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煤厂煤泥水絮凝沉降及澄清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江西煤炭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dlcp0503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煤泥水难沉降、难压滤的问题,改善煤泥水澄清效果,提高选煤厂洗选效率及收益,通过实验分析凝聚剂的用量、絮凝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粘土矿物的含量等因素对煤泥水澄清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凝聚剂的加入可以中和煤泥水体系中的负电荷,减小煤泥水的静电斥力,加速煤泥水沉降澄清,过量的凝聚剂不利于煤泥水的沉降;阴离子型絮凝剂PHP的加入可以中和煤泥水体系中的正电荷,降低了体系中的静电斥力,利于沉降;且其形成的网状结构,可以促进煤泥水的聚集沉降;粘土矿物高岭石的加入,可以与体系中絮凝剂、凝聚剂电离出的正电荷发生静电作用
其他文献
王庄煤矿18206工作面回采期间需通过多条空巷,存在顶板下沉变形量大、顶板管理维护困难,严重制约工作面安全回采的问题。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及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空巷锚索补强、支设木垛等方式超前加固,工作面调斜、回采期间加快推进速度等技术方案,并对工作面过空巷回采期间支架工作阻力变化及空巷顶板变形量等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支架支护质量能够满足工作面过空巷回采要求,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增加了矿井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金达矿4203综放工作面回风顺槽护巷煤柱为研究对象,对合理的煤柱尺寸进行了探索研究。首先在分析实际开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极限平衡理论分析得出采空区侧向塑性屈服区宽度为2.42 m,进而得出区段煤柱最小尺寸为4.82 m;其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尺寸区段煤柱应力分布规律和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综合确定区段煤柱尺寸为8 m。实践表明煤柱尺寸设计合理,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相对较小,可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在分析选煤厂设备基本故障的基础上,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设计智能故障诊断模型并提出智能故障诊断方案,重点设计设备智能故障诊断知识库、推理机。对所提智能故障诊断方案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准确、快速、有效的定位设备故障。
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斜井坡度为50°,最长的一个斜井长为387.57 m。运输安全风险大,斜井人车安全要求高。采用运输车及防护台车的提升运输系统;运输车负责人员、材料运输,防护车承担安全防护、导井安全防护和工作平台的作用,为斜井安全快速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安源煤矿已经有120多年的开采历史,采掘工程资料丰富,通过采探对比,总结构造变化和煤层变化规律,为煤矿寻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煤层、加强水文地质和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
针对现有综采工作面采煤机位置监测系统存在的可靠性差、监测误差大,无法满足联动综采作业监测需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煤机位置监测系统,以红外线定位为基础实现对井下采煤机与液压支架位置的精确测量,根据实际应用表明,该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了0.1 m,具有定位精度高、连续性好,极大的提升了井下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和液压支架联动运行作业的可靠性。
随着煤矿步入现代化开采,厚煤层大采高开采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大采高必然导致大开采空间,覆岩运动较为剧烈,继而对地表构(建)筑物造成一定的损害。为有效地保护地表建筑物免受破坏,合理地留设保护煤柱,本文以山西晋城寺河煤矿5304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岩层角值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计,绘制了地表移动变形等值线图。结果表明:该工作面开采后引起的地表最大下沉值为4365.6 mm,下沉系数为0.83;矿区倾向移动角为73.8°,边界角为70.
为了研究聚合物对水力旋流器内油滴聚结与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以螺旋导流内锥式旋流器为研究对象,利用群体平衡模型(PBM)方法对不含聚与含聚0.5‰工况下油水两相在旋流器内的速度场、黏度场、油滴聚结、运移特性及分离效率进行数值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加入增大了水相黏度,使油滴在旋流器内最大停留时间与轴向运动距离增加,增加了油滴碰撞聚结的机会,但降低轴心处油滴向上运动的轴向速度,使油滴无法快速从溢流口流出,最终从底流口流出,增加油水分离的难度。与不含聚时相比,含聚0.5‰工况下,轴心处的油滴粒径
安全帽分割是实现煤矿人员智能视频监控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促进人员定位、跟踪、安全帽佩戴检测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超像素特征提取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分类的矿井人员安全帽分割方法。首先,采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 SLIC)模型将人员图像粒化为一定数量内部像素点颜色特征相似
针对传统黏土-水泥喷涂堵漏风材料(CCC)强度差、易开裂、堵漏风效率低的问题,提出经黄原胶(XG)和氧化镁(MgO)改性制备黏土-水泥基新型喷涂堵漏风材料(XM-CCC)。通过析水率测试、浆液时变性和流变性试验,确定了0.6的最佳水固质量比和20%(质量分数)最佳黏土掺量。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和限制膨胀率试验确定了1.5%(质量分数)的XG最佳掺量和5%(质量分数)的MgO最佳掺量,XM-CCC的7 d抗压强度达到25.33 MPa、抗折强度达到9.18 MPa,21 d限制膨胀率稳定在0.028%左右。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