检查(A组)或者全景胃镜检查(B组)。以十二指肠主乳头的观察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两组对十二指肠主乳头的观察率。

结果

根据入组标准共纳入100例患者,其中A组51例、B组49例。B组十二指肠主乳头全部观察率优于A组[79.59%(39/49)比41.18%(21/51),χ2=15.366,P=0.000],而对十二指肠主乳头的总体观察率(全部、部分观察率之和)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49/49)比92.16%(47/51),χ2=2.221,P=0.136]。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出血、穿孔、死亡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全景胃镜广阔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十二指肠主乳头观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1例患者间断腹部不适8年,加重伴黑便3 d入院,经胃镜、肠镜、腹部CT等检查未见出血病灶,后经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遂行"小肠肿物切除+小肠吻合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确诊为(小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恢复良好。
目的构建人工智能食管早癌辅助诊断系统,旨在提高临床食管早癌的检出率。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2 400张食管图像,食管早癌、正常食管黏膜各1 200张,对图片中病变位置进行矩形框标记。将其中2 000张图片作为训练集、400张图片作为测试集,通过计算机深度学习中的反向传播算法建立食管早癌的诊断辅助模型。利用测试集来测试训练得到的模型,计算不同截断点系统的灵敏度
绝大多数原发性小肠来源肉瘤样癌(SCA)为单发病灶,其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可能是该疾病患者就诊时肿瘤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我院1例患者在常规胃镜、结肠镜未能明确消化道出血以及腹痛的病因后,未能及时行小肠检查。再次入院后,考虑到小肠CT结果,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最终确诊为小肠多发SCA。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对该例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期望为小肠SCA的诊治决策提供初步思路。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显微内镜(HRME)评估临床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黏膜愈合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30例UC患者,采集HRME图像,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制定HRME评估结肠黏膜状态的诊断标准。再对6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先行标准内镜评估结肠黏膜状态并获取活检标本,再对标本采集HRME图像。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标准内镜与HRME评估溃疡性结肠黏膜愈合的准确性。结果根据腺体形态、腺体排列方式、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消化内镜质量控制能否踏着这个科技浪潮进行一次全新的变革,智能化的质控管理方式如何在消化内镜领域提高质控效率及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出发,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为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行的构想。
人工智能正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科技领域,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现就人工智能的进展历程进行概述,介绍消化内镜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及展望其未来方向。
目的分析实时胃镜监控系统(即胃镜精灵)在胃镜检查中的盲区监测功能与自主图像采集功能。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数据库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的全部胃镜图像,根据入选排除标准,共选取38 522张胃镜图像训练和验证胃镜精灵。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随机方法,选取91个胃镜检查视频资料评估胃镜精灵部位识别准确率,选取45个胃镜检查视频资料及内镜医师采集的与之相匹配的胃镜图像资料,比较机
近年来伴随着数据量的飞跃、运算力的提升和机器学习新算法(深度学习)的出现,人工智能开发应用的热潮再次兴起。作为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的热点领域,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内镜医生的关注,并在国内外多个中心开展。目前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包括胃肠镜、胶囊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各种类型,以及包括息肉、炎症、早期癌症等多种疾病。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能在病变检出、疾病分类、内镜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为消化内镜医
结肠壁脓肿病例临床少见,本文即回顾了一例升结肠壁脓肿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情况,以及肠镜、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及脓液引流等对症治疗后,诉右侧腹部闷痛不适感消失,又经肠镜及腹部CT复查,均显示好转。提示内科医师如再遇类似病情,应考虑结肠壁脓肿,并予对应的治疗。
目的通过比较胆管癌和良性胆管狭窄的胆管腔内超声(IDUS)声像学特点,总结胆管癌IDUS声像学特征,以提高内镜下诊断胆管癌的能力。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近5年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IDUS检查并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胆管癌的患者52例,同期行ERCP+IDUS并明确诊断为良性胆管狭窄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IDUS表现(狭窄长度、回声高低、胆管壁厚度、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