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可靠性与经济性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建筑工程领域出现两个互相对立,并且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矛盾:建筑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在实践中公众往往关注的是建筑的可靠性问题,而开发商以及施工单位则常常过分关注建筑的可靠性,导致了当前建筑工程领域公众与开发商、施工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做深入探讨,希望找出建筑工程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平衡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建筑可靠性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可靠性;经济性;现状
  Abstract: the curr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re are two opposite to each other, and growing concern about contradiction: the building reliability and economy. In the practice of public tend to focus 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buildings, and developers and construction units are often too much focus 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building, caused the curr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field with the developers, the public construction units conflicts of interest between constantly. In this paper,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economic depth, hope fi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reliability and economy, and feasible to improve build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Reliability; Economy; statu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可靠性的相关概念
  在汶川地震等重大事故发生后,有关建筑工程的可靠性问题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话题。但是在实践操作中虽然在施工技术方面已经能够比较有效的解决建筑的可靠性问题,但是许多施工单位并没有给予重视,而是偏向于建筑的经济性方面,于是在实际中出现了一些原本不应该出现的重大事故。目前许多学者也对可靠性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例如,陈高峰对于实际中的结构设计规范,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式,给出了新的结构可靠性设计表达式。卢守东针对中国现存的建筑工程可靠性问题,设计出可靠性管理的概念,指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但是对于如何合理的把握住建筑工程施工时建筑的经济性以及可靠性,发现经济性与可靠性的平衡点,迄今为止,还缺乏专业的研究。
  我国《工程结构设计可靠性统一标准》规定了有关建筑结构的基本功能:1,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2,有效承受在施工以及使用时候发生的各种作用。3,发生火灾的时候,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足够的承载力。4,具备足够的耐久性。5,在发生撞击、爆炸等偶然性事件的时候,建筑结构要具备持续的稳定性,不会发生于起因不相称的结果,避免连续倒塌的现象出现。在以上的五项基本功能中第二、三、五项功能主要是对建筑安全性的要求。第一项是对建筑的适用性的要求。第四项是对建筑耐久性的要求。因此,有关建筑的可靠性主要包含了建筑的安全性、功能适用性以及工程的耐久性。[1]
  二、当前建筑工程可靠性现状
  (一)有关勘察设计方面的深度不足。虽然理论上讲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工程就一定要在工程勘察设计初期做好有关的工程风险识别工作,并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是因为仿真虚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一些设计单位很少进行相应的实地勘探工作,直接导致实际中出现勘察、设计与现场不一致的情况。
  (二)忽视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能。建筑工程的耐久性主要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与建筑的使用时间密切相关,较之建筑结构的承载力极限更为复杂。但是当前我国的有关建筑结构的设计以及相关的规定并没有对诸如建筑工程中有害化学物质侵蚀以及干湿等大气侵蚀环境下的建筑的耐久性进行详细的规范。
  (三)施工阶段的可靠性缺乏保证。作为保证工程可靠性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的材料质量以及工艺质量是建筑工程可靠性的基础。而在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施工单位将减少工程成本放在首要位置,而不能有效的兼顾到工程质量。为了确保项目中标,就采取以最低价进行竞标,在施工中则牺牲工程质量的方式获取利益,使得当前工程可靠性风险无处不在。
  (四)使用阶段建筑工程的可靠性缺乏有效维护。例如,在2008年在四川宜宾发生的桥面坍塌事故,就是由于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测以及维护,从而导致桥面与主拱间的吊杆出现了锈蚀的现象。[2]
  (五)在有关质量标准中,可靠性指标太少。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至高奖项是鲁班奖,其规定评选对象一定要是竣工后一年的工程项目,这就較少关注建筑工程的耐久性与可靠性,同时涉及到工程机构部分,不能够给予相应的参考标准。
  三、建筑工程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关系
  因为在实践中,施工单位与有关的建设单位往往将整个建筑的经济性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对于一般建筑而言,建筑工程的可靠性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假定建筑工程处于初始阶段的经济性较高,可靠性较低,在建筑工程的可靠性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后,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得以提高,经济性下降。因此,建筑工程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成反比的关系。由此可以发现建筑工程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主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出现一种可靠性很低,经济性较高的现象,而如果要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就必须在工程施工的前期做好有关勘察设计、施工阶段以及后期维护的成本,就会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提高,经济性也就随之降低。[3]
  四、建筑工程的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平衡
  当前建筑工程领域的可靠性问题很突出,有关可靠性管理水平较低,如何在建筑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这个角度对建筑工程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在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做详细的探讨,促使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从长远的角度对待工程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所谓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是在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使用一级最终的拆除阶段所消耗的总费用,其成本一般可以表示为CQ=Ct+Cg+Cs+Cj+Cy+Cb。其中,Ct是土地成本。Cg是前期规费。Cs是建筑施工成本。Cj是项目开发间接成本。CY工程运营费用。Cb是项目维修以及保养的费用。按照有关工程可靠性的概念以及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组成,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对于建筑工程的可靠性投入,主要涉及到建筑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因此,其相关的成本主要是施工成本以及维修与保养成本。除全寿命周期成本外,还要考虑到过度追求建筑工程经济性时候可能发生的可靠性事故的发生率p与由于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对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产生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与建筑工程的可靠性有关的费用是Z=CS+Cb+pL。其中p是可靠性事故的发生概率;L是产生的事故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社会产生的损失之和。[4]
  伴随着建筑工程的可靠性的不断增加,就要相应的投入更多的成本,这个时候,Cs就会不断的增大,同时有关维修保养的费用Cb就会不断的下降,有关可靠性事故产生的概率p也会大大的得以降低,相应的由于事故引发的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损失以及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L也会极大的降低。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在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内,有关可靠性的费用Z相应的由于可靠性的不断增加,而大大的减少。当有关可靠性的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维修保养费用C与事故发生率p以及由于事故引发的经济损失L的乘积会小于可靠性的投入,这个时候,可靠性费用的投入将会增加,因此,理论上,Z存在最小值。如图所示:
  其中,ZO是建设单位所追求的最小费用。CO是此时的可靠性投入,在这个时候,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投入成本与可靠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Cb、pL都与施工成本密切相关。由此,可以假设f(CS),p=g(CS),L=h(CS)。Z对CS。求导,得出=1+f(CS)+g(CS)L+ph(CS)。;令=0,按照Cb、p、L的关系能够得出ZO时候的CS。这时候工程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之间达到均衡。
  五、结语
   当前由于公众有关建筑工程可靠性的意识较低,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不注重长远利益;有关可靠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管理理论滞后;相关管理资金不能及时落实等不良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建筑工程可靠性方面有着不少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建筑工程可靠性的现状,对建筑工程的经济性与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希望找出其中存在的平衡点,以期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魏松.桥梁结构耐久性与安全性问题的探究[J].工程质量,2010(12)
  [2]陈高峰.由“日本大地震”引发的中国工程可靠性以及管理问题的研究[J].工程管理学,2011(01)
  [3]GB50153—2008.工程结构设计可靠性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李继筠.建筑工程可靠性研究[J].工程管理学,2012(0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 尊重自然“,“延续传统”正在成为今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主流,宏村这样的传统村落规划,对现代建筑与规划设计的借鉴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传统,水系,宏村  Abstract: the "respect for nature", "continued the tradition" is becoming a fu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architecture
期刊
摘要:灌注桩能适应地层的变化,无需接桩,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压和噪音小(一般情况),适用于建筑物密集区使用。但其操作要求严格,施工后应有一定的养护期,不能够立即承受荷载。灌注桩施工工艺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文详细介绍了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与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  关键词: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Abstract: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stra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建筑规模日益扩大,高层建筑的发展也迅速加快。 然而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就技术而言,难得相对较大,施工通常比较复杂,对高层建筑的技术研究是专家和学者所热衷的。本文从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基础施工技术、施工技术要点、国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模板;钢筋;混凝土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 construc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节约型和生态型的城市建设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详细阐述生态城市规划与绿化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和绿化的作用、城市规划和绿化的现存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优化措施和城市规划和绿化的原则等。  【关键词】:生态城市 规划和绿化 功能和作用  【 abstract 】 : with the high speed develop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工程施工的各阶段合理有效地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缩减项目成本,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占据建筑行业领先地位,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indus
期刊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施工工艺,其中包括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预制块砌筑、碎石过渡层回填与压实以及沥青混凝土的浇筑等,为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的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浇筑;沥青;混凝土;心墙;工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core wall in
期刊
摘要:GPS技术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精确度高、速度快以及不要求点间通视等,使其成功的应用于道路勘测领域中,并且对传统的野外测量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必将显著的提升我国的野外测量技术水平。本文主要着眼于当前道路勘测领域中GPS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道路勘测作业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GPS;道路勘测;前景;应用  Abstract: GPS technology has th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时代的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得到普及,人们对其造型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作者基于多年关于高层建筑造型设计的实践经验,从影响高层建筑造型设计的因素及其相关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浅谈,以期在实际应用中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造型设计;相关应用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
期刊
摘 要:城市道路的绿化是城市公共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章从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和作用,城市道路绿化的总体要求与规范,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和道路绿化的种植设计,以及现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充分的说明了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性。强调加强城市道路绿化,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Pick to: urban roa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代交通体系对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影响以两者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建立、发展基于现代交通体系支撑下的网络化城镇体系。提出构建以大容量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共交通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实现高密度混合型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推进紧凑型大都市区或城市连绵带的建设,以局部的紧凑换取全局的松弛,实现土地、资源环境的高效利用,形成大聚大疏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关键词]城镇体系交通体系网络化  [p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