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 一生与病毒抗争的勇士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ji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曾毅,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曾毅院士是我国EB病毒与鼻咽癌研究的先驱,是我国艾滋病研究的开拓者,他一生与各种危险病毒打交道,愈“战”愈勇。他曾说:“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忠于自己的职责,我研究病毒,越严重、越危险的,更要好好研究。”
  求知的坎坷路
  929年3月,曾毅出生在广东省揭西县五经富乡。他的父亲原来是个经销油盐的商人,后来经营织布厂。曾毅5岁便入小学读书,肯用功,成绩优良,深得父亲的喜爱。1943年1月,在五经富中学初中毕业后,曾毅考入梅县东山中学读高中,每学期开学时,他要步行三天才能赶到学校上学。
  高中毕业后,曾毅刚刚年满17岁,当时去上海,只能由汕头坐货轮,而货轮上没有床位,晚上他只能睡在露天的甲板上或货物堆上,赶上下雨便更是难熬。
  “其实,当时我想考上海医学院。”曾毅曾回忆道。但赶到上海时已经错过了考试的日子,他只能先考到复旦大学统计专业。
  1947年,他如愿考入上海医学院。不过随后他就不得不面对科学之外的压力甚至磨难。
  新中国成立不久,由于当时简陋的卫生条件,伤寒、霍乱、小儿麻痹症等传染病流行,不少人因此丧命或致残。这些亲眼所见的场景深深震撼了年轻的曾毅。他发自内心地希望在病毒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1952年,曾毅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中山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任助教。1956年,他被调到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学室(1956年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1983年改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现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
  60多年来,曾毅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与病毒作战。
  2012年,在国际病毒研究学界享有盛誉的马里兰大学人类病毒研究所授予曾毅“公共卫生终身成就奖”。该所所长Gallo说:“曾毅教授将基础研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我们都非常尊敬他。”
  寻找鼻咽癌的元凶
  脊髓灰质炎病毒、肠道病毒、麻疹病毒、多瘤病毒、腺病毒、鸡白血病病毒……曾毅深入研究,取得了非凡成就,其中较重要的成就有:首先发现在我国母鸡中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的阳性率很高,鸡蛋中病毒阳性率高达80%以上。
  为降低鸡蛋的带毒率,1968年,曾毅应用大剂量经细胞培养多次传代后的活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免疫带病毒的母鸡,打破其免疫耐受性,使鸡获得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从而使鸡蛋的带毒率大大下降,甚至转阴,为建立无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雞群提供了新措施。7年后,同类的工作在国外才见报道。
  而最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成就,则是曾毅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毒病因方面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末,总有一个想法在曾毅的脑海中闪现:“动物的癌症很多是由病毒引起的,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的癌症也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于是他开始研究病毒与癌症的关系。“肿瘤是很难早期诊断的,一旦证明是由外来的病毒引起,肿瘤细胞一定有病毒的核酸及蛋白的存在,这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随后,鼻咽癌进入了他的视野。鼻咽癌在我国南方数省高发,发病者92%为30岁以上的青壮年。与所有癌症一样,鼻咽癌早期难以发观,晚期难以治疗,病死率很高。对该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治疗,效果很好。因此,尽早发现早期病人,对于挽救其生命十分重要。
  其实,早在1966年,美国学者L.J.奥尔特等,应用免疫扩散试验首次证明了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与鼻咽癌存在血清学关系。1966年,国际学界就发现,鼻咽癌病人的血清中常有EB病毒IgG抗体。这启发了曾毅,他便开始着重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开展了血清学诊断的研究。
  如何建立特异的、敏感的诊断方法,成为解决鼻咽癌早期诊断问题的关键。当时国外都是采用免疫荧光法来做血清抗体测定,这种方法需用价格昂贵的荧光显微镜来检查,难以在中国推广。经过研究,曾毅和助手刘育希等终于在1976年建立了免疫酶检测法。借此方法,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检查EB病毒。
  1977年,曾毅带着这种新型血清学检查方法来到广西南宁,在苍梧县和梧州市建立了鼻咽癌前瞻性研究的现场,开展了大规模的血清学普查工作。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除了科研工作本身的压力,曾毅还不得不面对来自民众的不解甚至排斥。当地人很害怕鼻咽癌,认为是不治之症且害怕传染,甚至有家庭出现鼻咽癌病人就将其送到山里,搭个帐篷,每天送饭吃,直到死亡。
  截至2005年,在曾毅多年的推动下,广西共普查了467 957人,查出188例鼻咽癌病人,早期病人占87.2%,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从原来的20%~30%提高到85%以上。这些早期患者,由于诊断治疗及时,提高了治愈率,很多生命得以挽救。
  此外,曾毅的工作还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评价,EB病毒发现者之一、英国病毒学家Epstein在其专著《EB病毒》一书中称曾毅的“这些卓越的新进展,是应用病毒血清学方法进行普查诊断人类癌症的第一个例子”。
  此外,曾毅于1976年就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鼻咽癌高分化细胞株,1980年又建立了低分化细胞株,并且首次证明高分化癌细胞也有EB病毒的DNA,即不同分化类型的鼻咽癌都与EB病毒有关。
  经多年调查研究,曾毅还提出了以EB病毒感染为主因,环境中致癌物和促癌物起协同作用,以遗传易感性和机体免疫力为基础的鼻咽癌多病因假说,这一假说在实验中也得到证实。
  抗击艾滋病先行者
  在科研方面,曾毅一直力求保持开阔的视野和敏感的嗅觉。
  1981年,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报道了一种新的传染病——艾滋病。曾毅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这种疾病极有可能和病毒有关,才会有这样严重的传播情况,并预测这种疾病一定会威胁到我国。
  当时,中国已经开始对外开放,各国人员往来逐渐频繁,“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曾毅开始对这一疾病保持高度警惕。
  1984年,曾毅在国内开始了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测工作。从城市和乡村获得的所有样本,检查结果都为阴性,这似乎暗示病毒还没有进入中国。但曾毅问自己:“中国普通人群确实没有感染,但是高危人群有没有感染?有没有用过美国血液的?”
  根据调查,曾毅发现美国Armour公司和Alpha公司于1982年曾将一些血液制品——第8因子赠送给了我国某医院,1983年至1985年,这些血液制品被输给了一批血友病患者。曾毅找到了输入过这些血液制品的患者,在19位使用Armour公司第8因子的患者中查出了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通过血液感染,并且证实早在1982年艾滋病病毒就已经随着美国的血液制品传入了中国。
  1986年,一名美国患者在中国因艾滋病死亡。得到消息后,曾毅立即赶赴昆明,采来了血样,并着手分离病毒。这本来应该在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中进行,但由于当时并没有这种实验室,曾毅就在北京一间简陋的实验室内,在普通的接种柜里面,戴上手套分离病毒。
  曾毅成功分离出了我国第一株艾滋病病毒HIV-1AC株,确认了早期我国艾滋病病毒属于B型。随后,他又迅速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做出了快速诊断试剂,并经当时的卫生部批准,使得我国在早期就拥有了自己的诊断试剂。
  不仅如此,曾毅还深入河南等地调查艾滋病通过卖血途径传播的问题,多次上书中央提出艾滋病防治对策,致力于抗艾药品和疫苗的研制,并敢于揭示艾滋病传播的真实情况。
  2009年,曾毅八十大寿之际,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高度评价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为人正直,治学严谨”。(据《中国科学报》)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4年-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吗啡
目的研究传统高频X光机升级成为DR的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板探测器将一台传统高频X光机升级为DR,对比升级前与升级后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升级前与升级后的平片质量与
虎皮病是苹果在贮藏后期发生的严重生理病害,发病初期病部果皮呈浅黄褐色,以后颜色变至暗褐色,呈不规则的微凹陷状,似烫伤,发病严重时果皮病部都可成片撕下,病果肉质发绵,略
目的重视助产人员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方法分析平时助产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结果根据自身体会提出具体的职业防护措施。结论助产人员是医院工作中容易发生职业暴
对于监狱的社会学研究主要存在三种理论视角,即结构功能论视角,冲突论视角和互动论视角。从结构功能论视角来看,监狱具有惩戒和改造罪犯的功能,但由于劳动改造能带来经济效益导致
本文通过对古浪县农村饮水现状的调查,查清了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分布状况,分析了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成因,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我院于1998年3月被指定为本区120急救中心,承担忻州市区及忻府区各村镇的急救任务,9年来共接诊患者35689例,抢救成功率96.6%,现将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仅次于宫颈癌,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但近年来有超过宫颈癌的倾向,严重威胁
1 目标与任务2004年从巴彦淖尔市引进黑大片、RH3708、RH3148、DK119高产优质向日葵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为选择适合我旗栽培的主栽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以解决向日葵生产中存在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62岁,某厂退休工人,病案号:212280;因右侧第五跖骨肿胀、痛疼五年于1997年12月来我院门诊检查,并摄X光片考虑为“内生软骨瘤”,化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