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农地非农化偏好方式选择的绩效评价理论模型

来源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tage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非农化作为城市土地的主要供给手段对城市和农村的兴衰及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而许多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的方式选择上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以致影响城乡的统筹发展。通过对征用和流转这两种农地非农化方式的绩效评价分析,归纳出地方政府农地非农化偏好方式选择的绩效评价标准,以土地结构效应、经济效应、公平效应为表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为基础,初步提出了现行的地方政府农地非农化偏好方式选择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土地问题错综复杂,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行政主体的同时应加强伦理建设。土地行政的实践表明:土地行政人员是一个稳定的、庞大的职业群体,必须有专门的伦理去应对其组织和人员
当前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核心问题是片面强调数量平衡,缺乏新增耕地的质量衡量标准和检验机制,而导致我国的新增耕地质量总体趋于下滑,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确定耕地质
从科学发展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入手,对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科学发展观理念相背离的情况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新一轮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通过GIS的空间分析、距离分析方法和野外问卷调查法,在对都市山区耕地的特点及农户行为进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指出耕地资源利用比较效益低,都市山区农民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