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拷问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汶川大地震后,无论是地方或中央台播出的晚会,反映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主题的艺术作品,有许多创意新颖、思想深刻,堪称精品。其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总是在一个个故事、现象的背后,深刻的挖掘人的思想灵魂,打动观众的心,引发情感共鸣。
  [关键词]灾难 人性 艺术特点
  
  引言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但它在人们的心里却铭刻下永久的特殊记忆。从后来的许多电视播出的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那一幕幕山崩地裂、生离死别瞬间的颤栗惊悚的场面,听到那来自废墟瓦砾下生灵的痛苦呻吟。危难时刻,人性的道德高尚与卑俗都暴露干光天化日之下,令人疑问、思索……
  
  一、新颖独特的艺术重现灾难降临,展示人性的原貌
  
  (1)危难时刻,独特的台词对白。“活着,就有希望,要不惜一切代价,争分夺秒抢救被压在废墟下的生命,决不放弃!”。这是台词。象标语口号似的略显生硬的台词对白。我们平时的戏剧小品总是强调少用空洞说教的台词,多来一些隐喻、含蓄,富有艺术哲理、趣味,令人思考玩味的台词语言。然而,在表现那种突如其来的天灾大难的紧要关头,在生命与死神争抢时间的危难时刻,谁又能说这样的铮铮誓言,不是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英雄们的思想、言行的真实写照呢?他们不仅这样想、这样说,更是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气吞山河的豪迈誓言。
  (2)独特的艺术造型,无限的想象空间。CCTV-1在这段时期时常会出现一组以表现大灾面前,人与天灾,生与死的抗争搏斗的场景。之所以感觉非同一般,是它将一系列内容相关但又可以分成若干小标题的现场拍摄的图片,按照灾难、生死、悲恸、时间、希望等不同的标题,去掉这些图片中的背景,在色调、结构、音乐、音响等方面加以重新调整布局,使其由平面变为立体,突兀呈现在观众面前,类似目前流行的真人行为造型艺术。给人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拓展的想象空间,极大地触动了人的心灵深处。
  (3)纪实性的真实与艺术的完美交融。汶川地震期间。从中央到地方。举办了许多抗震救灾,奉献爱心的文艺晚会。那首经典老歌《爱的奉献》又重新唤起人们的颗颗爱心,大家以捐款捐物等各种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问候与支援。在晚会的现场,一些灾难的亲历者也以演员的身份加入到节目中,CCTV1播出的《向祖国汇报》大型文艺晚会,其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同为警察的父子。地震突发时,老父亲首先抢救的是群众,最后才找到遇难儿子的遗体,从儿子身上摘下警徽,又投身救援中去。舞台上,当老父亲——北川县公安局副局长李跃进随着低沉哀伤的音乐慢慢转身再次凝望大屏幕上儿子英武的面容时,再也控制不住悲伤,老泪纵横,观众此刻无不为之动容,背景音乐也推向高潮,连一向沉稳内敛的主持人白岩松也激动地与这位英雄的警察父亲相拥而泣……,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画面转向了那举起小手向解放军叔叔敬礼的娃娃:那协助老师一起。多次冲进随时会被震塌的教室抢救同学的小林浩;那不顾个人生死安危抢救病人的白衣天使;更有那大难当头,用自己身躯奋不顾身掩护学生的老师……。亲历者的现场讲述。纪实性与艺术性的有机交融,使人们痛定思痛,生命、价值、崇高、人性的美与丑这些突出的字眼在观众的心底久久思索萦绕。
  
  二、艺术的深刻感人,源于对人性的拷问
  
  艺术源于生活,用艺术的光影声响再现那场罕见的地震灾难,那生灵蒙受巨大死亡伤痛的悲惨…一。这也许并非难事,然而如何透过那场灾难现实的背后,挖掘它给无数人所造成的肉体和心灵的伤痛,寻找到那种生死攸关时刻,有的人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崇高:有的人苟且偷生,自私自利的卑贱造成强烈反差鲜明对比,从而深刻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对生命、价值、崇高、卑贱、勇敢、坚强等平日里只停留在字里行间、普通话语的词语更深切的疑问思考、认识和体味。而这正是灾难艺术的灵魂。纵观这个时期,无论是地方或中央台播出的晚会,反映这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主题的艺术作品,有许多创意新颖、思想深刻,堪称精品。其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总是在一个个故事、现象的背后,深刻去挖掘人的思想灵魂,打动观众的心。引发情感共鸣,灾难艺术之特别归结于灾难发生的背景,生动精彩于对生命价值和人性的拷问。
  
  结语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眼泪、痛苦、悲伤:时间可以记住一切,勇敢、无私、坚强。形式手段是艺术的载体,内涵灵魂才是艺术的根本。通过艺术我们听到、看到了灾难发生的过去、现在,更将引发继续深刻的思索,这也是艺术魅力的真正价值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画的点和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点或线条,它具有特殊的品格和丰富的内涵。中国画中的线条本身已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和装饰化了的艺术手段,对中国画来说,线条这一艺术形式的运用对造型、抒情写意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产生着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线条 骨法用笔 抒情写意 精髓    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上,国画线条作为艺术形式美以及国画线条对艺术美的创作所起的重大作用,都曾十分显著地表现了我
【摘要】以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文人饮酒的开端,作为其中典型的阮籍更是与酒有着难解的情缘。然而,与此不相对应的是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涉及酒的却仅仅只有两篇而已,这耐人寻味。从阮籍作咏怀诗的目的,酒在其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他的思想变化等方面大致可看出他诗中无酒的几点原因。  【关键词】阮籍 酒 苦闷 咏怀诗 突围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到:正始名士服药,竹林名士饮酒。作
摘要 电影离不开音乐,音乐在电影叙事、情感营造方面,给人们联想和定性。《海上钢琴师》中,故事世界的音乐作为叙述者和情感代理的功能性代表,本身既是内容,又是音乐,脱离了单独配乐的孤独,增加了电影的丰富性。本片正是利用了音乐和电影空间的这些特点,利用故事世界音乐的表现力和造型感,成功地塑造了1900这个海上钢琴师的形象。  关键词 故事世界音乐 爵士钢琴 情感营造    一、音乐背景    电影描述了
摘要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色彩文化的设计,色彩设计为汽车设计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影响汽车色彩设计的因素很多,但基本上可以看出影响其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三个,即消费者因素、汽车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从《谁与争锋》、《蝙蝠侠》、《本能2:嗜险》、《正义先锋》、《毕业生》、《警网铁佥刚》、《速度与激情》、《疾速60秒》等电影中展现的汽车,探讨上述三个因素对汽车色彩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摘 要】 “手办”可以说是玩具与雕塑的结合体,是借用雕塑造型语言来诠释流行文化的直观体现,更是精英文化与流行元素结合的成功范例针对大学教育中的“手办”形式的雕塑创作模式的教学研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手办 雕塑 动漫 造型    “手办”可以说是玩具与雕塑的结合体,是借用雕塑造型语言来诠释流行文化的直观体现,更是精英文化与流行元素结合的成功范例。“手办”的意义来自
【摘要】中国进入当代社会,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精神视野。当代女导演以自身的情感心里,凭借电影作品来传达女性独有的经验与世界。本文主要从女导演在题材的突破、社会文化语境以及独特的文化视角三个层面上展示出来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来分析,为中国女性的真正解放开拓新的精神视野。  【关键词】女导演 女性意识 电影文化    建国后,女性在政治上、法律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男性在他们的领地上给了女性表面上的平等。被
[摘要]白人文化冲击不仅造成了《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黑人文化的迷失以及心灵的扭曲,也最终导致了佩科拉精神分裂的悲剧。它告诫读者:如果以白人文化作为价值取向,迷失黑人自身文化,只能造成人生的悲剧,对深受白人文化标准戕害的人们来说,佩科拉的悲剧迄今仍具有极为深刻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 文化冲击 黑人心灵 探析    《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1970)的问世,是黑
[摘要]被称为“日本新影像作家”的岩井俊二在2004年导演了一部与以往作品风格不同的影片——《花与爱丽丝》。很多人观后认为这是一部轻喜剧,的确,从这部影片中唯一确定的男主角宫本雅志的两次晕倒上看,不论是表演风格还是剧本本身的创作,都有令人发笑的地方。然而,通过135分钟不间断的唯美画面以后,依然是从《情书》中延伸出来的、绵绵不断的忧伤,为什么青春离不开这些词语?  [关键词]友情 初恋 谎言 隐痛
摘要 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大话西游》、《星光灿烂猪八戒》、《画皮》等存在着对原著的误读和悖离,从而使原著与改编的关系渐行渐远。在名著的改编中应遵循什么原则,才能保留原著的精髓,是摆在改编者面前严肃和慎重的问题。  关键词 《画皮》 意旨悖离 改编原则    根据名著《聊斋志异》改编的新版电影《画皮》,上映不到三周,票房即达2 5亿元,“成绩”颇丰。不过,该片导演陈嘉上在接受某杂志采访时。坦言自己对中
[摘要]《生活是美好的》是以二战时期纳粹大屠杀为背景的一部带有荒诞色彩而又令人悲喜交加的优秀影片。影片极为大胆的创新之处在于其超常规的叙述手法的运用,即采用了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和寓言化的手法,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黑色幽默 寓言化    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唤起人们对二战时期纳粹残酷屠杀犹太人罪行的回忆的影片《LifelS beautiful》,是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特·贝尼尼于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