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合山

来源 :星火·中短篇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西合山,见到1949年前后开采的老煤井、老矿井,广西最早建成的运送煤炭的窄轨铁路和列车。煤炭生产是合山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煤田地质储量有6亿多吨,为广西之首。这座工业文明自然生成、煤矿文化从无到有聚集而成的工矿城市,地处南中国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6℃,降水和蒸发几近取平,但是有红河水自西向东流入,把合山境内自东北向西南涓涓流淌的其他四条支流就便卷裹进红河。
  合山的美,百十年来被黑煤灰覆盖着。合山的矿工,歇息一宿,脸面、手脚、衣裤仍沾黏着洗不净的黑煤尘,每日天亮没多久即赶赴井下继续专属他们不见天日的生活,所以,合山一半的矿工人口,也不及细细欣赏合山的山水树木农田庄稼之美,甚至连绵的细雨,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没多少诗意,因为没有一根路线不是漫沱泥泞。他们的生活是严峻的,心思不得不扑在井下的生计里,浑身的力气也行使在其中。
  但是合山真的很美。每一棵树,值得细细观赏。每一位女子,相貌特别,味道十足。红河水常年浸淫腐蚀点化过的每一块奇石,出人意表。合山物产丰富,生长于内蒙古的我想象不出来能有那么多种类。合山的煤炭,超出我的准备。我生活的地方,从前冬天烧大同优质煤,一年四季烧水做饭用碎煤,每户人家院子里屯着不少煤。广西合山产煤,很想知道是怎样的情形。合山的煤炭,百年间维持了西南多地之需。地处广西中部的合山,总面积350平方公里,煤田面积占总面积73%,而耕地面积8.24万亩,只占总面积15.69%。确是一座煤城。
  因刨坑采煤开矿衍生的合山城,采煤历史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那时全数为人工作业。后来人工刨挖、肩挑以外,掺杂了一部分简陋的机械作业。运行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因资金匮乏面临倒闭,幸采取社会外向措施扩大招股得以扭转颓势。李宗仁以李德仁的名字带头入股12份,又藉广西省政府、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入股合营,公司改组为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发展为官、商、银行三家联办。资金投入由原来的70万元国币增加到110万元国币,公司员工亦增加到812人,月产煤高达1200吨,合山煤矿得以复生。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先后建立十多处矿井。1958到1980年,又建多处矿井。1983至1990年,市境内除之前建起的数十座矿井之外,先后办起900多个小煤井,兴建了一座年设计生产能力8万吨的灵台矿井。之前建成的那些规模较大的矿井经过改建,分别提高了生产能力。至1990年,除三座斜井、竖井受淹被迫停产,尚有七个矿的八对矿井仍进行作业,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78万吨。
  不能不提及一段史话——合山煤矿所经历的抗日战争。读中国现当代不少文史著述,常会涉及广西。在全中国抗日战争的格局中,广西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是保存护送许多著名知识分子绕道香港,经广西(或云南和未沦陷的广东部分地区)经过艰难辗转到达重庆,进到抗战陪都——这座世界反法西斯的远东战场指挥中心,参加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者,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白区抗日组织,或由重庆北上进入延安,有许多人留在广西进行持久的抗日愛国运动。广西全省在抵抗日寇的反侵略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仅就合山,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军队侵入广西后,合山矿区员工肩负起工厂迁桂之责,以及湘桂、黔桂两条铁路机车供煤的重任,同时增建矿井,增加产煤,支援抗战。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合山的原煤产量达到9.42万吨。次年12月,矿区沦陷,员工们机智、勇敢地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斗争,以身家性命护矿护煤,终使敌人未能拉走一吨煤。他们各自发挥所能,大敌面前团结协作,投身反侵略正义斗争,为抗日、为国家倾心尽力,其英勇、悲壮的事迹,渗漏进合山矿区的每一寸土地,埋藏进合山煤矿工人、亦工亦农的人或是纯粹种田的老乡的记忆中。坐在坡坎上,和老百姓聊生活,叙往昔,不少老人眼睛是浑浊的,但记忆不褪,声音有力,内心有着不小的格局。矿工们在长期劳作和学习中,锤炼出的眼界、心性、气力和思维方法,铺展在日子里,托扶着合山的内在气蕴,深进到合山的水土脉络,由内至外突拔着合山的样貌特质。一桩桩、一件件,老工人和他们的母亲或者妻儿,跟我细数,说的是日本人如何想要捣毁合山的煤矿。
  合山迎来解放是1949年12月1日。一个月零4天以后,即1950年1月5日那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合山煤矿公司。矿工心境有了大的不同,正像全国其他地方翻身得解放的人那样,合山的矿工们意识到,从此要当家做主人了;他们身上潜具的主人翁精神、主观能动性,自然而全面地被调动出来。他们积极修复铁路,加紧生产。年产煤猛增。1954年,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广西省合山煤矿。1955年,矿区由主采五煤转为四煤。同年,矿区全面进行地质勘探,兴建自备电厂,添置设备,培训人员,煤炭生产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62年1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矿务局成立。
  1967年,毛泽东主席批发的《发给煤炭工业战线职工的一封信》下达后,干部职工受到鼓舞,生产干劲倍增,一鼓作气,将来(宾)合(山)轻轨铁路改为准轨铁路,先后扩建了六对矿井。九年后的1976年,境内正在施工或竣工投产的矿井,总设计能力达到231吨,比十一年前的1965年增加155吨,井下运输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其中十一个采区、班组,煤矿采掘连年开创新的纪录。最高峰时,曾达到年产煤250万吨。
  合山出产的煤,源源不断销往梧州、广州、香港、澳门。抗战时期,广州沦陷,改销桂林、南宁、柳州等地,后又增销到广东廉江、湛江等地。西南部相当大区域的工业、商业、运输业等,以合山煤作为主要能源支持。合山煤对于广西的贡献,无需赘言。
  了解合山煤矿的历史,是想试着理清楚,合山煤矿是怎样起步、发展、壮大,又是怎样在今天把一座资源枯竭的矿山废墟遗址,变成国家矿山公园的。煤炭资源竭尽,成为铁的事实,2009年,合山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这座曾经光荣、无限辉煌的城市,步履维艰。十来年时间,足以击倒一代人。合山人的阵痛,这座城市的阵痛,从今天人们的面容里,仍然能够看到——他们笑的时候,显出疲惫过后的宽宏和幸福。天大的事,融于平静。矿工、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顺应自然规律,面对了转型,面对了生存挑战。这一切的确不易,发生在他们勉力行走的半途。就是说在被动地,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他们的工作方向和土地自然埋藏无力支撑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天塌地陷般的打击和挫伤,成为他们不得不去品尝的生活滋味。   合山因煤而生,因煤枯竭而衰。矿山荒废,产业真空。煤矿开采过的地方,多有地表下陷,一片庄稼地,几间农舍,一条壮实的水牛,一辆推车,甚至拖拉机、推土机、收割机,前一分钟还在原地,后一分钟就消失不见,它们直落地坑,去填充饥饿蛮荒的土地;人类曾经挖掘出的地下巷道和洞坑,呜咽轰鸣,冷风窜动,嗖嗖地刮在人的脸上,身上,心里。这些大坑道、小坑洞,如同死亡之境,在矿工的真实生活和睡梦中,没有一天不是面目狰狞的。隐形的事物时常显现。他们说,眼跟前常晃悠着风化的躯干和骷髅。像内蒙古西部额吉纳荒原上的胡杨枯树吗?沉默地随时间而存在,听任风雨冲刷曾经的鼎盛壮美和今日的枯萎涅槃?矿工们相信,土地是要换一种活法了。随着一家之主的男性矿工的艰难转型,整个家庭的生活都跟着扭动,无以适从、无以着落的感觉,家中的妻儿老小深切地体会到了。
  合山煤矿开采一百多年来,因发生瓦斯燃烧、爆炸和透水等事故,被吞噬或致残的工人,随社会历史条件变化,有时增多,有时减少。比如,1949年前,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条件差,而且轻视生产安全,对高瓦斯的矿井未加强防范,既无专人检查,也无观测仪器,更无防爆设施,致事故频繁。民国三十一至三十二年(1942至1943年)间,就连续发生瓦斯燃烧和爆炸多次。1950年以后,党和政府重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制订了各种安全生产制度,严格要求领导岗位人员遵章守法,工人按各种操作规程生产,事故锐减。可是,“文革”期间,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废除,事故又增多。1978年后,合山矿区加强安全管理,特别注意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各种工伤事故再次减少。
  合山煤矿为合山,为广西,為中国的西南地区提供能源、建功立业一个多世纪,如今被废弃,歇下来了,像雕塑一样矗立在合山国家矿山公园。远远看去,矿石、矿厂、塔楼、铁轨、火车,还有远近或整齐或者散落的职工棚户区,那些曲里拐弯、上坡下洼的细长街巷,小眉小眼的商铺、酒馆,看起来还算明亮却不宽敞的学校,曾经人声车声洗煤声装载声嘈杂的兴盛气象,人与动植物各个类别混生共存的和谐景致,一概地从勃勃生机,走到了曲尽人散,寂寥、空旷,蝶化为标本。比起往日,凝重却只多不少。怎么说呢,用油画表现它,厚重在自然而然中达成可能更为适宜。说实话,我心里好一阵难过。说不出来的忧伤和悲怆。而历史必然中无奈抉择的沧桑、悲喜和竭尽所能以后的灿然与欣慰,也尽在其中。
  合山当家的领导集体形成共识,适时承担起了转型并重塑新合山的重任。安抚被迫停业的矿主和工人,规划建造大量保障性住房,解决工人居住问题,协助矿工融入城镇生活;在新开发的白色的碳酸钙支柱产业中,为昔日的矿工重新安排合适的工作、生活位置;精心规划城市,着力发掘和衬托合山的大美、壮美,加大对转型矿工的培训力度。合山矿山遗址和矿山文化历史,经过修复、加固和升级改造,变废为宝,被改造成了矿山博物馆。用矿山资源雕塑而成的艺术作品矗立在矿山遗址中。此外,每年举办隆重的矿山文化节。运煤的老火车,被改造成舒适的茶吧、咖啡馆、餐厅、酒吧等集休闲、餐饮、娱乐、观光于一身的慢节奏游览火车。自行车式的运煤铁轨上行走着自蹬游览车,蹬行途经树木、花草、农田、流水和昔日煤矿的遗存旧迹。时光错落,旧物因包含艰辛的历史,具有了沧桑感和文化意味,诗意也从中自然而然地喷涌。
  清越的合山,每一天都接近着、实现着蜕变,它的历史,将使它更加地不同。
  合山一位不算老的矿工聊天时对我说,没想到,没有煤了,还能有尊严地活着。
其他文献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三复习正迈步向前,同学们经历了一轮、二轮的复习,影响成绩的弊病都已逐步被铲除了,自信心大大增强。如何在高三的后期复习中做到提“效”增“益”,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时要进一步研究“高考评价体系”,强化教材热点,特别是要认真研读近几年的高考真题,熟悉这些热点所涉及的各种题型的考查方式及切入点,要在强化真题演练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这样,高三的复习效率才能
摘要: 《古炉》迄今,以“自然”之道为参照,表达其对历史人事的思考,属贾平凹小说的重要特征。《古炉》中作为核心视域的“四时”观念,《老生》中四个故事所体现的循环特征,均与中国古典思想的“自然”观念密切相关。《山本》所涉,虽为1920、30年代的历史人事,但重心并不在对历史事件如其所是的描述,而是将历史人事返归至与天地自然共在的状态,以使其互为镜像、相互参照。其所敞开的,乃是一种具有“全息”特征的文
我们终究要在这山中小住  远处仍可看朝阳,落日  近前有半卷书,一掌灯  两个人影绰绰  栅栏外山路逶迤,橫卧时松针轻脆  高处的流水总是容易被放牧  此时。我们喧哗,而群山孤独  我们浪费着每一个早晨  又如此清点每一个暮晚  山前屋后,余晖也被一一收拢  深夜里,会起风,会下铁  会有一些春光,一些扬起尘土的韶华  仍不免想起。此刻  群山喧哗,我们孤独  而隆冬的大雪已纷纷挂在了枝头  在山
摘要:艾芜南行开辟了四川文人“出蜀”的新路线,其选择南行既有家庭困顿、传统婚约的外在逼迫,也是其内心深处接受“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必然结果,艾芜以毅然决然的南行来践行“脱离家庭、脱离婚姻、脱离学校、工读互助”的理想与追求。本文从“地方”重新审视现代文学,发现艾芜及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由此在新的维度中重塑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艾芜;南行;《妻》;地方  一  艾芜被称为
摘要:“民间陕北”书写是刘国欣打开陕北的一种方式,她以细致而诗意的笔触铺展了陕北民间的“生死场”,其中的大量文字让我们了解到陕北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仪式。繁复的仪式叙事让民间陕北古意盎然,让人们似乎可以回望那立在洪荒世界的陕北高原。历经岁月流转,那方水土自身就凝练成了一则千古神话。她要做的并不是在知识考古学意义上去修补陕北的地方风俗志,她的文中循环往复出现的“我陕北”“我府谷”分明是在书写她记忆中
摘要:《雾行者》是一部难以被简单归类的“现实新类型”的创作,作者希望自己的写作不是对时代的简单再现,而是充满悖反和喧哗,具有一种超越感。这使得这部作品在阅读时既令人具有历史熟悉感和时代共鳴性,又涌动着某种陌生感和异质性。《雾行者》是“现实主义”的,但似乎失去了社会历史透视焦点,更接近流浪汉小说;具有明确的年代更迭,却丧失了“时间”和发展;涉及了众多城市,却废除了空间特征;追求对时代的写真,却营造出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九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属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地域面积广、贫困程度深、基层力量弱,是建档立卡之初五峰现状的显著体现。  “坚持全员参与、尽锐出战,拉滿弓、上满弦,全力以赴决战深度贫困。”五峰县委县政府立下庄严誓言,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在提升政治站位中强化责任落实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尤其要加强工作第一线的组织领导。”五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县委县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了湖北未来五年、十五年高质量发展蓝图。湖北人社系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全会提出的“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紧扣“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筑牢党员干部
2018年初,书已读,雪初下,45位青年作家,在文学“星火”引领下,来到江西省铅山县稼轩乡,向辛弃疾致敬。  北 望  黄建新  在古镇的信水江畔  八省码头,灯火阑珊  他仗剑执书  以32米的高度  酿一卷窖藏千年的乡愁  仰叹宋时飞虎  醉里挑灯  纵然栏杆拍遍  西北望  何处是神州  幸得瓢泉水暖  鹅湖情长  期思翠屏好风光  一盏河红  满岸丹霞刻文章  凭谁问  历城还是铅山  公
在2019版化学鲁科版教材中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欄目“微项目”,设置的目的是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科学探究的水平。本文拟谈谈研究车用燃料及安全气囊的微项目学习的设想与操作流程。  一、项目目标分析  本项目有两个目标:(1)了解汽车燃料,尝试选择、优化车用燃料,建立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联,初步形成利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指导生产实践的基本思路。(2)通过设计安全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