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垃圾掩埋净土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l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如是说。
  的确,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早就脱离了对温饱的追求,转而投身于创造心灵的美好。殊不知,美丽只是面纱,而摘去面纱后的现实,是日益裸露的亚马孙平原、日益消退的南极冰川,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小说成为现实,我们被垃圾淹沒。
  我们的确做出了行动,垃圾分类的号召响遍全国,然而垃圾分类桶本非形象工程,却亲眼见证了有的同学对垃圾分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为是最微末的小事。行动力的缺乏,造成了已分类的垃圾居然走向了同一归宿——楼梯间的大垃圾桶,这岂不让人痛心而苦笑。
  或许有人醉心学业,有人自视清高,有人熟视无睹,有人追求“逍遥”。然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从未更易,我们一直约束读书人的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文明不是拘束,礼貌更非逃避,若指望口号中能有垃圾分类的魔力,这样的心安理得未免有些卑微,可见其力必在于行动。
  风气,也并非一夜形成的,大家所鼓吹的大道无为,在如今只能成为胆怯的标志。分类,这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既非黑也非白,更与一个人的种种特点毫无联系,岂能有所拒绝。只要每人的一滴甘露,便能汇成江河,只要江河澎湃,必能掀起波涛。而波涛之汹涌,就必然能鼓荡得云开月明。无论他人如何,自我永远是最可靠的导向。
  垃圾分类不值得吹嘘,也不应当批判,一个平凡的举动往往能成其伟大,所以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只消将一片垃圾投向它正确的归宿。各位远非愚人,料想也能学会如何分类。我所希望的是弯下腰、拾起垃圾、谦谦君子的我们,而不希望看到的是虚伪的高尚与易碎的美好。
  我们渴望的心灵净土,会在拾起的一刻升华。现实早已敲响警钟,我们的所求无论是在山之高,还是在水之清,都需一方净土。于是我们携着手,迈着坚定的步伐,去保护每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而后便是麓山苍苍,湘水泱泱。
  点评
  本文可以说是“气盛言宜”的代表,在垃圾分类这个话题上作者见事深、所虑远,自然便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文章第二段从“我们被垃圾淹没”的现实进入,第三段迅速将笔锋拉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引用掷地有声,“文明不是拘束,礼貌更非逃避”的思辨真实可信,“每人的一滴甘露,便能汇成江河”等一连串顶针文气浩荡,“而后便是麓山苍苍,湘水泱泱”的结尾收束有力。
其他文献
提起莎士比亚,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或者《哈姆雷特》,它们是莎剧四大悲剧中的经典作品。而在那之后,他进入了喜剧创作的阶段,这期间诞生了包括《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在内的作品。其中有一部《仲夏夜之梦》,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常年上演,经久不衰。近年来在中国和日本,我都看过《仲夏夜之梦》的舞台剧,其中在中国观看的那一版还出自“大导”林兆华之手。当然不仅限于舞台,它也曾数次被搬上银幕。美
期刊
好几年前就开始关注一位青年时评家的公众号——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光看这个公众号的名字,你首先感觉到的是“接地气”——“吐槽”嘛,大家都喜欢的;其次感觉到的是“正气”——“时政观察”,有些俯瞰全球的味道。其实他的时评也就是这种风格,从来都是语言新潮,一针见血,紧跟时事,海纳百川。对当下正在发生的鲜活事件反应迅速,评论的角度还别出心裁,常常会刷新你的三观。后来发现,他竟然是《中国青年报》的编委,
期刊
有哪些瞬间让你感觉到温暖?  有哪些画面让你回想起来就热泪盈眶?  生活的碎片拼凑起来成了现在的我们。有怅然,有微笑,也有苦痛和挣扎。  周三下午我请了假去看牙医,预约的下午两点,吃完中饭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不喜欢漫无目的地逛街,再加上天那么热,一层一层的热浪涌上来直让人头晕目眩,便坐在当当书店地下厅,随手拿了一本三毛的书。其实我此前的27年都没有看过她的书,只不过从众多人口中听说了她的传奇爱情,
期刊
在我走上通往欧洲战场之路以前,我感到很幸福:莱纳·马利亚·里尔克将与我会晤。年轻的蕾吉娜·乌尔曼那浸透力量的诗篇与短篇小说当时已经引起许多人的兴趣,她曾经鼓励我,要我到工作室去探望这位诗人,他大多是在工作室度过下午的;他已经有准备,无须再通知。当我来到房前时,正好他也向这屋子走来。他用一种敏锐的但同时又十分心不在焉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这使我觉得推迟这次访问是不得体的,因为我本是想这样做的。这位丝毫不
期刊
兄弟。村野上,遇到一个农民兄弟。大地上  我看清楚了,我的亲兄弟。一个衣衫褴褛的  拎着袋子捡拾大豆的兄弟。原来,除了写诗的我  四面楚歌,还有一个捡拾大豆的兄弟  与我栉风沐雨。阳光在空中铺陈金子  我们,捕捉劳动的快乐:诗歌和瘪豆  我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弯腰捡拾大地的人  叫我想起自己已经置身亲爱的故乡  世上哪片土地是故乡的?  一定有个人在你眼中弯腰捡拾田野中的什么东西  特邀点评|少
期刊
【作品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愤著书,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原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  司马迁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①孝文帝十四年
期刊
打卡文化,好比正在种植一株橘子树。橘子皮软,色黄温润,也味浓尽兴。但它甜不甜,好不好,终究还是取决于其内核的种植之道。  对于打卡,我想说华丽从未只是躯壳,我们该拿出橘子本真的甜来,将打卡意义化、丰实化,而非只是一张橘子皮,内底酸到透。打卡的盛行,反映了人们对精致生活的极致向往,是一种对美的追求。的确,有一些人认为打卡是在作秀,但我认为这一观点本身就流露出了一丝“酸葡萄”气息。前者是对打卡的表象追
期刊
菊次郎的夏天  导演:北野武  编剧:北野武  主演:北野武/关口雄介/岸本加世子  上映日期:1999-06-05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总觉得夏天好像永远不会结束。考完期末考便进入了漫长的暑假,独自在家待着,看着风扇的三扇叶片重复转动、窗外藤蔓植物的影子,听着持续的蝉鸣,想着可以去楼下的小卖部买汽水喝,晚上冲完冷水澡再躺在凉凉的竹席上,用勺子挖着半个冰镇过的西瓜大口吃着,这些碎片就是我对于夏
期刊
入职快手前,我对乡村的生活、小镇的生活,保持着非常肤浅的理解。  当然我并不会认为乡村、小镇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的前农业社会。但对于居住在那里的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每天的日常生活,我都不甚了解,仿佛他们与大城市居民是两个物种,但事实上,现在恐怕个人生活的差异和难以理解彼此已是既定事实。  互联网大部分时候是一堵傲慢的墙,城市居民垄断着互联网浪潮的话语权,把生活局限在大城市的喜怒哀乐里,
期刊
乘坐在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上,你能否想象,就在中西部的大山中,一辆辆绿皮火车仍步履蹒跚?你又可曾知道,压在它们轮轨上的,是多少人民的便捷与希望?  在现代人行色匆匆的价值观中,这种速度慢、停靠站点多的绿皮火车,早已落后于时代。可对于偏远地区的人民,这种“慢”却饱含温情。价格低,是他们支付得起的金额;停靠站点多,则为他们做生意提供了便利。  这种“慢”,不仅体现在绿皮火车上,还体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