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心脏主动脉弓反向血流的病理意义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主动脉弓部出现反向血流的疾病类型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总结胎儿心脏主动脉弓反向血流信号的病理意义。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多中心数据库中,经超声发现主动脉弓部反向血流的心内、外异常胎儿。排除心脏结构正常,无心外异常的胎儿。筛选报告中描述的,或诊断中包括主动脉弓部反向血流信号的病例图像。对筛选出的病例图像进行回顾和再次确认。彩色多普勒图像中,主动脉弓血流方向与导管血流方向不一致,即为反向血流信号。发现主动脉弓反向血流信号后,用频谱多普勒对反向血流信号的时相进行确认和分类,明确收缩期和舒张期,并按反向血流信号出现的心动周期时相分期(收缩中-末期、收缩期、舒张期、收缩期+舒张期)。同时,对这些病例按心脏结构异常和心外异常进行病因分类。并追踪这些病例的临床结局。对本研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1)21 607例中,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弓反向血流信号的病例共62例(0.29%)。这62例平均孕周为(29.5±4.6)周,孕妇平均年龄为(26.1±2.9)岁。(2)62例中,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者58例(93.5%),其中左心流出系统异常44例,左心容量明显减低但左心功能正常14例。心外异常4例(6.5%),均为胎儿循环-外周循环阻力异常,包括胎盘功能异常致胎儿生长受限(3例)和大脑动静脉瘘(1例)。(3)62例中,包含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闭锁的病例(32例,51.6%),以及主动脉瓣缺如致大量返流(1例,1.6%)和大脑动静脉瘘(1例,1.6%),均可见主动脉弓反向血流信号充盈全部的主动脉弓部。其他类型病变的主动脉弓部反向血流主要出现在弓部中段至远段峡部(28例,45.2%)。(4)左心容量明显减低,但左心功能正常的胎儿(24例,38.7%)主动脉弓部反向血流出现在收缩中-末期。主动脉瓣重度返流或粗大冠脉瘘,以及胎儿外周循环阻力异常等病例(6例,9.7%),主动脉弓反向血流出现在舒张期。以左心流出系统梗阻为主的病例,主动脉弓反向血流出现在收缩期+舒张期(32例,51.6%)。(5)62例胎儿中的46例(74.2%)终止妊娠(其中26例进行病理检查,心脏病理解剖均与胎儿心脏超声诊断一致),1例(1.6%)宫内停止发育,15例(24.2%)继续妊娠至出生,其中13例为足月分娩,2例早产。这15例中,1例因合并其他心外异常,于在新生儿期死亡;其余14例(4例行手术矫治)随访至2017年3月,生长发育、心脏功能等情况均未见异常。 

结论

胎儿期主动脉弓部出现反向血流信号主要见于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和心外异常。不同疾病的主动脉弓部反向血流信号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不同。临床上对于弓部反向血流信号应注意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点,结合超声表现,以明确病因诊断,提高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及可靠的真实世界研究不断改善着临床实践,最新的专家共识及结合中国实际的指南的颁布促进了医师对乳腺癌诊疗的进一步理解。为了进一步阐明学术观点,也为2018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指南的修订提供参考,我们梳理了乳腺癌学术交流中经常讨论的十个热点问题,结合自身的治疗理念阐述相应的观点。
胆囊癌的诊治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但患者预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努力提高意外胆囊癌的诊治水平、完善胆囊管癌的诊治方法、对早期胆囊癌进行彻底根治、对T2期及以上胆囊癌进行综合治疗及重视辅助治疗等是改善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目的比较胆总管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管引流与鼻胆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经腹腔镜治疗的10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胆管外引流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1)研究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管引流;(2)对照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鼻胆管引流。每组各5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68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占同期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总数的3.64%(68/1 870)。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6~83岁,中位年龄46岁。参照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进行解剖学分期和预后分期,并对两种分期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
液体活检是通过体液标本进行诊断分析的检测方法,检测标本主要包括外周血、尿液、唾液、胸腹腔积液等,肿瘤诊治是其主要应用领域。与传统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具有创伤小、取材方便、易重复采集的特点。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是目前液体活检的主要方式。ctDNA对检测技术要求高,二代测序和数字PCR技术的进步推动了ctDNA检测相关研究的进程。2016年Nature发表了乳腺癌全基因组测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类型和宫内转归的胎儿侧脑室扩张的妊娠结局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因产前超声提示"胎儿侧脑室扩张"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73例单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在本院产前检查的3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继续妊娠者随访婴儿至生后6月龄,胎儿侧脑室宽度≥10 mm且≤12 mm为轻度侧脑室扩张(轻度组),>
目的对2例异戊酸血症家系的临床诊断和基因变异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例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方法(1)家系1患儿(先证者)临床诊断为异戊酸血症,于生后14 d死亡。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及其母亲再次妊娠时的羊水标本(孕18周),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Sanger测序方法检测IVD基因编码区序列变异。(2)家系2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是双胎妊娠较为复杂的并发症之一。一胎胎死宫内可致存活胎儿早产、死亡、脑部损伤,以及胃或肾等多器官损伤。本病例中存活儿有多脏器功能损害,其中以肾梗死合并脑梗死为主要临床特点,极为少见。因此,一旦发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要加强对存活胎儿的监测,采取个体化处理的原则,进行适当的期待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