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都市的“艺神之子”①
(一)走近谭老
2008年8月12日,导师韩锺恩教授让我陪同参加谭冰若教授的师生“声乐艺术沙龙”。谭老可谓中国音乐界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在音乐界名声显赫,所以一听到此消息我就兴奋不已、充满期盼。心里暗想,这肯定是一次上流社会的音乐活动,一边喝着鸡尾酒,一边对音乐高谈阔论,一定气派辉煌,并且来参加的一定也是上流社会和音乐界的精英。
谭老已年逾84岁高龄,但依旧红光满面、精神焕发,虽手握拐杖,依然风度翩翩、精气神十足,一身学者风范,给人一种“零距离”的亲和感。在去沙龙的路上,我们谈笑风生,谭老思维敏捷、幽默风趣,思想甚至还有点“前卫”,跟我们谈论周杰伦,并且还做了专业的评论。
从谭老家到沙龙所在地大概20分钟的路程(对于84岁高龄的老人而言每日单独往返这段路途实在不易)。当我走近沙龙的那刻,先前所有的兴奋和期盼顿时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拥挤的客厅,大概二十四平方米左右,没有舞台、灯光、布景,一台小三角钢琴被挤放在角落,钢琴正对面摆满了为听众准备的凳子,由于空间太小,有的凳子被叠放成一堆,在钢琴和凳子之间大概有1米宽的空地是留出来做舞台的,客厅没有空调,只有一台正在转动的落地电风扇。尽管充分节俭空间,人还是得侧身挤进客厅。这个场地只是一个两室一厅上海式的小套房,其实是谭老向学生租用的。
(二)愿望初衷
谭老刚进门就开始忙着布置学生准备音乐会。张罗完后,谭老就给我们分发题为《我们的“微型沙龙”》的说明性文章,并详尽给我们介绍了沙龙的情况。关于举办音乐沙龙的初衷,谭老说到一是由于众人的热切期望,特别是在2006年秋谭老带着自己的学生去上海“西南文化艺术中心”面对普通的社区群众举办了一场声乐讲座,尽管观众不过一百人,但反响非常热烈,并一再要求加演。通过此事,谭老敏锐地感到,其实有很多人渴望接触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感受这样的文化氛围;二是谭老深知“微型沙龙”虽然只在家庭、学校或社区小范围进行,但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和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国外这种沙龙已有悠久历史,国内也有不少音乐家如傅聪、刘诗昆、顾圣婴、李民强等著名音乐家都曾在类似的“微型沙龙”中得到成长。谭老一再提到艺术家必须做到“精湛诠释,与人共赏”:一方面,艺术家应该不断勤修苦练,提高艺术水平,深入研究音乐名作,用高超的技艺,尽可能把这些作品的深刻内涵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世界名作仍然鲜为人知,所以艺术家同时担负着推广和传播的使命,要让“不知者知之、不爱者爱之”。这就是谭老的愿望初衷,谭老表示虽然目前困难重重,但一定努力坚持走下去。
关于沙龙演出情况,谭老介绍到,参与者基本上是业余音乐爱好者,其中被选担任表演者的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实力,大都是经过谭老多年的专业化训练。沙龙的演出程序按计划一般先是举办一场综合的音乐会,然后分别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中间插有一次音乐欣赏和一次音乐交流,按此程序不断滚动,同时发展新人参与。由于演员大多都业余,必须应对繁忙的工作,并且个人工作时间不一也给“沙龙”集中演出带来时间上的冲突。当谈到沙龙演出场地时,谭老显出了几许无奈,表示场地是目前最大的困难,目前也只能租用在学生家里。
谭老还介绍到有很多人的确有跟他合作的意愿,但那些人都是想借他的名声,掺杂许多非音乐的目的因素,这些以商业为目的或完全意识形态性的音乐活动,违背了他做个“纯粹艺术家”的初衷,追逐名利是他坚决不干的(谈到此韩教授笑着说“真希望天上掉下一个恩主”)。谭老认为目前很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感觉到体力、精力不够(后来了解到谭老其实刚刚生病痊愈),他非常希望能在他的努力下把沙龙办出雏形,可以让这个形式一直延续下去。从交谈过程中可以看出,沙龙所有事宜,从教学到演出都是谭老亲自操办,我们大家都感觉到需要一个“管家”来打理沙龙日常事务,分担谭老的部分重任,但在这个繁华、浮躁的现代都市,又有谁人能够保持“乌托邦式的纯粹”呢?

(三)沙龙实录
沙龙音乐会分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是叶静、刘亮、袁师翰的个人独唱。首先叶静演唱了《正当我夜晚朦朦入睡》(Wie nahte mir der schlummer)(选自韦伯的歌剧《魔弹射手》Der Freischütz)和威尔第歌剧《埃尔纳尼》(Ernani)中的咏叹调《埃尔纳尼,带我逃走》(Ernani,Involami),前一曲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使用,具有非凡的戏剧性,后一曲旋律优美,也富有强烈的戏剧性,演唱者虽说是业余,但无论技术、还是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作品内涵的诠释绝对具有专业水准;接下来刘亮演唱了三首男中音的曲目:《大江东去》(苏轼词,青主曲)、《在美妙号角响起的地方》(Wo die schonen Trompeten blasen )(马勒曲)、《艺神之子》(Der Musensohn)(舒伯特曲),作品诠释相当完整,他那优美的音色,特别是语言的掌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袁师翰(男高音独唱)演唱了古诺的歌剧《浮士德》(Faust)中的咏叹调《贞洁的小屋,我向你致敬》(Salut!demeure chaste et pure)和威尔第歌剧《弄臣》(Rigoletto)选段《女人善变》(La Donna E Mobile),袁师翰的表演不时透射出“大师风范”。
下半场表演的是乔尔达诺(Umberto Giordano)的《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