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间谍戏弄美中情局13年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nfei7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间谍故事。197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了23名古巴人和1名住在哈瓦那的意大利商人为它工作。不料这些倒向美国人一边的古巴“大鱼”多数是古巴安全机构人员。直到13年后,中央情报局才知道它上了古巴反间谍机构的当。
  
  阴差阳错,投身谍海另有隐情
  
  1987年6月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古巴驻布拉格大使馆的参赞阿斯皮利亚把他的“拉达”牌轿车停在了距美国驻维也纳大使馆不远处的地方。5分钟后,美国大使馆的一位参赞接见了这位要求得到华盛顿保护的古巴外交官。美国参赞认识阿斯皮利亚,他是古巴情报机关的一名官员,是条“大鱼”,他列出了渗透到“盟国”情报机构中的350名古巴间谍的名单。美国对此感到极为震惊,这批双重间谍中的24人已使美国中央情报局掉进了陷阱。
  在这24人中,有一位叫卡萨格兰迪的男子,是驻哈瓦那的意大利商人。在阿斯皮利亚抛出他的名字后,卡萨格兰迪在美国迈阿密被逮捕了。
  这件已经终结的特别间谍案件是从1974年开始的。美国人第一次与卡萨格兰迪“接触”是在马德里一家饭店的酒吧里。有两人用西班牙语和他交谈,但语调中带有浓重的美国乡音。看上去,他们的谈话并没明显的主题。他们谈古巴、谈美国、谈蔗糖的出口。这两人请卡萨格兰迪共进晚餐。席间,这两个人说:“听着,很抱歉。我们之所以对古巴感兴趣,因为我们是美国政府官员。我们了解你。我们知道你是谁!”“你们是什么人?”回答是令人震惊的:“中央情报局!”留胡子的拉斐尔是时任中央情报局马德里情报站站长。他对这位意大利人的一切活动及私生活的细枝末节都很了解。
  一个月以后,卡萨格兰迪同意了为中央情报局工作。当时,他必须接受测谎器检查,而且必须当晚在马德里他住的旅馆房间里进行。但在最后时刻,美国人却多次推迟见面时间。卡萨格兰迪开始感到害怕。3天后,拉斐尔与一名“技术人员”终于出现了。卡萨格兰迪光着上身,通过电极与测谎器联接在一起。他说:“我就像被判了死刑的人一样坐在那里,当时我很紧张。”
  技术人员问了卡萨格兰迪很长时间的问题,然后接通测谎器,按照不同的顺序,又多次提出上述问题。多数是无关紧要的问题,但有时提问也涉及到紧要之处:“你在为古巴安全机构工作,你正在背叛我们。”两小时过后,拉斐尔拍着卡萨格兰迪的肩头说:“很好,你通过了检查。”
  
  假戏真做 提供情报不遗余力
  
  卡萨格兰迪已成了中央情报局的人,他开始了一生中最可怕的冒险。回到哈瓦那,他把这一切都告诉了古巴情报机构。古巴反间谍机关使他成了一个“逼真”的中央情报局间谍。于是,他就成了双重间谍“马里奥”。
  在最初一段时间里,卡萨格兰迪去欧洲旅行时向中央情报局“提供了有关古巴的规划、苏联顾问、贸易及外债方面的政治、经济情报”。美国人想知道古巴是如何争取贷款的,是怎样争取到与外国重新商谈其债务问题的,西方哪些银行和公司与这个岛国有联系,他们还要求卡萨格兰迪具体说明那些古巴知名人士的情况。卡萨格兰迪说:“我想尽力使自己成为他们的伙伴,试图让他们谈一些事情,试图了解他们的动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我越来越信任。我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在哈瓦那,中央情报局与他接头的人叫戴维松,官方身份是美国事务办事处的副领事。他要求卡萨格兰迪搜集关于古巴军队、设在古巴的苏联监听中心、古巴驻扎在安哥拉和尼加拉瓜的军队及古巴顾问等方面的军事情报。
  1981年,卡萨格兰迪被派往古巴担任大使工作。中央情报局鼓励他接受这一任命。有了外交人员身份,就可以使他打入古巴国家机构最高层。
  戴维松以及在1982年接替他的布伦南始终关注着卡斯特罗的健康状况以及为他采取的保安措施,例如,保镖的情况以及卡斯特罗主席车队的行车路线等等。卡萨格兰迪在哈瓦那与戴维松经常见面,他们常去的总是那几个场合:大使馆的招待会,官方举行的活动,高尔夫俱乐部。“他从我身边走过,他看了我一眼,这说明一切正常,我紧随他来到厕所。在那里交换情报。”卡萨格兰迪与其接头人也通过视觉信号传递情报。如果面对美国事务办事处5层的一扇窗户开着,或者在某一确定地点的墙面上有粉笔记号,这都证明有约会。
  卡萨格兰迪通过他的短波收音机定时接收中央情报局向他发来的信息。他把搜集到的情报译成电码存储,然后用他那台小型美制RS804发报机传递出去。发报机的天线是对着卫星的,发送一条1600个符号的情报只需20秒。一天,正当他在旷野荒郊假装成修理汽车发动机的样子躲在他的“拉达”牌汽车发动机罩下发报时,他被一名古巴士兵当场抓住,但他又成功地逃脱了。
  他甚至把发报机装在背包里在骑自行车时发报。当然,发报机发送出去的一切情报都经过了古巴反间谍机构的认真检查。这样,卡萨格兰迪提供给美国人的情报都是经过古巴安全机构筛选、分析过的。有的则是由情报机构准备,经由卡萨格兰迪传送的。无论是真情报还是假情报,美国中央情报局都有办法核实,有时真假情报各占一半。
  
  深入浅出,直面审讯泰然自若
  
  10多个春秋,他就是这样生活过来的。1987年6月,“大鱼”阿斯皮利亚揭发了他。联邦调查局人员闯进了他在迈阿密住的那家旅馆。“马里奥”被关了3天,连续14个小时接受测谎器噩梦般的检查,而且联邦调查人员还经常对他施以威胁和暴力。卡萨格兰迪说:“是中央情報局的一个家伙一直在审问我,我完全否认。他对我说:‘你撒谎!我要把你交给联邦调查局的人,他们可没有这么耐心,他们会把你榨成肉酱!’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做出压扁人的样子,此时我想,我要死了。后来,我变得非常平静。”测谎器显示,卡萨格兰迪一直在撒谎。但他还是被释放了,并被驱逐出境。回到哈瓦那,“间谍马里奥”像民族英雄一样受到古巴情报机构首脑的接待。
  1992年7月,当有人问到这桩间谍案件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名新闻官员的回答很简单:“我们从不对来自国外的这类说法加以评论。”卡特政府时代接近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会民主党“阵营”的另外一些人士在不透露姓名的情况下证实,美国中央情报局上了古巴反间谍机构的当。23名古巴人欺骗了中央情报局!而卡萨格兰迪则是驻在哈瓦那的一名外国人,为什么他会冒这么大的风险,甚至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呢?他答道:“因为这是一场战争,而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你都必须选择站在哪一边。”
  
  摘自《环球军事》
其他文献
我拼命工作不是因为我贫穷,而是因为我依旧充满激情。   ——李开复    服老是好的心态,而强迫自己年轻是很窘迫的事情。   ——洪晃     被观众淘汰了,我就退休。  ——香港艺人曾志伟    民怨只能化,不能激;只能解,不能推。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谈信访    没有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现在的事——小心地说;
酷派千元4G锋尚系列手机  所谓“三网同行,每个人都能迎锋向尚”,一言论之,覆盖三大运营商的酷派锋尚系列手机,是酷派千元级4G产品线的又一种独到规划。无论是2.95mm的边框距,还是5.5mm的机身厚度,都让千元级的4G手机有了一种“并不廉价”的设计语言。  相信各位还记得,在4月刊里EF已经首发为你们呈现了酷派Y75的详评。其实,Y75就是酷派锋尚系列手机的代表之一(移动4G版本),而其他两种运
那一年游开封,看到在“开封府”大门右侧的亭子里矗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开封府题名记碑。碑上密密麻麻镌刻着一份名单,一共一百八十三人。在北宋时代,从建隆元年至崇宁四年的一百多年里,他们是坐镇首都的历任知府。  大家的目光在石碑上逡巡,却唯独没发现包拯的名字。这时,导游指着石碑上第三排名字中间的一片空白,说:“这就是第九十三任开封知府包拯。”  为什么历任开封知府中,独独包拯的名字被人磨掉?有人问
“我曾经说过505要存在505年”    来辉武住在西安近郊周至县尚村。18年前,他用自己的生日命名“505神功元气袋”。   在占地近300亩、药味浓郁的生态园中,记者问:“你是一个企业家吗?”   “我是科技实业家。”据他说,这称号来自国务院,一起荣获的有10人。  他曾经创造了一个行业,让陕西咸阳成为“保健品之城”。但这个行业很快就开始没落。上个世纪末期,当那些后起之秀如三株、太阳神梦醒逝去
1637年郁金香狂热  1637年发生在荷兰,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这就是现代金融史上第一次投机泡沫。当时,由鄂图曼土耳其引进的郁金香球根异常地吸引人,引起大众抢购,导致价格疯狂飙高,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时,价格已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在泡沫化过后,价格仅剩下泡沫时的百分之一,让荷兰各大都市陷入混乱。这个事件和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以及法国的密西西
众所周知,HIFIMAN最拿手除了他们的平板振膜耳机,还在“砖机”领域颇有造诣。之前多款精品都给人深刻印象,无论多挑剔的玩家,不分派别不分喜好,都承认这个客观事实。放着HM801或者HM901系列不谈,单单是之前的R2R2000太子(包括更亲民的“红太子”),就引发了一场足够力度的圈内风潮。对,说到R2R2000太子,正好顺势引出今天主角HIFIMAN HM1000被称为“太上皇”的由头:集成了两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四处通缉维新派人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灾难,前后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在此期间,他“身旅外洋”而“心忧中土”,经常饱含热泪,回望神州,时刻为祖国的命运担忧。    在亲朋好友家串门    1898年10月27日,康有为乘英国客轮“重庆”号逃抵日本。  在日本期间,除了参加政治活动外,康有为也经常到一些亲朋好友家串串门,在与朋友们的交往过程中,他诙
那是在去年冬天,一位令我非常尊重的長者,因为突发中风,瘫痪在床上。在此之前,年逾八旬的他,已经创作出版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场病很严重,他只有一只左臂能够勉强活动,说话吐字都非常吃力。  有一次,我去探望他,却见他举着左臂在床头上那个由家人为其特制的木架上写字。他就像一位在画板前专心致志作画的画家。他以前都是用右手写字,因此那些字迹都歪歪扭扭的。他所写的内容,也不再是先前那些神采飞扬的历史小说,而是
在美国,学龄孩子不上学是违法的。但是,孩子和家长对教育的形式有选择权,因而他们既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学校,也可以上付费的私立学校,还可以上家庭学校。  瑞迪的5个孩子上的就是家庭学校。令瑞迪感到欣慰的是,他的5个孩子,最小的12岁,最大的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这5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十二年级,全都在自己家里上学,并由妈妈当老师。  瑞迪家的“学校”就在他们家的地下室。墙上有一块小黑板,靠墙的两边立着
母亲已健忘到了无法生活自理的年纪,于是接她来同住。  麻烦的日子从此开始了。母亲吃的东西都得切得很碎很碎,煮得很烂很烂,吃鱼得先去骨,她还很挑食。每天为她准备三餐真是绞尽脑汁、耗尽时间。  然后是生活上许许多多的小麻烦——上洗手间忘记冲厕、水龙头总是关不好……于是我得整天跟在她后头帮她善后。半个月下来,我发觉自己比平日劳累了一倍,暗自叫苦连天。  我忽然記起,这不正是孩子小的时候我所过过的那种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