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岛弧的前世今生

来源 :岩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板块的边界是地质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因而它们是当今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依据应力性质的不同,地球上板块的边界类型有扩张的洋中脊、汇聚的俯冲带和调节板块运动差异的转换断层三种。就汇聚型板块边界而言,它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洋-洋俯冲的大洋或洋内岛弧带(Intra-oceanic arc)、洋-陆俯冲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带和陆-陆接触的大陆碰撞带三种。相对而言,大洋岛弧的研究程度最低。传统认为最典型的大洋岛弧——日本诸岛,已不再被认为是洋-洋俯冲的产物,因为已有研究显示它是从亚洲大陆裂解的碎块。根据目前的调查,现今的大洋岛弧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区,以太平洋与菲律宾板块间的Izu-Bonin-Mariana弧和太平洋-澳大利亚间的西南太平洋岛弧为代表。大洋岛弧研究的最重要问题是,洋洋之间如何产生了俯冲。目前多倾向于认为:大洋中的转换断层可使不同时代的大洋岩石圈相互接触,在这种情况下,较老的岩石圈由于冷却时间较长而密度相对较大,因而可下沉而俯冲到较年轻的岩石圈之下。这一模型也被誉为蛇绿岩形成的初始俯冲定律(Subduction Initial Rule,简称SIR)。但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全球还没发现有转换断层转变为俯冲带的实例。更何况,全球大洋中发育如此众多的转换断层,但为何只在西太平洋发育大洋岛弧?本文通过对资料的总结还发现,这些大洋岛弧基本都是从亚洲或者澳大利亚大陆东部边缘裂解的碎块,只是后期的弧后扩张作用使裂解的碎块发生强烈的改造,形成具有类似大洋岩石圈的特点。目前提出的洋-洋自发形成俯冲带的模型并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实际地质事实的支持。但在加勒比海、斯科舍海和阿留申地区,大洋岛弧的出现与洋底高原诱发的俯冲带跃迁或俯冲极性反转有关。因此,板块构造理论中的洋洋初始俯冲模式需要进一步资料的验证。
其他文献
<正>首先,祝贺高职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已经开展了20多年。当年,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专门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什么要成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将来时性的条件分句中的不同动词形式的由来,对条件分句中形式和意义的认知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语法隐喻现象存在于将来时性的条件分句中。当
<正>29岁的道格拉斯·威尔曼是瑞士琉森缆车制造公司的一名数控机床操作工,迄今已有11年工龄。他18岁高中毕业后进入徒工学校,学艺4年,满师后应聘进厂。由于勤奋努力,虚心好
期刊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是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部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师资、生源、课程、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
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目前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教材编写缺乏研究的状况,并简评了《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之译,提出要尽快编写《大学英语
<正>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建立已经十几年了。这项制度的建立,为保证药品质量、促进合理用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增强了药学技术人员的凝聚力,提升了
本文从语法和词汇角度的分析得出英语里的"表里不一"现象还是很多。这无疑加大了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难度。因此,通过本文的分析和例证,进一步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希望
应制诗是奉天子或上司之命而作的诗,其格式庄重典雅,公式化特征显著。应制诗兴起于齐梁时期,在唐前期盛行于高宗、武后至玄宗的开元之时。进入天宝之后,应制诗逐渐衰落,能作
近二十年来,学者们对列宁党建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选取列宁党建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某一时间段进行研究,如十月革命前、十月革命后、新经济政策时期、
随着信息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与普及,中职计算机部分基础课程中很多知识技能学生或已学过或认为简单,如何保证这类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如何提升这类基础技能课程的实效性,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