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我们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那如何提高数学课的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时常关注的问题,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呼唤高素质的数学教师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有必要努力提高广大数学老师的自身教学素质。这在本质上要求数学老师需要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情意”等方面能力培养:
第一,数学教学精益求精能力的培养。
第二,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应当防止数学教学思维的片面性与简单化导致形式主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泛滥。
第三,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数学方法的掌握,克服解题的盲目性,透过不同现象抓住其本质,训练创造性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素质。
第四,整合各种教学关系能力的培养。就教学对象而言,要能处理好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的关系,在面向全体的理念指导下努力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就教学目标而言,要能处理好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方面目标整体上的全面性、均衡性与具体课堂中的选择性、侧重性的关系;就教学方式而言,要能注意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建构学习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别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就教学过程展开而言,要能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在尊重数学教学文本的基础上超越和创新数学教学文本;就教学结果而言,要能关注学生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第五,增强效率意识的培养。由于缺少必要的效率意识,常常导致许多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急需从数学教学的内容设计、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述、数学教学的进度安排、数学课程的资源运用、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等维度强化效率意识。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事物,形成开放系统,这样就能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路人,合作者,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愿意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做学习的主人,这样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的提高。
(1)引人入胜的开局
开局是一堂课的序幕,设计开局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八个字:承上启下,导情引思。
(2)充实饱满的中坚
现行《教学大纲》中,对一般的课堂教学过程明确地指出“坚持启发式,提倡讨论式,反对注入式”,这是由“要结合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充分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引出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而决定的,充实饱满的中坚,关键是落实三个“点”。即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知识点。
(3)留有余味的结局
一个高明的设计,常把最重要、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结局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总结式结局;呼应式结局;探究式结局;衔接式结局;开放式结局。
3.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参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天职不是孜孜不倦地“钓鱼”,而是循循善诱地“授渔”,因为学生一旦掌握“垂钓”之道,便会触类旁通,受益终生。
(1)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避免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舞台的主角。
(2)保证师生间的和谐交流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师生之间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当学生提出意想不到的想法时,教师要积极评价;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解释和鼓励;当学生一时思路堵塞时,教师要适时耐心点拨。这样,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才会感到安全,愉悦。这种平等是内在的、师生共同感受到的平等,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强烈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形成教与学相互推动的合力,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探究形式。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其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探讨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课堂讨论之前,一定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形成“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的氛围。在整个探讨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对于一些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给学生一片思维的时空,小组内学生合作议论,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对积极发言的学生,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极大地提高。
此外,还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明确课堂纪律,严格管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纪律要求。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学生情绪高涨的情况,在这一时刻教师要能马上调节学生情绪,把他们带回课堂,一個眼神,一个手势,学生心领神会,使课堂纪律管理能做到紧缩有度,收放自如。只有这样,课堂纪律才能真正为提高课堂效率保驾护航。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邗江区头桥中学)
1.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呼唤高素质的数学教师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有必要努力提高广大数学老师的自身教学素质。这在本质上要求数学老师需要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情意”等方面能力培养:
第一,数学教学精益求精能力的培养。
第二,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应当防止数学教学思维的片面性与简单化导致形式主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泛滥。
第三,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数学方法的掌握,克服解题的盲目性,透过不同现象抓住其本质,训练创造性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素质。
第四,整合各种教学关系能力的培养。就教学对象而言,要能处理好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的关系,在面向全体的理念指导下努力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就教学目标而言,要能处理好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方面目标整体上的全面性、均衡性与具体课堂中的选择性、侧重性的关系;就教学方式而言,要能注意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建构学习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别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就教学过程展开而言,要能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在尊重数学教学文本的基础上超越和创新数学教学文本;就教学结果而言,要能关注学生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第五,增强效率意识的培养。由于缺少必要的效率意识,常常导致许多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急需从数学教学的内容设计、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述、数学教学的进度安排、数学课程的资源运用、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等维度强化效率意识。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事物,形成开放系统,这样就能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路人,合作者,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愿意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做学习的主人,这样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的提高。
(1)引人入胜的开局
开局是一堂课的序幕,设计开局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八个字:承上启下,导情引思。
(2)充实饱满的中坚
现行《教学大纲》中,对一般的课堂教学过程明确地指出“坚持启发式,提倡讨论式,反对注入式”,这是由“要结合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充分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引出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而决定的,充实饱满的中坚,关键是落实三个“点”。即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知识点。
(3)留有余味的结局
一个高明的设计,常把最重要、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结局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总结式结局;呼应式结局;探究式结局;衔接式结局;开放式结局。
3.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参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天职不是孜孜不倦地“钓鱼”,而是循循善诱地“授渔”,因为学生一旦掌握“垂钓”之道,便会触类旁通,受益终生。
(1)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避免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舞台的主角。
(2)保证师生间的和谐交流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师生之间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当学生提出意想不到的想法时,教师要积极评价;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解释和鼓励;当学生一时思路堵塞时,教师要适时耐心点拨。这样,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才会感到安全,愉悦。这种平等是内在的、师生共同感受到的平等,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强烈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形成教与学相互推动的合力,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探究形式。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其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探讨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课堂讨论之前,一定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形成“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的氛围。在整个探讨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对于一些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给学生一片思维的时空,小组内学生合作议论,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对积极发言的学生,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极大地提高。
此外,还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明确课堂纪律,严格管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纪律要求。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学生情绪高涨的情况,在这一时刻教师要能马上调节学生情绪,把他们带回课堂,一個眼神,一个手势,学生心领神会,使课堂纪律管理能做到紧缩有度,收放自如。只有这样,课堂纪律才能真正为提高课堂效率保驾护航。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邗江区头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