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脂肪瘤致十二指肠套叠一例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x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64岁,因上腹部疼痛7个月余入院.查体: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未扪及肿块.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及十二指肠降段明显扩张并有逆蠕动.CT示十二指肠降部与水平部移行处可见类圆形脂肪密度影(图1),降部成双环状改变.胃镜示胃窦部呈扭转状态,幽门口变窄,胃镜通过困难.实验室检查:Hb 132 g/L,血清CEA 0.88 ng/ml,血清CA19-917.69 U/ml.择期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可见幽门处部分胃壁套入十二指肠内,复位套叠后,于十二指肠外侧纵行切开肠壁,于降部与水平部移行处可见1个直径约4 cm肿块,质软,活动度良好.在肿物基底部切开,可见肿物生长于黏膜下.将该肿物在肌层前完整切除,创面黏膜缝合止血后,将十二指肠切开处结节缝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0 d出院.病理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黏膜慢性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黏膜下可见脂肪及血管组织瘤样增生(图2)。

其他文献
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又称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周围肿瘤.HPC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下肢、盆腔、头颈和脑膜,发生于泌尿生殖系统者较少[1].肾HPC尤其罕见,2013年2月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总结在不同麻醉方式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围手术期结果,为EVAR术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从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择期接受EVAR术的276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5例(38.0%)采用局部麻醉(
目的 探讨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并发韦尼克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11例胃肠外科术后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1例胃肠外科术后伴发韦尼克脑病患者均存在维生素B1缺乏的病因,9例伴有消化道漏、肠梗阻等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病时间为术后9~23 d,平均(15 ±4)d.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9例,
目的 评价杂交手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杂交手术治疗66例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来院复查,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分析不同Fontaine分级患者的一期通畅率.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12.1%的患者Fontaine分级提高了3级,22.7%患者Fo
患者男,46岁.半月前因输尿管结石行CT检查时发现盆腔占位.既往史为30年前因脾破裂行手术切除.CT显示,盆腔内直肠左前方见团块状均匀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图1);左侧腹膜、盆壁、降结肠、乙状结肠另见多发明显强化小结节.MRI显示,乙状结肠起始处肠壁、直肠腹膜返折处偏左侧分别见结节状、団块状信号(图2),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均呈高信
期刊
血栓栓塞性疾病(thromboembolism diseases),如: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1-3],抗凝药物在预防及治疗这一系列疾病上具有积极意义[4-5].过去60年,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
期刊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经手术治疗3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局部切除两种不同术式的预后.结果 本组33例均获得手术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局部切除16例,包括肿瘤楔形切除13例,十二指肠部分切除3例.全组中位生存时间是94个月(55 ~ 13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目的 探讨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开始抗凝治疗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4h开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川芎嗪160 mg,持续1周,术后48 h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 250 ~4 500 U每12h皮下注射1次,持续7 ~14d,术后3、5、7、10、14d检测凝血项.每周1~2次超声检查,了解门静脉系统血栓情况,严密观察切口
目的 明确腘动脉分区的解剖学意义,探讨腘动脉的解剖学特征对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自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部分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113例共118条肢体.在行腔内治疗时于病变开通前对腘动脉行屈膝位造影,观察腘动脉的弯曲形态,弯曲拐点的部位,分析其与腘动脉分区的关系;对行腘动脉支架治疗的病例于治疗后再行屈膝位造影观察弯曲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CA)、无名动脉(innominate artery,IA)狭窄或闭塞,常表现为患侧上肢无力、发凉、脉弱,严重者可导致同侧椎动脉血流逆流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即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过去本病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同行将腔内治疗方法作为首选.天津市天津(天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