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教学中塑造面部表情的技法探索

来源 :歌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蹈表演既需要宏观上的肢体动作训练方法,又需要微观意义上的面部表情塑造技法。舞蹈表演与面部表情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分析常用的眼部12种、口部7种、鼻部6种具体形态,结合已有心理学研究成果以及舞蹈一级演员王小燕的表演范例,归纳出舞蹈表演常用的愉悦、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等六类面部表情与塑造技法,可以看出技法运用的原则是在规定情境的舞蹈表演中达到情技统一,在技法教学上要坚持贵在得法的理念。
  [关键词]舞蹈表演;面部表情;规定情境;情技统一
   在舞蹈排练和教研中,时常会听到教师说:“笑都不会吗?跳舞就板着脸!”“让我看到你内心的激情好吗?兴奋起来!”“学生跳得挺好的,怎么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某某学生跳舞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但是,往往教师越声嘶力竭、焦急烦躁,学生反而越手足惊慌、不知所措。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在天分上学生固然有差异,但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笨、差、懒,显然不科学。教师是不是没有交代清楚?是不是没有训练到位?让学生笑,教没教怎样笑?也许有人会反驳,笑还用教吗?谁不会笑?非也!笑不仅用教,还要精雕细琢,还要掰碎了教。
   一、面部表情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环节
   舞蹈表演建立在主观认识与客观表现一致的整体性基础上。就美学而言,眼睛关乎神韵;就关系而言,面部包含眼睛。戏曲界有一句谚诀:“形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①“心意”即神韵,神韵主要通过面部表情体现,面部表情对舞蹈表演至关重要且具可行性。
   (一)舞蹈表演的整体性
   关于舞蹈表演的定义,《中国舞蹈大辞典》解释为:“舞蹈演员在舞蹈艺术的时间和空间中,以自己的不断流动的人体动作姿态和表情,按照舞蹈编导的艺术构思和具体编排进行二度创造,塑造艺术形象,完成舞蹈作品创作的全过程。”②将编导的一度创作与演员的二度创作完美结合,运用训练有素的肢体能力,将作品的思想情感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舞台形象,是舞蹈表演的要求,也是舞蹈表演教学的目标。表演技法的传授,是从属于舞蹈表演系统的子课题。在舞蹈表演中,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在同一种思想情感的整体引领下发生变化的,有着一致的规律性,但在具体的舞蹈表现上,却各有各的方式,各有各的技法。面部表情,是舞蹈表演在舞台上交流情感最主要和最常用的工具。
   (二)面部表情的重要性
   舞蹈心理学认为面部表情是人的感情在面部肌肉上的表现,也是身体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法国芭蕾舞大师诺维尔有一段话旗帜鲜明地道出了面部表情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性。“激情是烙印在人的脸上的,内心的活动和心灵感受从人的脸上充分表现,也就是说,是在人的脸上轮番刻画出安详、激动、喜悦、痛苦、恐惧和希望。以面部来表现,比使用最强烈的言词所产生的效果要激越、生动、明確千百倍。要把思想从嘴里说出来,得需要一段时间,而从面部表情上予以强烈表现,则不需要时间。”①表情可以看作是人物内心世界向外界敞开的一扇窗户,它直接而鲜明地表现了人物个性,一切细致的内心情绪,都会在富于表情的面部和身形姿态中显现,它是内在的无形思想感情形之于外的主要手段,是感情的形象,是人物个性形象创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技法运用的可行性
   舞蹈表演与戏剧表演同为舞台艺术,都要创造形象,都要表情达意,从一定程度上讲,二者有相通之处。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的部分实践方法,舞蹈表演可以借鉴。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表演,主张通过意识获取潜意识,通过有意识的技巧来实现无意识的创作,演员制造幻觉引发观众共鸣,斯氏排斥没有亲身体验的“匠艺”手法,但也认为运用意识技巧来塑造身体,是塑造精神生活的必经过程。而在德国布莱希特的“陌生化”体系看来,演员与塑造的形象之间运用不同技法产生间离效果,在历史化表演中启迪观众,即制造隔离引发理性思考。中国的梅兰芳“程式化”表演,强调对演员的规格强化和普遍应用,运用四功五法共同制造观赏,体验与表现融为一体。三大体系分歧虽明显,各自的经验也不容忽视,没有哪一个是绝对的标准,但这为舞蹈表演中技法的运用提供了可行性参照。就舞蹈而言,要做的是合理借鉴,综合运用。
   二、构成面部表情的三个感觉器官
   包括眼、口、鼻等器官在内的面部肌肉的运用与变化形成面部表情。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一生致力于面部情绪表达的研究,仅微笑他就分出50种,可见面部表情的丰富性。舞蹈表演时不同感觉器官的不同形态,表达出不同的含义。
   (一)眼部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观察一个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观察他的眼睛。有统计显示:“在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大约有95%以上来自视觉系统。”?譺?訛通常眼部形态的呈现,与眉紧密相关,正所谓“眉目传情”“挤眉弄眼”“喜上眉梢”。按照舞蹈表演中肌肉发力方式和视线方向,眼部呈现出的具体形态主要有12种(见表1)。
   (二)口部
   口不止能言情,更能达意。舞蹈表演中除了发出“哎”“嗨”“拉索”“着踏”等语气词外,通过口的形态展现内在情绪也不容忽视。颏部通常随着口部完成动作,口部动作的完成同时受面部特别是腮部肌肉的影响较大。按照舞蹈表演中肌肉发力方式和情绪表达,口部呈现出的具体形态主要有7种(见表2)。
   (三)鼻部
   鼻子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演员在舞台上的一吸一呼都关系到形象塑造的成败。获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的资华筠指出:“与其他形体运动门类相比较,舞蹈的呼吸不仅有实用价值——生理需要,而且具有表意和审美功能。”①按照舞蹈表演中呼吸方式和情绪表达,鼻部呈现出的具体形态主要有6种(见表3)。
   三、舞蹈表演常用的面部表情示例
   参照保罗·艾克曼的“微表情”研究成果,本文将舞蹈表演中常用的面部表情划分为六类。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对舞蹈一级演员王小燕有这样的评价:“用眼睛在说话,用心灵在舞蹈。”其凭借舞蹈诗剧《关东女人》,获第三届全国舞剧汇演女主角奖。    (一)愉悦
   愉悦类的面部表情,占据了舞蹈表演情绪表现的半壁江山。塑造愉悦类面部表情的基本技法是:嘴角向两侧扩张并向上提,眼睛稍眯,鼻翼稍提(如图1)。根据愉悦程度的不同,嘴角扩、提的程度逐渐加大,可分为微笑、中笑、大笑、狂笑、傻笑等。
   (二)悲伤
   悲伤是与愉悦相对的面部表情,在失孤、怨恨、离别等舞蹈表演情绪中常用。塑造悲伤类面部表情的基本技法是:眼部为平视或俯视,眼神晦暗无光,嘴角水平或向下(如图2)。哭泣是悲伤的最大化,各部位做到极致,即紧闭双眼、嘴角向下、颏部上提,并伴随短促呼吸。
   (三)憤怒
   人们经常用咬牙切齿来形容愤怒,愤怒是舞蹈表演中常用的一种情绪。塑造愤怒类面部表情的基本技法是:眼睛瞪大,眉头紧锁趋横向,鼻孔张开,嘴唇紧闭且变窄(如图3)。与其他情绪相比,愤怒要求演员面部表情转换的速度更快、强度更大。
   (四)恐惧
   舞蹈表演中的恐惧,与现实中的恐惧差别较大,一般多在恶势力出现、面对危险等规定情境中发生,因此更考验演员“逢场作戏”的能力。塑造恐惧类面部表情的基本技法是:瞳孔放大,白眼球增多,眉呈反弓状,嘴部微张或大张,鼻翼稍提(如图4)。
   (五)惊讶
   惊讶,一般将舞蹈表演的情节设定在意料之外。惊讶的情绪持续时间是短暂的,后面一般接愉悦、悲伤、愤怒等情绪。塑造惊讶类面部表情的基本技法是:瞳孔迅速放大,眉毛抬起,嘴巴向下张开同时深吸一口气屏住形成瞬间的相对静止状态(如图5)。
   (六)厌恶
   厌恶也是舞蹈表演中常用的一类情绪表达,一般在舞剧情节中较为常见,多做戏剧性处理,用于情绪的转化,暗示情节的转变。塑造厌恶类面部表情的基本技法是:目不转睛,紧皱鼻子,眉头向鼻根拉的同时上嘴唇向上拉,嘴唇紧闭嘴角向下(如图6)。
   四、面部表情在规定情境中达到情技统一
   形与情合,技与意合。将面部表情进行“整合—拆开—整合”,目的在于通过技法教学的启发,使学生逐渐领悟塑造面部表情的可贵之处,体验并表现情感的自然流露与技法的娴熟应用相统一的舞蹈表演的审美境界,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应秉持贵在得法的理念因材施教。
   (一)规定情境是舞蹈表演完成的依据
   舞蹈表演中规定情境的提法,也是借助戏剧表演所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规定情境“指的就是剧本的主题,剧本依据的事实、事件,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条件、演员和舞台监督对于剧本的解读,舞台调度、制作、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灯光和音响效果等,演员塑造角色时所给定的情况全部都要考虑进去。”①这里面既包含了舞蹈表演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内部要素,又涉及了音乐、灯光、服装、道具等与舞蹈表演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可以说没有不在规定情境之中进行的舞蹈表演,也没有不在规定情境中表演的舞蹈。规定情境作为舞蹈表演完成的依据,更是塑造面部表情的依据。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的舞蹈《为了母亲》里,舞蹈一级演员沈培艺成功塑造的“中华母亲”的形象,即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发起抗战,无数中华儿女英勇斗争、拼死杀敌的规定情境中完成。
   (二)情技统一是塑造技法追求的意境
   舞蹈表演中塑造面部表情的技法绝非程式化的规定操作,内心情感与表演技法相统一,才是技法应用的最高境界。现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对艺术作品的意境做过专门的探讨,“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介乎于二者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①舞蹈的意境专指舞蹈表演中的情调、境界。“情感与技术的统一,以情感统领技术,是构建舞蹈表演训练体系的预期目标。”②面部表情是由内而外发生的,如果只采用特定程式化结构来反映内心的方式,对于舞蹈表演而言就本末倒置了。塑造面部表情的技法只有与思想情感相统一,才能超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匠艺”,避免形式主义,避免故作姿态,成功进入舞蹈表演境界之中。
   (三)贵在得法是教学有法实践的理念
   塑造面部表情技法的完成有赖于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内在的发展规律,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有着鲜明的运用方式。“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方法运用上能够做到随机应变。”③]舞蹈艺术形象的塑造,并非一种心态或情绪可承担的,随着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面部表情也随之呈现不同的状态,加之学生情况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此时实用主义为我们打开了闸门,孔子讲的因材施教,也暗含着贵在得法的原则。在舞蹈表演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塑造面部表情的技法,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择教法。单一情绪训练是一种方法,如训练笑,可以从不同特点的微笑、大笑、苦笑、嘲笑等入手。情绪对比训练是一种方法,如开心和悲伤、喜欢与厌恶、从容与激动等。相似情绪训练也是一种方法,如惊奇与惊讶、害羞与腼腆、伤心与灰心等。多重情绪训练还是一种方法,如悲中带喜、喜极而泣等。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够提升学生塑造面部表情技法能力的教学法,就可以应用于实践。
   五、结语
   舞蹈表演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思想情感,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国际标准舞等莫过如此。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绝不会完全水到渠成、自然发生,特别在教与学的阶段,学生的艺术体验、文化浸润、人生阅历等尚不深厚,决定了他们不能像成熟演员一样在规定情境的舞蹈表演中做到情技统一。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面部表情塑造技法精细化教学加以弥补。教师在舞蹈表演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塑造面部表情的技法,是建立在方法论角度上的微观领域教学法。塑造面部表情的技法并非一成不变,学生实际与作品内涵都决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灵活、合理采用。对有关面部表情的相关概念和实操示例进行汇总梳理,目的仅在于强调易被忽略之处,避免无从下手,为教师施教提供些许参考和启示,为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助力。
其他文献
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乐于参与的,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才能真正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困惑,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这是需要教研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思考研究的问题。笔者以一次教
在资本狂欢中,坚守住价值投资的底线,是投资家必备的道德品质,更是抗击逆势的最后一道防线。南京这座城市沉淀了太多的历史和文化,也孕育了南京本土企业家聪明而灵动、实诚又
对版画艺术语言在信息时代广告视觉表现的应用进行研究,以美术理论学、媒介理论、美学、设计艺术学为理论基础,探讨广告设计中版画艺术风格及手法的再应用与商业行为的内在联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polβ)突变的情况.方法:利用RT-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法,对18例正常宫颈组织和21例宫颈癌组织(Ⅰ~Ⅱ期10例,Ⅲ~Ⅳ期11例)标本中polβ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经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选择,现已发展、演变成为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不同类型的节日———“三月三”。关于“三月三”的起源,传说众多,其中一说与
<正>投资人要比创业者更加坚韧。2016年下半年的一天,天气微冷,红点中国合伙人,也是人人车最早期投资人的张涵与人人车创始人李健见了面,是李健亲自去地铁站接的他。彼时的人
期刊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人高师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但是,在某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部分从事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人员中,仍然存在
“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论坛”是跨界族群音乐文化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盛会。2019年12月13日至15日,在云南艺术学院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
6月6日,中国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成为继韩国、美国、瑞士、英国之后第五个宣布5G商用的国家。  这次颁发牌照比计划提早了至少半年时间。提前发牌,在外界看来,亦是中国在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中抢滩5G的重要信号。  通常,公众移動通讯的迭代周期大约是10年左右,从“大哥大”到移动互联网几乎跨越了30年时间。上次颁发4G牌照是在2013年,而此前市场对于5
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想将牙变美,这个市场就不算太小众。  对美的追求,从古至今从未停止。古有女子用铅粉做遮瑕,以达到美白的作用;今有人们用各种整形方式(打玻尿酸、激光手术等)以瘦脸、美容。伴随着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消费者对美的需求和投资也是大幅增长。《中国美容护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美容护理市场至少还有15?18倍的增长空间,而其中牙齿美白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最重要的美容诉求。爱威白总经理张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