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有关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g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 教学 信息技术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養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直观演示。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2. 游戏法。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二)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阅览课上,我们充分利用电脑的优势,开展网上识字,能使学生更轻松、更快乐、更主动地走进课堂,更热爱快乐的语文课。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二)运用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校园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有教师在上《琥珀》一文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琥珀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课中让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琥珀的形成,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课后延伸,学生利用搜集的图片和文章,进行排版和粘贴,制作成电脑小报和知识卡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营造一个毫无顾忌、放胆作文的和谐氛围,让他们真切地体验,自由地抒发。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这样大大提高了作文课堂得教学效果,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得写作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1. 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三)巧用多媒体批改、评阅作文。
  以往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根据作文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评判。在作文课教学中以网络信息技术设备为工具,会使作文的批改、审评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批改作文,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充分的感知。教师每次批改作文时,都将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优美文章选出1—2篇,将一些具有共同性的典型病句、错别字汇集在一起,经过精心设汁,制成课件,通过教师点拨、交互式练习,让学生修改,其他同学直接观看,这就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要节省时间,速度要快得多。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直观法、描摹景物法、介绍作者法、实物式导入法、直入式导入法、分析标题法、利用教具法、创设意境法,解读新课的导入。  关键词:新课 导入    正如一场演出,一篇文章,都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开头,才能吸引观众和读者一样,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也需要一个好的开场白、好的导入语。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对课文导入方式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挖掘课文深度含义。    1.直
期刊
2014年2-3月,四川乐山某似鲇高原鳅养殖场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死亡率达30%,主要临床特征为体表褪色,皮肤多处溃疡,腹部出血,鳃丝充血、肿胀与断裂等。为明确其病因,本研究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实质上是在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城市水体景观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根据廊坊市龙河生态景观的设计实施状况,综合其存在的弊端和可借鉴之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总部设在亚特兰大,在总部大楼内有一个特别的图书馆——CNN图书馆,成立于1980年。当时有线电视新闻网不过是个赔本的小公司,如今它已发展成为著名的
摘 要:本文试对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作探析,旨在通过让学生对语言文本的朗读并感知,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能力,也为提高他们的语感获知能力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教学中的朗读运用为职高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与知识技能的形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朗读 职高 语文教学    前言    语言是语言学习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性的,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古人说过:“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不能言,何以为人?
本试验选用6周龄ICR雌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TX Ⅰ组和CTXⅡ组,分别连续7d腹腔注射0mg/kg、0.6mg/kg和6mg/kg体重的CTX。于试验第1d、4d、7d、10d、14d和21d每组随机选4只小鼠,眼球摘除术取血。用血细胞分类计数仪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B淋巴细胞百分比和T淋巴细胞亚群,CBA试剂盒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抗氧化酶活
伴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思想逐渐普及,这时城市生态住区的理念应运而生,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等新兴学科和理论开始逐渐引入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然
语文学习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小学阶段,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尤为重要。但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而经常在抄写、练习中感到枯燥。同样,老师在检测中也会感到乏味。其实,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在语文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上独僻蹊径,设计出一些学生喜欢、适用的新而实的作业类型,探索出一条语文作业的新路。    一、亲子型    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是应该的,但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家长
摘 要:本文强调了朗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具体阐述了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方法,从而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创造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 情境 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为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比较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