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煤炭行业要有精细的管理,在保证企业产生效益的同时要降低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企业的绩效是煤炭企业在精细化管理上的重要环节。
由美国的管理专业的学者aubrey daniels提出了绩效管理的相关理念,并且被广泛的应用。由于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起步晚,尽管在起步后积极的学习西方国家的相关管理体系和理念,但作为实行绩效管理较晚的煤炭企业,在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有一系列的误区,需要被解决。
一、绩效管理的含义以及在企业中的作用
绩效管理的含义是对企业正式员工进行的一种有效的评估管理考核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具有系统的方法以及指标对企业员工在工作行为以及工作成果上进行考核,这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企业的管理层和企业员工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影响的是该企业员工的薪资、福利、升值等与员工系系相关的利益,所以企业的绩效管理可以间接的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最终提高企业效益。
二、现今煤炭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的误区
(一)只根据企业主管的经验进行绩效,没有量化和全面的绩效管理的考核体系
1.考核的指标没有量化、考核的周期设置不合理。煤炭企业设置的效绩考核的体系不健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并不科学合理,绩效体系对于各个绩效指标的建立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原则、该指标的量化程度并不高,主观经验严重。对于将部分的考核指标仅根据效绩去衡量,这样的评价结果过于单一化;设置的考核指标宽泛,分布的不合理;并且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评价指标发生交叉,导致有些指标被忽略;设置的考核周期为年度、季度考核,这些固定的考核周期缺乏与企业绩效相关的目标性,即考核周期过于模式化。
2.绩效考核的形式的不透明并且其过于形式化。由于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化,导致了部分企业产生了利用不完善的考核方式,人为的操纵考核结果,这样导致了在企业内部产生了不公平化的现象。并且企业在考核中知识停留于对员工、部门、公司进行考核,并没有对部门下面的小组进行考核,这样导致了考核过程形式化,产生了为考核而进行工作的现象。
(二)企业在绩效管理只进行了管理层间的沟通,而忽略了基层员工的参与
我国过去的煤炭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因此导致员工与管理层缺乏充分的沟通。现今煤炭企业采用了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后,企业的管理层依然并未产生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沟通。这种现象导致了企业员工只是知道考核的结果而并未知道考核的过程,因此会产生对考核结果以及绩效管理体系上的不信任以及不满的现象,这样直接导致企业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降低,进一步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绩效管理体系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煤炭企业中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受到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因而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这一工作的过程中会牵扯到各方的利益,因而会受到各方的干扰。这会导致绩效体系实施不全面,导致一部分会受益,而企业却会蒙受损失。
(四)绩效考核的结果会被等同于绩效管理
完整全面的绩效管理会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在实施过程中的沟通、考核以及评估、绩效结果的反馈这四个方面,而在这四个方面内的反复循环才会构成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但是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因此导致通过绩效工作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的潜能以及企业发展目的的这一措施是不成功的。
三、提高煤炭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应对措施分析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想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组成的构架、岗位的职责等条件作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析并且设置好详细的关于岗位细节的说明以及薪金结构的说明。让员工信任企业,不会对绩效结果以及工资产生怀疑与不满。
其次,我国的煤炭企业也要将员工的目标和企业发展的目标统一起来,结合员工的个人绩效结果、小组的绩效结果、公司的绩效结果,以此提高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以及相应的责任意识。还要引入新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最后,煤炭企业要将考核周期与企业的目标相联系,要实际化切忌模式化的出现。
(二)企业管理层要加强与企业基层员工的沟通,保证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
建立的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的管理层应当积极地收集员工对于考核结果的反馈意见与诉求,并且积极的完善考核体系,将员工的切实利益与考核体系相联系,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三)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设立绩效管理的目标
企业的绩效管理的目标要与企业在发展时的目的相一致,不能只是模糊的空谈,而是要设立一个未来一到五年的相关的合理的目标,要具体到每一个阶段,并根据阶段的不同设立不同的考核目标,做到让公司的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都了解自己的工作、考核目标与考核规则。
总之,煤炭企业提升企业的效绩、增加企业利润、强化企业的管理,就必须实施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而这个管理体系不是不变的、完善的,煤炭企业必须根据实际状况不断的完善该体系的不足,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与工作热情,才能切实的提高企业效绩。(作者单位为开滦(集团)蔚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由美国的管理专业的学者aubrey daniels提出了绩效管理的相关理念,并且被广泛的应用。由于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起步晚,尽管在起步后积极的学习西方国家的相关管理体系和理念,但作为实行绩效管理较晚的煤炭企业,在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有一系列的误区,需要被解决。
一、绩效管理的含义以及在企业中的作用
绩效管理的含义是对企业正式员工进行的一种有效的评估管理考核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具有系统的方法以及指标对企业员工在工作行为以及工作成果上进行考核,这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企业的管理层和企业员工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影响的是该企业员工的薪资、福利、升值等与员工系系相关的利益,所以企业的绩效管理可以间接的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最终提高企业效益。
二、现今煤炭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的误区
(一)只根据企业主管的经验进行绩效,没有量化和全面的绩效管理的考核体系
1.考核的指标没有量化、考核的周期设置不合理。煤炭企业设置的效绩考核的体系不健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并不科学合理,绩效体系对于各个绩效指标的建立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原则、该指标的量化程度并不高,主观经验严重。对于将部分的考核指标仅根据效绩去衡量,这样的评价结果过于单一化;设置的考核指标宽泛,分布的不合理;并且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评价指标发生交叉,导致有些指标被忽略;设置的考核周期为年度、季度考核,这些固定的考核周期缺乏与企业绩效相关的目标性,即考核周期过于模式化。
2.绩效考核的形式的不透明并且其过于形式化。由于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化,导致了部分企业产生了利用不完善的考核方式,人为的操纵考核结果,这样导致了在企业内部产生了不公平化的现象。并且企业在考核中知识停留于对员工、部门、公司进行考核,并没有对部门下面的小组进行考核,这样导致了考核过程形式化,产生了为考核而进行工作的现象。
(二)企业在绩效管理只进行了管理层间的沟通,而忽略了基层员工的参与
我国过去的煤炭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因此导致员工与管理层缺乏充分的沟通。现今煤炭企业采用了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后,企业的管理层依然并未产生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沟通。这种现象导致了企业员工只是知道考核的结果而并未知道考核的过程,因此会产生对考核结果以及绩效管理体系上的不信任以及不满的现象,这样直接导致企业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降低,进一步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绩效管理体系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煤炭企业中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受到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因而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这一工作的过程中会牵扯到各方的利益,因而会受到各方的干扰。这会导致绩效体系实施不全面,导致一部分会受益,而企业却会蒙受损失。
(四)绩效考核的结果会被等同于绩效管理
完整全面的绩效管理会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在实施过程中的沟通、考核以及评估、绩效结果的反馈这四个方面,而在这四个方面内的反复循环才会构成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但是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因此导致通过绩效工作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的潜能以及企业发展目的的这一措施是不成功的。
三、提高煤炭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应对措施分析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想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组成的构架、岗位的职责等条件作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析并且设置好详细的关于岗位细节的说明以及薪金结构的说明。让员工信任企业,不会对绩效结果以及工资产生怀疑与不满。
其次,我国的煤炭企业也要将员工的目标和企业发展的目标统一起来,结合员工的个人绩效结果、小组的绩效结果、公司的绩效结果,以此提高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以及相应的责任意识。还要引入新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最后,煤炭企业要将考核周期与企业的目标相联系,要实际化切忌模式化的出现。
(二)企业管理层要加强与企业基层员工的沟通,保证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
建立的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的管理层应当积极地收集员工对于考核结果的反馈意见与诉求,并且积极的完善考核体系,将员工的切实利益与考核体系相联系,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三)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设立绩效管理的目标
企业的绩效管理的目标要与企业在发展时的目的相一致,不能只是模糊的空谈,而是要设立一个未来一到五年的相关的合理的目标,要具体到每一个阶段,并根据阶段的不同设立不同的考核目标,做到让公司的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都了解自己的工作、考核目标与考核规则。
总之,煤炭企业提升企业的效绩、增加企业利润、强化企业的管理,就必须实施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而这个管理体系不是不变的、完善的,煤炭企业必须根据实际状况不断的完善该体系的不足,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与工作热情,才能切实的提高企业效绩。(作者单位为开滦(集团)蔚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