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供电企业抄核收流程及管理创新模式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费抄核收业务是供电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整体工作质量。但是从当前的工作流程来看,供电企业在抄核收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供电企业抄核收工作流程及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创新模式。
  关键词: 供电企业;抄核收;流程;管理创新
  电费抄核收是供电企业的核心工作业务之一,良好的抄核收工作质量也是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用电量也变得越来越大,这就对供电企业抄核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从当前的工作流程和发展趋势来看,电费抄核收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制约供电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深入分析供电企业抄核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和管理创新工作措施,对于促进供电企业更好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供电企业抄核收工作的重要意义
  电力资源是各个行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供电企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供电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效率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供电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进行不断优化,确保工作流程高效便捷。抄核收工作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对于供电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给对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供电企业抄核收工作中,信息化也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对供电企业的抄核收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以此来顺应时代发展形势,更好的为国民经济水平提升服务。
  二、供电企业抄核收工作流程及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题
  (一)供电企业抄核收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从供电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来看,抄核收工作基本都是由基层企业负责,而基层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比较随意,没有规范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用电量也变得越来越大,有时候供电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会实施层次化电价方式,而一些基层企业一直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这就出现了管理模式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的矛盾,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抄核收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电费抄核收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
  一直以来,供电企业抄核收工作都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在电费的收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2]。由于欠缺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供电企业在电费收取时经常出现不及时的现象,这对于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由于供电企业只有在电费入账之后才能对用户交费情况进行核查,致使电费核收工作相对滞后,加之供电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很容易出现资金截留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加以防范,将大大影响供电企业的管理质量。
  三、供电企业抄核收管理创新模式分析
  (一)提升抄核收流程的信息化程度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一直以来供电企业都采取传统的工作方式,导致工作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供电企业应该及时予以关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抄核收流程的信息化程度[3]。在抄核收流程中,用现代信息技术代替人工抄表,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实现错误率降低的预期目的,帮助供电企业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用户用电量情况,从而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数据录入的过程中,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切实减少错误率,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提升整体管理质量。
  (二)积极创新电费收取模式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传统的电费收取模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不能及时保证电费收取到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使用。因此,供电企业应该及时创新电费收取模式,采用电费收取和管理的动态化模式,解决电费收取的困境。比如说,可以采用电费管理和滚动预收形式,提升收取的整体效率[4]。比如可以采取智能电管家,主推国网自有电子缴费渠道电e宝,掌上电力手机app,国网商城,支付宝、微信辅助的多元化缴费方式。
  (三)积极创新电费核算工作模式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许多行业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在供电企业电费核算领域,也应该及时运用科学技术,创新电费核算模式,提升电费核算质量。在当前的环境下,支付领域变得异常发达,手机、网络银行、支付宝、微信等等,都给移动支付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通道,因此供电企业在电费核算过程中,也应该及时开通这些移动支付形式,鼓励用户多渠道的进行电费交付。另外,这些创新的移动支付形式也便于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中间环节,提升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应该积极创新和改进抄核收流程,不断提升整体服务质量,更好的实现企业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用电服务。
  参考文献
  [1]石磊. 供电企业营销抄表之历史进程简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8):1773-1773.
  [2]贾兴华,金中. 供电企业抄核收流程及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6(45):252.
  [3]陈斯. 供电公司抄核收流程优化与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6):172-173.
  [4]张峥. 刍议供电企业电费抄核收的管理方法与创新策略[J].商品与质量,2017(25):235.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电力系统当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更是电网调度系统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当中包含较多的设备,而且其运行的情况也较为复杂,因此在实际运作当中应有效的运用一套智能化的报警系统,继而对系统整个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其运行的正常性,一旦发现问题将会有智能化的报警系统进行预警,通知相应的维护人员对问题进行处理,进而有效的保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在安全
摘 要: 本文研究分析飛机机翼装配工艺、装配建模技术以及水平尾翼诊断,分析飞机装配方法和装配基准,总结飞机装配过程中的特点和流程,分析装配建模技术对飞机装配的益处,在飞机制造和生产发展迅速的今天,诊断技术是重要的,水平尾翼是飞机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分析要结合飞机的使用性能和要求。  关键词: 机翼装配工艺;装配建模技术;水平尾翼诊断  1.机翼装配工艺  飞机机翼的装配分析需要从飞机的整体出
原发性胆管癌早期诊断存在十分大的难度,伴随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已充分明确了细胞癌变是由基因异常激活或或者失活所造成,胆管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释放一系列肿瘤标志
摘 要: 供电可靠性可以说是当前配电网运行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而随着配网逐渐朝着自动化方法,其建设给供电可靠性带来了诸多的优势,本文就对其可靠性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进一步了解配网自动化建设及其对供电可靠性带来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供电可靠性;影响  1. 配网自动化的内容和意义  配网自动化建设主要是指结合电子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措施的技术,其最大
摘 要: 大型飞机的装配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民用飞机,波音型民用飞机整体机型上很大,零部件很多,本文研究大型民用飞机的自动化装配方法波音飞机的装配方法,探讨飞机机翼的装配技术,通过怎样的自动化装配技术保证大型飞机的使用寿命和装配效率。  关键词: 自动化装配;波音飞机装配方法;机翼装配技术  1.自动化装配  大型民用飞机典型特点就是飞机整体结构大,质量大,可靠性高,寿命要长,但是大型飞机的制造却
摘 要: 机械手在工业制造行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系统和部件,本文研究分析机械手的机构,对机械手的气缸设计、驱动设计进行分析,通过选取合适的驱动装置和执行机构,实现机械手的自动化控制和驱动。  关键词: 机械手的结构;气缸设计;驱动设计  1.机械手的结构  机械手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位置检测装置,如图1.1。  (1)执行机构,主要包含手部、手腕、
摘 要: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跟城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并就如何解决在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服务;经济发展  一、农村金融服务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一是能够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解决部分农民的生存问题
发动机的加速不再通过节流阀而是通过变阻器,同时,可在极大范围内调整转速的发动机产生的高转矩可直接推动螺旋桨工作,不会在传输中损失任何动能.重20千克的发动机可用双手拿
期刊
摘 要: 在现代机械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通用且利用率特别高的软件,那就是CAD/CAM,而飞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研究也可以利用这个软件,飞机复合材料构件过渡模研究中,如何确定过渡模工艺基准,过渡模主要零件设计,复合材料成型过渡模CAD设计,是设计者需要重点关注的。  关键词: 过渡模工艺基准;过渡模主要零件设计;复合材料成型过渡模CAD设计  1.过渡模工艺基准  飞机复合材料的成型过渡模是复合材料制
摘 要: 起重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但是在进行起重机的检验时,发现其管理和应用等多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笔者对桥门式起重机进行了分析探究,指出了检验过程中,桥门式起重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意在保障桥门式起重机的安全稳定运行,使起重机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桥门式起重机;啃轨;接地保护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