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教学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前教育阶段,绘本是幼儿输入语言的重要途径。在绘本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关注绘本细节,鼓励幼儿“输出”语言,续编故事,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一、实施说演结合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含义


  绘本是幼儿喜爱的一种学习载体,这种载体的形式是静态的,而表演则是幼儿喜爱的另一种学习载体,这种载体则是动态的。教师可以将表演与绘本结合在一起,借助绘本故事内容实施说演结合方法,以此增加幼儿表达的主动性,帮助幼儿理解陌生的词语。
  以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这一绘本中有许多动词,如“张、举、撑”等,这些动词都是幼儿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兴趣,再组织幼儿通过实践进行感知理解。
  师:你们知道小兔子说的“张、举、甩”是什么意思吗?
  幼儿:我知道举是举起来的意思,就是把东西拿得很高。
  在提问后,部分幼儿能够说出其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但还有较多的词语是幼儿无法理解的。此时,教师便可以实施说演结合法。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故事,表演一下,这样就知道什么意思啦。一开始,小兔子说了什么?
  幼儿:它说它有张开手那么多爱大兔子。
  师:怎么张开手呢?
  幼儿:这样张开。(模仿绘本张开手)
  师:很好,这就是张开。(进行同样动作)
  在自身完成动作演示以及教师进行重复巩固演示之后,幼儿便能够将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与自身的动作联系在一起,进而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及时鼓励及适时引导,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激活幼儿表演表达的欲望,但要注意提醒幼儿动作要领,避免幼儿在模仿动作时发生安全问题。
  教学反思:
  在绘本阅读中,幼儿会遇到无法理解的字词,教师就可以使用说演结合方法。在上述案例中,幼儿很快对“张”等动词产生了明确的概念,如“张”就是自己打开手臂的动作。如此,幼儿便会对词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积累到更多的动词表达储备知识。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进行动作表现,并及时发现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幼儿在自主模仿绘本时出现危险动作,在绘本教学活动中保证幼儿的安全。

二、引导关注绘本细节,培养表达事物特点的能力


  表达特点是语言表达的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绘本之中,从多角度分析绘本中的图画内容,然后引导幼儿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将自己看到的内容表达出来,以此培养幼儿观察细节和表达具体事物特点的能力。
  以《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一绘本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动物,以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
  师:我们来看一看故事中的动物,有哪位小朋友可以来说一说看到了哪些动物,动物们都有什么特点?
  幼儿:有鼹鼠、马等动物,特点是很可爱。
  在一开始,幼儿对特点这一词汇没有认知,所以会表达自己的直接感受,此时,教师便需要给予示范引导。
  师:特点就是只有它有而其他动物没有的。
  幼儿:鼹鼠和猪的特点都是有长长的鼻子。
  在教师的启示下,幼儿会在动物中找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将每个动物和其他动物最不相同的地方说出来。就具体情况而言,由于绘本中动物形象的差异性,幼儿发现了动物们许多不同的特点。教师不要吝惜鼓励,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
  师:哇,小朋友们发现了许多的动物,它们和其他动物都不一样,你们真细心。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周围的小伙伴,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幼儿:A的特点是有两条辫子。
  在完成对绘本的分析与表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现实中的人物,迁移幼儿表达特点的已有经验。并且,这样的互动还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及沟通交往能力。
  教学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时,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以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会进行观察、模仿、表达,获得经验。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对现实中的人或事物的特点进行表达。如此,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鼓励幼儿续编故事,培养幼儿学会欣赏鼓励同伴


  在培养幼儿自主表达能力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绘本故事进行续编。借助绘本故事续编这一载体,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同伴的优点,能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培养幼儿学会欣赏、互帮互助、互相鼓励、沟通交往的能力。
  在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教学活动中,幼儿关注到绘本故事的结局,引发了无限的思考,教师及时开展谈话活动,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续编故事。
  师:大家看,绘本故事是鼹鼠嗯嗯在了大狗的头上,你们觉得大狗会怎么想呢?它会有什么表现呢?你们可以编一个故事吗?
  幼儿1:大狗会发现自己的头上有嗯嗯,然后会去找……
  师:这个故事讲得真有意思,小朋友们可以说说这个故事好在哪里吗?
  幼兒2:故事很真实,说了狗狗的鼻子很灵,一下子就找到了鼹鼠。
  幼儿3:故事很好,狗狗和鼹鼠都说了对不起,我们做错了也要说对不起。
  师:没错,故事讲了一个好的道理。我们做错了事情就要说对不起……
  教学反思:
  学会鼓励他人,是语言表达教育的重点。教师可以故事的续编为载体,引导幼儿对他人以及他人的故事进行欣赏。由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可以在幼儿发言之后,进行归纳性复述,以此对幼儿的表达进行梳理和总结。

四、开展提问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提问能力


  绘本是引导幼儿认知新事物的重要途径,在绘本阅读中,幼儿可能会看到不了解的事物,或者无法理解的事情,但却没有意识或者没有意愿向教师求助。对此,教师可以开展提问游戏活动,将提问行为优化成游戏,以此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
  以绘本《第一次提问》为例,这一绘本较为晦涩,但却能够为教师提供培养幼儿提问能力的契机。
  师:这个绘本讲了什么呢?
  众幼儿:不知道!
  师:我们来玩提问游戏,看看谁能够提出更多更难的问题。
  幼儿1:老师,我们要问什么啊?
  对幼儿而言,关于提问的概念同样难懂,但他们的行为却暗合开展的提问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幼儿的无意识行为,传达“提问”概念,并以此激励其他的幼儿。
  师:刚刚幼儿1就提了一个问题,老师对问题的回答是,提问绘本中你听不懂、看不懂的东西。
  幼儿2:我!我提问,“仰望”是什么意思。我知道今天是今天的意思,天空是天空的意思,但不懂“仰望”的意思。
  学会提问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特意寻找与提问相关且有一定难度的绘本,强化幼儿产生疑问、表达疑问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幼儿的无意识提问行为,并顺势开展游戏活动,以此引导幼儿了解“提问”概念,并对“提问”行为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在学前阶段的绘本故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以良好的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还应当利用幼儿对绘本故事的兴趣,以说演结合、观察并表达特点、鼓励他人等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语言积累、语言表达。在实际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幼儿基于绘本的语言表达的需要,在幼儿表达后给予鼓励及正确的示范引导。这些策略与幼儿的实际能力相契合,并且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 琳)
其他文献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状态下需要遵守的规则。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被称之为“幼儿园班级常规”,具体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要求幼儿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对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非常大。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新教师是幼儿园的新生力量,新教师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新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条件,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进一步明确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我园地处沁水的源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本地民间游戏中,“棋类游戏”当属首位,不仅深受劳动
期刊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启蒙能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对幼儿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泉州是闽南文化的起源地,具有浓厚的文化根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从天真稚嫩的闽南童谣到乡韵悠悠的南音,从神韵具足的提线木偶到千姿百态的梨园高甲戏、从精彩纷呈的拍胸舞、火鼎公婆到勤劳拼搏的惠安女……无不展现出独特的闽南乡土韵味。我们以音乐为门,以文化为匙,营造浓郁的
期刊
晨间体育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开端,是幼儿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集中注意力,开启美好积极幼儿园生活的基础。因而在设计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时,要依托游戏化教学理念,遵循多元、丰富的原则,如此才能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园通过开展晨间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水平,还能够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及互帮互助、团队协作的能力。因此有必要采取
期刊
游戏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对幼兒而言,游戏不仅是放松身心的途径,也是实现学习与发展的渠道。自主游戏强调为幼儿提供条件,让幼儿自主决定游戏目标和方式,用整块较长的时间开展活动。自主游戏的精髓在于要体现“自主”原则,要求将教师的干预减少到最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创造。本文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创设和实施自主游戏。一、依据兴趣,生成游戏活动  幼儿是自主游戏的主人,应当自己决定玩什么
期刊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基本载体,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发展是提升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也就是说,幼儿的教育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的需要,要为幼儿的现实发展服务,并与幼儿将来的生活相联系。我园地处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畲族之镇,“莲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受当地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自
期刊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教育的活教材。幼儿园中的种植园地作为大自然的缩影,理应成为幼儿充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平台。生活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植物的种子十分感兴趣,他们每天都很渴望来到种植园地观察植物以及种子的变化,并乐意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于是,教师结合园所的特色生活操作室,从设计种植园地、自主选择种植物、自主管理种植园地等方面,引导幼儿完成“植物丰收”的系列活动,提高幼儿在种植园
期刊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而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有效途径,是幼儿表达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表达理解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是幼儿在运用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感知、理解作品,从而进行再创作再理解的过程。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激发幼儿再创作热情呢?我以亨利·卢梭作品《柳橙园里的猴子》为例,为幼儿打开一扇美术
期刊
3—6岁是人生的启蒙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身体发育与心智发展刚刚起步,幼儿学习、生活的内涵与外延是高度叠加的。因此,相较于其他学段,幼儿园更应践行“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建设并实施高质量的生活化课程,以满足幼儿自然发展、主动发展、多元发展的本真需求。与此同时,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内容与实施策略,是所有门类课程建设必须思考和解答的三大问题,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建设也不例外。一、遵循幼儿身心特
期刊
在小朋友眼中,树是他们游戏的伙伴,也是创作的源泉。颜色不一的树叶、长短不同的树枝、五彩缤纷的花朵、香甜可口的果实,甚至奇形怪状的树根、纹路奇特的树皮,都是他们游戏的“宝贝”。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走近大树、了解大树、畅想大树,在与树的一次次凝眸中,开启了树的探秘之旅。一、创意无限,玩转树叶  在阅读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了绘本《落叶跳舞》,“树叶真的会跳舞吗”“树叶落下来后去了哪里”,孩子们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