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及儒学的普遍主义立场问题,是儒家政治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以孟子为例,赵璕教授认为道德与政治具有本质一致性,要求道德为政治奠基、政治应成为道德之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及儒学的普遍主义立场问题,是儒家政治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以孟子为例,赵璕教授认为道德与政治具有本质一致性,要求道德为政治奠基、政治应成为道德之善的实现;本文认为,道德与政治本质相异,政治自身的秩序基于利益与权力的多元与制衡,而道德则是自觉的自修自成,两者之间分属不同的界域.在孟子儒学普遍主义的涵义上,赵教授以孔子“作为典范的个体”,表明他以普遍主义作为个体的生存内容;而本文认为,孟子的普遍主义,是作为普遍性的空形式与个体性的具体内容二者的统一.如果昧于普遍性秩序与个体性内容的分梳,虽然赵教授批判苟合强权的特殊主义而坚持普遍主义,但实质上滑入了扭曲或隐晦的特殊主义.
其他文献
江苏仪征刘氏一族的《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历来被认为是乾嘉汉学在《左传》领域的突出代表,是一部用训诂、考证的方法对《左传》进行重新注解的巨著。但是少有人论及该书中
义理之性“概念是由朱熹浙江永嘉弟子陈埴提出和系统阐发的,是对朱熹心性论的推进,也是南宋儒学形而上学化思想进程的重要反映,后来明代心学思想家认其具有性二元论内涵而予
薛甲在黄宗羲《明儒学案》中被归入南中王门.他早年综尚程朱学,为官后转向王学阵营,晚年则提出和会“朱陆”的见解.然而,考察其“朱陆调和”论后可以发现:尽管薛甲不断强调朱
1910到1911年间,日本兴起了致力于强化修身教育事业,具保守主义和国家主义性质的国民道德运动。国民道德论隐藏着以教育敕语为权威的家族国家观向国家至上主义的逻辑脉络。正
作为当代法国社会学大师、最为著名的知识分子,布尔迪厄不仅得到欧美国家的承认与赞许,同时还得到日本学者与中国学者的翻译与介绍,构成了“布尔迪厄在东方”的话语空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