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透X线异物放射诊断价值的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透X线异物在儿科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3年7月——2012年8月间接诊收治的83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的详细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分析X线检查的正确率。结果 患者支气管异物的种类主要为成形食物及塑料制品。其中成形食物73例,占总例数的87.95%,塑料制品10例,占总例数的12.05%。且位于右侧支气管的有48例,占患者总数的57.83%,位于左侧支气管的有35例,占42.17%。在X线表现上多数表现为纵膈摆动、肺气肿或肺炎。此次研究中有78例表现为纵膈摆动,占93.98%;有69例表现为肺气肿,占83.13%;表现为肺炎的有36例,占43.37%;还有15例表现为肺不张,占18.07%。结论 临床中通过患者胸部正位片还有胸部透视,并参照患者病史能够及时对支气管异物做出诊断,并及时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挽救患儿生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儿科;支气管异物;X线;诊断价值
  在儿科中,支气管异物属于一个常见急症,并且在低年龄儿童中此病更加多见。有报道支气管异物在3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70%[1]。低龄儿童之所以常发生支气管异物,与这些儿童年龄小,吞咽功能差有很大关系,同时与儿童天性还有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看管有很大关系。如果异物不能够得到及时诊断治疗,或者异物体积大,会给患儿生命带来极大威胁。因此临床中及时准确对支气管异物做出诊断,治疗临床进行针对性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因为儿童年纪小不配合等因素使得这种支气管异物,特别是透X线的支气管异物在诊断上还存在一些困难。为了提高支气管异物的诊断率,我们对我院2003年7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异物患儿的详细资料,进行了系统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儿科在2003年7月——2012年8月间共接诊收治支气管异物患儿83例,患者的详细资料如下表所示。如表所示,男52例,女31例;患儿年龄范围在5个月-14岁,74例为3岁以下患儿,占患者总数的89.16%;且异物位置多位于右侧支气管,有48例,占患者总数的57.83%。多数患者有异物吸入史。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主要是呼吸困难、呛咳,有些患者在检查中发现有呼吸音降低,还有少数患者出现发热等表现[2],见表1。
  1.2 方法 将胸部透视及正位片联合起来对上述患儿进行详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并结合手术确认异物种类进行对比,比较X线检查在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正确率。上述患者中有80例在全麻状态对患者经过硬支气管镜成功将异物取出,另外三例通过气管切开的方法取出了异物。所有的病例,异物种类都得到了手术证实。
  2 结 果
  2.1 患者异物种类统计 见表2。
  2.2 X线表现 在X线显示上,这些支气管异物患儿主要表现为:肺气肿,纵膈移位,或者横隔位置出现变化,横隔活动有减弱,还有患儿在X线检查中显示为肺炎或者肺不张。在此次研究的83例病例中,有78例表现为纵膈摆动,占93.98%;有69例表现为肺气肿,占83.13%;表现为肺炎的有36例,占43.37%;还有15例表现为肺不张,占18.07%。
  2.3 异物位置 上述的83例异物位于右侧支气管的为48例,其中22例位于为右主支气管,11例位于中间支气管,8例位于右下叶的支气管,还有7例位于右上叶的支气管;异物位于左側支气管的为35例,其中23例位于左主支气管,8例位于左下叶的支气管,4例位于左上叶的支气管。
  3 讨 论
  3.1 发病特点 通过文献研究还有此次实例研究中,我们发现支气管异物在儿童中高发,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属于疾病的高发年龄。之所以在婴幼儿中高发主要与婴幼儿的天性有关,婴幼儿本身有将手中物品放嘴里吮吸的天性,加上婴幼儿年龄小,吞咽功能还不是很健全,如果他们在吮吸东西时被逗笑或者逗哭,此时嘴里的东西很容易随气流被吸入到气管或者支气管中,从而形成气管或者支气管的异物。此次研究的83例病例中,有74例属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占全部病例的89.16%,患者在临床多是以呛咳、呼吸困难为主,有些患儿可以继发出现肺部的感染,出现发热或者呼吸音减弱等症状[3]。此时患者需要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救治,否则,异物长期堵塞在支气管,会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严重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支气管异物的发病率在农村要远高于城市,这是因为农村工作压力大,对孩子疏于照顾有直接关系。
  从异物在支气管的堵塞位置看,位于右侧支气管的较多,这与支气管的解剖特点有很大相关性。本次研究的83例病例中异物位于右侧支气管为48例,占总例数的57.83%,位于左侧支气管的有35例,占总例数的42.17%。这样的研究结果同学者公布的结果比较一致。
  从异物的种类分析,成形食物占有绝大部分,并且多发生在婴幼儿吃饭的时候发生,属于在孩子吃饭时,婴幼儿被逗笑或者逗哭时出现,还有些是因为孩子边吃边玩耍导致。本次研究中有成形食物73例,占总例数的87.95%,其中34例为花生米,23例为黄豆,7例为葵花籽还有9例为玉米;塑料制品10例,占总例数的12.05%。其中6例为塑料笔帽,4例为橡胶粒。这样的结果给了我们很大启示,鉴于婴幼儿吞咽功能不健全,因此在吃饭时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边吃边玩,也不能在吃饭时逗骂孩子,让孩子安心吃饭,并且对于大粒的花生、黄豆这些最好进行适当的粉碎或者煮烂后再让孩子服食,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支气管异物的发病率。
  3.2 诊断的依据 对于支气管异物主要通过X光片来诊断,并且在诊断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病史,但是临床中这些患者年龄小,对疾病不能正确表达,并且在检查有些还不是很配合,这些都给病情诊断增加了难度。所以临床中检查医师应该主动询问婴幼儿异物吸入史的情况,并结合胸部透视还有临床肺部的听诊对疾病进行确诊。临床中支气管异物患者在听诊中,两侧肺部的呼吸音常不对称,患侧肺部呼吸音常明显减弱,并且在X线检查中多表现为纵膈摆动、肺气肿、肺炎或者肺不张[4]。此次研究的83例病例中,有78例表现为纵膈摆动,占93.98%;有69例表现为肺气肿,占83.13%;表现为肺炎的有36例,占43.37%;还有15例表现为肺不张,占18.07%。并且有一半以上的患儿患侧呼吸音减弱。并且研究的这83例病例中有77例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这77例在X线上均出现了明显的显示,没有患儿有漏诊出现。而异物吸入史不明显的7例患者中,有4例最初是诊断为肺炎,2例最初诊断为哮喘,经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并确诊为支气管异物,经过手术成功取出异物,患者症状缓解。
  所以在临床中一定要结合患者病史及胸部透视还有正X光片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减少患者漏诊率。还有些学者在研究指出对于胸片X线显示为阴性的患儿可以通过CT做进一步的确诊。但是本人认为对于那些异物吸入不到两周的患者,这个时期异物在支气管中还没有形成完全的包裹,此时气管中的异物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位置上的变动。因此这个时期还是慎重做CT的检查为好,以免异物下降给患儿造成严重生命威胁。
  总之,对于支气管异物,临床必需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针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医生必须详细了解患儿异物吸入史的情况,并且及时参照胸部正位片及胸透结果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及时确诊,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手术治疗,这样才能够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参考文献
  [1] 刘丽君,贾喆,张海斌.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诊断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1,(07).
  [2] 赵仕懂.16层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1,(02).
  [3] 何小川,罗新.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CT诊断(附12例内镜报告)[J].中国医疗前沿,2011,(10).
  [4] 吴火木.小儿呼吸道阴性异物的影像学诊断与回顾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5).
其他文献
牛顿也称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之上.对于今天的医学研究者,任何新的研究计划也都应该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尽管这一问题早在2005年已经引起重视1-2,但大量研究显示,研究者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1例儿童出血相关性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血性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反复咳嗽、咯血为首发症状,有先天性心脏病基础,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柱状扩张,经支气管镜检查吸出血型管型,证实为血性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女性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治疗后患者咳嗽咳血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对于临床上反复出现咯
1心理护理  1.1心理护理的定义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更是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
期刊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日益提高,总发病率3/1000~20/1000,年病死率35%~45%.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
骨修复是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并合成胞外基质,不断钙化、骨化的过程.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骨修复的机制研究取得了进一步进展.现已明确,多种
期刊
过敏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有荨麻疹、皮肤瘙痒、胸闷、腹痛、过敏性休克等。有文献报道,过敏可引发冠脉痉挛或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类似疾病被命名为Kounis综合征。在此报道1例严重过敏反应后发生心肌损伤的患儿,过敏发生时患儿心电图出现下壁导联的ST段压低,心肌酶升高,经抗过敏、营养心肌等治疗后好转出院。通过对该病例的讨论,希望同大家一起深入学习Kounis综合征。
【摘 要】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我科对2013年6月7号厦门BRT公车纵火案中的9名危重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结果:通过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准确、及时、直观、连续地反映了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为这批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治疗及补液方案起到重要指导意义。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烧伤;有创动脉血压;护理  烧伤往往导致
期刊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时临床上经常使用硝酸甘油,包括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但应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如患者血压过低(收缩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