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心和孩子一起经历童年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起在学校里饲养小兔怎么样?”
  “什么?”孩子们睁大眼睛瞪着我,一副副形象各异的惊喜的表情,绽放在他们脸上。
  “怎么?不想养吗?”我的反问,其实是一种肯定。这种肯定引得欢呼声像鞭炮爆炸了一样,四散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欢呼的,敲桌子的,激动得前仰后合的……孩子们用最夸张的肢体语言释放着自己对这一提议的欢迎。
  这是时隔五年我第二次带学生在学校里一起养小兔,只不过第一次无疾而终,结局有些潦草。但我始终相信,同样的活动主题,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定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应。只要是从儿童立场出发,针对眼前这群孩子的特点,重新构想并组织“养小兔”这一活动,一定能引领孩子经历一次别样的情感旅程。
  白天在学校共同饲养,晚上按学号将小兔带回家照顾,活动课带小兔去校园散步,周末带小兔去旅行……这一班本活动体验课程的设想在班级群里广而告之后,家长们立刻用行动表示了欢迎和支持:手巧的,兴致勃勃地用木板制作了兔子造型的提示牌;心细的,为兔子们准备了宽敞的笼子和专用尿垫;在农村生活过的,为如何指导孩子给小兔喂食出谋划策……兴奋的孩子们,则每日都在盼着成为照顾小兔的主人。兔笼边,切成碎块的新鲜胡萝卜,嫩绿得能滴出汁水的青草,无不在诉说孩子们对小兔的喜爱。不仅如此,孩子们还自发给4只小兔全部取名为“兔小宝”,并在班级花名册后依次添上52号、53号、54号、55号——小兔,成为班级新成员啦。
  从此,养小兔成为孩子们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自觉地照顾它们,保护它们,并为此投入无限的爱与热情。
  课间,他们乐此不疲地给小兔喂食,和小兔聊天,给它们清理大小便;上课了,他们兴致勃勃地读书给它们听,只要看到小兔的耳朵动一动,他们就兴高采烈地说那是小兔在侧耳倾听……他们把小兔当朋友,甚至当作自己的孩子:小兔一动不动,那是“坐如钟”;小兔在草地上奔走,那是“走如风”。把小兔带回家后,他们总是竭尽所能而又兴致勃勃地为它们弹琴、跳舞……从3月27日到4月17日,整整二十天我们都沉浸在饲养小兔的欢乐中,我们带小兔去学校的荒草地溜达,带小兔一早起床看日出,带小兔去所在城市最大的绿博园春游——我们头戴小兔头饰,高举着“小兔旅行团”的旗帜,拎着兔笼骄傲地行走在春风里。我的胸前挂着孩子们为我亲手绘制的“小兔旅行团团长”的标牌,我为拥有这样的“头衔”而感到骄傲。真的,我无比惊异地发现,孩子们已在不知不觉中赋予了小兔另一种“生命”,这种“生命”是他们创想出来的,焕发着“人性的光彩”。人与动物的亲密相处,现实与想象的美妙叠合,使他们的思维之泉如火山一样喷发。思考、观察、感知、创想,使他们来到了“思考和言语的源头”,在系列随笔中,他们用生动的文字描摹着,创造出各种心仪的小兔形象——《小兔,你好!》,表达着对小兔们初来乍到的欢迎;《我的兔子朋友》,描述的是和小兔们朝夕相处产生深厚感情后留下的甜美记忆;《我们班的“兔小宝”》,彰显的是把小兔当作同伴的自豪和欢喜;《我带小兔去旅行》,细腻勾勒了带小兔坐公交车、爬山坡走草地的欢乐;《小兔,我好想你》,尽情流淌着对小兔离开后的无限思念……孩子们争相用浓烈、真挚、深情的语言表达着对小兔的喜爱,彻底地“物我交融”。在他们的心灵世界里,小兔会说话、有思想、有灵魂。乔灵姝小朋友在给小兔写的信中这样说:
  可爱的小兔,你离开我已经两天了,我是多么地想念你呀!想想你可爱的模样,我就特别舍不得你离开,我还没能够仔细地打量你呢!
  我永远记得带着你走进校园时,从我身边经过的同学脸上流露出的惊讶表情。有些高年级同学还对你指指点点的呢!你难道没有观察到吗?我可是看到你的小红眼一直在东瞧瞧西看看呢!
  有一次上课,我看到你一直望着吴老师,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你是不是学会了什么?我来考考你:长城像什么?运河像什么?想想看吧,上堂课,我们可是背给你听过的哟!
  昨天是我的生日,真可惜你没来参加。如果你来了,我一定让你尽情品尝美味的青菜和胡萝卜!
  可爱的小兔,如果你能读懂这封信,哪怕是一个字,你就点头回应一下,摇一下尾巴也可以呀!
  看,你是不是已经分不清他们描写的是童话故事还是现实的日常生活了?在这里,分辨现实与幻想并不重要,因为“儿童是用形象进行思维的”。饲养小兔使他们感受到世界的多彩,生活的美好,学习的快乐,也塑造着那个真、善、美的自己。
  更为重要的是,师生关系也因此更亲近了。以前,我带他们在雨里散步、踩水的时候,他们只说我“是一个好玩的人”;我带他们观察校园花草的四季变化时,他们只说“吴老师总是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美”。可是,一起养小兔后,他们认定我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同伴,他们毫不吝啬地夸我“是一个富有童心的人”,是一个“有意思的人”。这一评价着实让我高兴。比起做一个让他们敬畏的老师,我更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更愿意成为懂得他们心思的人。毫无疑問,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情感通道被“饲养小兔”轻松地打通了。从此以后,我和这群孩子是拥有共同故事的人。我们拥有了共同语言,进入了彼此的精神世界。孩子们用热烈的方式分享着、回应着我的“孩子气”,邀请我和他们在童年的路上继续携手——
  “吴老师,我可以把我家的小刺猬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呆几天吗?”提出这个请求的是小男孩董梓艺,他曾把小兔在他家和小狗追逐的场景拍成了微视频。
  “吴老师,我家新买的小仓鼠可神气了!……”跑进我的办公室滔滔不绝、迫不及待与我分享的是张钰晨,她特别喜欢53号小灰兔,一直坚持叫它“小灰兔彼得”,饲养的时候曾和小兔偷偷地亲过嘴。
  就连家长也参与进来了。“吴老师好,我们幼儿园开展活动,带回来一些刚孵出来的小鸭,要不要带到班上玩几天?”提这个建议的是严凡瑞的妈妈,他是幼儿园的老师。
  …………
  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今天的儿童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如何度过童年。”全身心和孩子一起经历童年,处处为孩子着想,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面对儿童,师者需要温润童心,还需要仁爱与智慧。   “吴老师,不好了,小灰兔快不行了!”一天早晨,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有孩子扑过来拉着我跑到兔笼边。
  那只最可爱的小灰兔果真一动不动地斜仰在笼子里,肚皮微弱地起伏着,眼珠一动不动,碰它一下,也只稍稍颤了颤,奄奄一息。
  “这是怎么回事?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了?还是受凉了?”小灰兔的四肢湿漉漉的,我连忙把前一天认领这只灰兔的小主人小薰喊过来,想问个究竟。
  没想到,原本就内向的小薰,看到小兔生命垂危的模样,一下子支吾着说不出话来了。什么原因都问不出来,我只好联系她的妈妈。
  小薰妈妈匆匆赶到学校把小兔送进附近的宠物医院。这一去就是半天,这半天牵动着全班孩子的心。所有的课间,他们都在询问小灰兔什么时候回来;所有的课,他们几乎都在偷偷地看窗外。担心,牵挂,不安,忧伤……各种情绪使我们的心焦灼,整个上午,教室里的气氛都紧张不已:
  “医生会救治小灰兔吗?会给它打针喂药吗?我好担心,恨不得把小兔的病转移到我身上来。”
  “小灰兔什么时候回来?那可是我最喜欢的小兔!”
  “我满脑子都是它的身影,都没心思上课了!”
  甚至有人小声议论:“小兔是不是已经死了?”
  我很希望小灰兔能健康归来。我想过各种可能,就是没有想到“小兔死了怎么办”。真的,我没有考虑到这样的情节,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孩子们也没有。整个上午,我都忧心忡忡:假如小兔真的死了,我如何向孩子们解释?他们的心灵会不会因此受到伤害?
  当小薰的妈妈在微信里告知宠物医生没能救活小灰兔这一消息时,我的眼前一片乌黑:残酷的、可怕的死亡还是来了!我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面对“死亡”这一残酷的话题。
  人有生老病死,动物也不例外。这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有关“生命与死亡”的教育契机,我可以趁机教育孩子们如何科学地养育小兔,如何科学地对待生命,甚至可以就此举办一次相关的科学讲座,引导孩子从“小兔之死”的悲伤中挣脱出来,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生命的消亡”……但是,总觉得似乎缺少了些什么。就在我沉浸于思考如何破解“小兔之死”的教育难题时,小薰的妈妈在微信里问我:
  “吴老师,我可以想办法买一只一样的小灰兔送到学校里来吗?”
  这一问,一下子把我问住了,但也打开了我心底里一直寻找的那扇窗。
  比起如何引导孩子们直面死亡,首先化解昨日小兔领养人小薰即将面临的心理危机、纾解孩子们的紧张与焦灼也许是更重要的事情。作为前一天领养这只小兔的主人,她一定最难过。她该怎么办?她会不会受到同学的指责和埋怨?负疚感会不会从此成为她甩不掉的思想包袱?
  关键是孩子们是那么热切地盼望着小灰兔健康归来!为了小薰,为了孩子们,就让善意的谎言走在“小兔已死”的真相之前吧!有关死亡的话题,完全可以选一个更合适的时间和方式,和这群三年级的孩子来谈。
  于是,当小薰的妈妈带着新的小灰兔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我惊喜地跟孩子们说:“你们看,小灰兔从宠物医院回来了!”
  孩子们欣喜地围着小灰兔看呀看呀,兴奋地汇报着:
  “它的毛发被剪短了?变得更精神了!”
  “它的眼珠变得更加黑亮有神了!”
  “吳老师,小灰兔怎么好像比原来整整小了一圈?”眼尖的孩子追过来问。
  “傻瓜!小灰兔的毛发全部被剪短了,身子看起来自然就小了!你忘了你理发后的样子啦!”我还没回答呢,早就有人抢着说了。
  小薰呢?我从人群里寻找着她,内向的她正抿着嘴乐呢!
  是的,“小灰兔之死”是饲养小兔过程中的一个意外,如何处理这个意外,是一个一下子说不尽的话题。不同的教育者,或许有不同的选择。我之所以跟孩子们隐瞒这样一个事实,用另一只小兔来代替,不是对生命的漠视,不是对死亡的轻视,而是对眼前这群三年级孩子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善意与呵护。多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每一个教育瞬间,都可能使生命绽放出无限光彩!我们的教育,首先是人学,最终也是人学。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我曾经在《那时青春,这时"青春"》一文中回顾了这样一个事实:几乎是懵懂地挥霍了十年的青春时光,再经历了十年的艰难寻觅和自我启蒙,才真正翻开了作为一名教育者的"青春"岁月。因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繁荣,一个只有二三十人的小企业有可能通过B2B将产品卖到全球各地!
记者在第四届APEC(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办,外交部,商务都支持,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和青岛市人民政
在现代国家建设日益完善的当下,现有研究从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角度出发,着力探讨了跨境社会融合的自发性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治学角度切入,考虑到国内不同发展
在小学阶段进行扑克识字教学,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吸引学生的认知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和认知能力。让学 生自觉的参与扑克游戏活动,能扩展学生的识字范围,拓展学
2018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岁月如梭,过得很快,但入职时的情景却又仿如昨日。有时候,时间的长度看似待人客观,实则因人而异,能否活出有质量、有厚度的生命,才是衡
边疆民族地区党的执政风险表现出危害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的突出特点。在不同历史时期,边疆民族地区党的执政风险各不相同,进入新时代后主要面临着西化分化、全球治理问题、发
穿地面颜色工装的男人从水沟里走出。  这是交界处,死亡之地,既非城市,也非乡村。  天际处造楼的吊车想来个飞跃,但钟不同意。  扔在地上的水泥管用干燥的舌头舔着日光。  汽车钢板车间挤在昔日的牛棚里。  石头投下影子,清晰如月亮表面的物体。  这些地方在不停地生长。  就像犹大的钱买来的东西:“把陶艺家的田改成陌生人的坟地。”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边缘地带》 李笠译)  当我敲下瑞典诗人特朗
通窍活血汤治愈脑外伤性精神障碍(附3例报告)广东省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陈鼎盛中医治疗精神病的主要理论,首推痰迷心窍学说。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如果从痰迷心窍学说中寻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