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什地区春季大风的影响系统分析

来源 :沙漠与绿洲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t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大风预报水平,对造成阿图什地区1980─1989年3—5月中96次大风天气个例,进行了500hPa、700hPa、地面影响系统的普查,并以500hPa影响系统为基准,从不同角度,对应分析了500hPa、700hPa、地面影响系统之间的关系。得出,500hPa和700hPa出现最多和次多的影响系统均为南支槽、巴尔喀什湖槽;地面影响系统最多为哈萨克丘陵地区高压,次多为中亚地区高压、乌拉尔山高压。不同的大风天气个例,在各层出现的影响系统也不尽相同;在同一次大风天气过程中,50OhPa和700hPa的影响
其他文献
通过对比的方法,估计分析了30多年来昌吉由于城市化效应温度记录升高的大小,其中以近年来冬季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在不同地方,不同季节使用此类资料应注意加以订正。
原棉束强与铃期、铃期平均温度呈曲线相关,当铃期平均温度在30℃以上时,铃期大幅度缩短,束强随温度升高、铃期缩短而迅速增大;当铃期平均温度在30℃以下时,铃期随温度降低而
利用1953~1989年年末北疆山、绵羊总头数资料及1954~1989年北疆9个代表站的逐月平均降水量和温度资料进行相关性普查。普查结果表明:(1)前年冬半年降水偏多(少),温度偏低(高),则北疆羊增
利用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站的降水资料对1994年6月15日和7月15日两次暴雨洪水成因进行了大气形势和天气热力分析,得出在南支槽发展的同时高空大气热力条件配合下在中高山带出现
采用1989年春季ECMWF客观分析的700hPa和500hPa温度资料,对春季青藏高原西北侧高空温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西北侧高空温度与东半球其它地区高空温度变
根据考察和资料分析,把北疆棉区的划分订正和修改为宜棉区、次宜棉区和风险棉区,针对各棉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栽培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