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永 为了首都路畅民安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l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份的北京,烈日炎炎。任素永执勤归来,携裹着扑面而来的闷热气息。持续的高温天气下,他身上笔挺的制服,皮鞋,帽子,依然一丝不苟。只有脸颊上方两块清晰的晒斑,那是长期在烈日下工作的无声印记。
  任素永是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区交通支队前门大队的副大队长,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说着一口流利的绕着弯儿的北京话。他身上有着大多数交警共同的特质:挺拔,干练,为人爽快。鼻梁上驾着的那副眼镜,更为他平添了几分亲切。
  今年刚刚不惑之年的他,却已经在交警岗位上挥洒了十九年的光阴。十九年来,他热爱交通管理事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曾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等荣誉,并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
  身为交警,任素永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问我,北京交通有戏没戏?我毫不犹豫地说,您放心,北京交通肯定会治理好!但现在是最艰难的时候,几十年的积累到了这一时刻。现在大家都提倡‘中国梦’,作为交通警,我的梦想就是希望北京路畅民安!”
  “活的红绿灯”
  也正是基于梦想,任素永走上了十字路口的三尺岗台。
  任素永出生于大兴区榆垡镇。由于村子毗邻106国道,他打小便经常看到身着制服,英姿飒爽的交通警察查处过往的违章车辆。从那时起,成为一名交通警察便成了埋在他幼小心灵深处的梦。
  在梦想的激励下,1994年,高中毕业后的任素永报考了北京市公安局,并被顺利录取,分配到当时的崇文交通大队前门中队,展开了他的交警生涯。
  他清楚地记得,上岗第一天,他被安排在前门城楼附近的交通岗值勤。“当时是寒冬,天安门广场没有遮挡,风一下子就能把皮衣打透,”20多岁的大小伙子,愣是“快被冻哭了”。而到了夏天,北京的“桑拿天”更是难以忍受,但任素永凭着一股吃苦劲头儿,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认真地打着手势,疏导车流,有着“交警情结”的他,心中涌动着对工作的热爱。
  意识到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源于一次执勤中的冲突。那天,任素永和往常一样站在岗台上指挥交通。这时,有一辆小公共汽车在路口停车上下乘客,他便上前礼貌地将车拦下,敬礼,没收了司机的驾驶本及行驶本进行处罚。司机气急之下朝任素永的胸口上重重地捶了一拳,将证件抢夺回去要开车离开。虽然后来司机得到了应有的处罚,但血气方刚的任素永却一时接受不了这个打击。“交警不应该是很威风的吗?我都穿着警服呢,怎么还被欺负!?”
  有一段时间,任素永情绪消沉。“后来指导员、队长都给我做工作,在他们的教诲下,我的心结也渐渐打开。其实,这只是成长中的一个小插曲,以后的工作中,也经常碰见这样那样的委屈。但我一直都记得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想通之后的任素永不仅坚持了下来,还在北京拥堵的大难点——崇文门三角地的交通治理上做出了贡献。
  崇文门路口曾经是北京市的堵点之一,这里路口畸形,小商小贩聚集,交通状况混乱。1998年,任素永调到崇文门三角地路口执勤。慢慢地,经常通过这个路口的司机和附近的居民都知道了这里有一个跑着执勤的交警。
  “说实话,开始我也没跑,是给逼出来的。走路和跑步虽然只有七八秒钟的差距,但是如果赶不上,该放行的没有放行,交通就容易出现混乱。”
  任素永治堵不仅靠动腿,也靠动脑。上岗之初,他从查找堵源入手,走访公交车队和周边单位20多家,为了做好基础的数据统计,任素永下岗后用皮尺测量道路宽度,用照相机拍摄实际情况,还到办公室上网查询交通流量数据。为了掌握交通设施规划知识,他向北京交通工程研究所的专家学习讨教。慢慢地任素永摸透了三角地路口的复杂性:这小小路口居然隐藏着21处交叉冲突点和4处交织冲突点,于是他精心绘制了《三角地路口交通冲突分析图》。
  堵因找到了,任素永就琢磨疏堵的方法。他摸索出一套两岗配合的“四勤四看”疏堵方法。“四勤”即:眼勤看、腿勤转、话勤喊、勤指挥。“四看”即:一看时段保证重点;二看信号把握时机;三看苗头制止越线;四看意外及时通报。去往北京站的公交车越来越多,任素永又发明出“卡放结合、交通分离、公交优先、兼顾非行”的新路子。三角地一带的交通秩序彻底变样了:路口机动车通行能力由原来的平均每小时3500辆提高到5100辆,增幅近50%。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到2005年,他和岗组同事一起对路口规划提出9项改进建议,最终有6项被上级采纳。路口改造施工完成后,以前制约路口通行能力的畸形因素被缩小,路口交通流量提高了11%,交通事故下降了24%,交通参与者遵章率提高到99.1%。
  天天走崇文门三角地的一名44路司机说:以前从东便门到崇文门路口短短一公里要用十多分钟,小任来了后,三角地不难走了,一般两三分钟就能通过。常从路口经过的人们由衷地称赞他是“活的红绿灯”。
  传递正能量的“路面”警察
  在任素永看来,交警不单单是指挥交通,只要是路面上的事,发现了都要第一时间介入,因为交警首先就是一名人民警察。
  有一次,中午时分,任素永正在崇文门路口疏导拥堵的车流,一辆夏利突然一个急刹车停在他旁边。一位男同志急急忙忙下车求他帮忙开道去积水潭医院。那是一个小男孩,在妈妈中午做饭时,一不小心滑到锅里去了,胸部以下严重烫伤,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任素永见状马上跟指挥中心汇报,准备警车开道。
  情况刻不容缓。任素永骑着当时单位配给的摩托车,拉响警报,右手拧着油门,左手边打手势示意正常行驶的车辆停止前进。“有的车没心理准备,到眼前了一脚急刹车,贴着我的摩托车停下来了。如果晚一点就能给我撞飞了,”任素永回忆,“当时还真不怕,但等从医院回来的路上再一想,嘿,今天这事还真够悬的!”
  对于像任素永一样的交警来说,马路上的突发事件时常发生,“每当发现事件时,我们要第一时间疏导群众,避免更多人牵扯到事件中去;同时要保持车辆畅通,以便救火车、救护车能够正常到达事发地点进行营救。”   多年来,任素永不仅能够急智地应对突发事件,还凭着一副热心肠,时时处处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有一次,他站岗时发现一辆轿车发动机盖下面冒出青烟,而司机并未注意。他立刻让司机靠边停车,断绝了辅路交通,并向过路车辆借来灭火器,打开机盖紧急扑救。事后赶来的消防员庆幸地说,幸亏扑救及时,否则这辆加满油的汽车很可能爆炸。在执勤期间,他还经常搀扶行动不便的人过马路、帮着抱小孩的妇女叫出租车、送病人去医院……即便是连平常的回答问路,他都一脸笑容,和和气气,希望别人听了“心里暖和”。
  “人在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句温暖的话都是极大的鼓励。现在都在说正能量,如果我们都能够从自身做起,传递正能量来影响身边的人,社会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名交警的使命感
  从警19年来,任素永一直都坚守在马路上,加班、熬夜、艰辛对于他和同事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顶着烈阳,冒着风雨,每天持续站立数小时,长期呼吸汽车尾气……在奥运、非典等国家大事件中,随处可见他们挺拔的身姿,而每逢节假日,恶劣天气,他们又都积极奋战在第一线,保持道路畅通。
  任素永由衷地告诉记者,交警是个高危险、高压力的职业,恳请市民对交通民警有更多了解,更多理解。
  “咱们国家正处在社会转折期,经济快速增长,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包括交通拥堵。1994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北京才约70万辆机动车,现在将近530万辆。所以在交通这方面我们压力确实很大,也在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力,让拥堵尽可能缓解一些。然而治堵并不是交警一方面的事,关系着城市建设等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其中与市民的文明素质以及宣传教育也有很大关系。”
  2012年底,身为北京市人大代表,任素永在北京市人大会议上给大家举了个例子。
  有一天早晨他送孩子上学,在路口正好赶上红灯,他下意识将孩子搂在怀里,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下一步可能就会出现行人闯红灯的情况。果不其然,10来秒的工夫,第一个带头的行人往前走,后面几个行人一下全跟着走了。儿子说爸爸他们走,咱们也走!任素永教育儿子,红灯停,绿灯行。他们走一是危险,还影响别人的安全。你看对面有一个警察叔叔得罚他们。儿子不信,那个叔叔不是没罚吗?任素永愣住了,感觉“挺哑口无言的”。
  这也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有时候往往所有人都过了,就你自己在那,正常遵守交通规则,反而成为另类了。”
  任素永认为,现在青年人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应该加大对交通安全,法律的宣传力度。可儿子发新书,任素永把所有的书都翻了一遍,却没有发现一本关于交通安全或者急救类的小册子。他打心眼儿里着急:“这种读本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应该有。”
  身为一名老交警,针对首都治堵,任素永也身体力行。今年北京“两会”期间,他一早骑车2个半小时,从南二环永定门来到位于北五环的北京会议中心,作为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人代会上刚一亮相,就成为媒体眼中的“焦点”人物。
  有人质疑他作秀,然而任素永的回答非常朴实,每个人都有质疑的权利,他会把心态放平,继续做自己应该做的:“现在北京交通拥堵形势非常严峻,我是一名基层的交通民警,可能没有什么大的理论,但是我觉得最实际、最简单、花钱最少、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可能是最实用的。东城区正好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这是立竿见影,马上能见效果的。”
  任素永告诉记者,目前东城区和朝阳区基本上都有租赁网点,马上就要往城六区推广。但是现在有一个缺陷,就是公交IC卡在城区和郊区不能兼容,他曾建议以后北京要有大交通的理念,打破城乡远郊近郊的概念,让北边的延庆、南边的大兴、东边的通州都联成网,尽量让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大家骑自行车出行就会更便利。
  回顾自己的交警生涯,任素永感触颇深。他觉得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6年,他担任东城区交通支队前门大队的副大队长,感觉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了。最明显的就是原来是一个人站一个岗,现在针对的是一个群体。从个人岗位到管理岗位对他各方面也是一个突破和提升,他将会进一步学习,加强管理,形成团队凝聚力。
  “今年,北京市公安局提出‘两最’目标,‘建设最安全城市,打造最廉洁警队’。我们交通警察也会积极为此目标贡献力量。首都交通民警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今后我们会为了首都的路畅民安,做出更大的努力!”
  责任编辑 陈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