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走进“新时代”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83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区走过了创建和探索期、经历了高速增长期,如今处于稳定发展期,如何稳中求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它亟待解决的问题
  
  22年前的8月21号,邓小平同志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挥笔,写下了“开发区大有希望”遒劲有力的7个大字。
  22年后的今天,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投资热土,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排头兵。
  


  20多年的时间里,在原先的莽原碱滩、沙丘荒地上,就因为一九七九年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在祖国大地上,“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累计批准设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国家级工业园区54个。
  开发区走过了创建和探索期,经历了高速增长期,如今处于稳定发展期,如何稳中求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它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生今世
  
  天津,被称为“北方上海”,而这个较高的评价是与一个叫做滨海新区的地方分不开的。
  2007年,大量的外资瞄准了滨海新区这个“聚宝盆”。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天津的经济总量中,外资企业已经占到了45%,不断涌入的优质外资使得2007年成为天津直接利用外资工作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在大量外资涌入的同时,也使得众多的内资涌入这片热土,2007年,天津市依托滨海新区,引进国内投资项目2518个,到位资金612亿元,同比增长41.7%。
  宁波,现在是一个港口明珠城市,这与一个叫北仑的地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十四年前的北仑还是一片荒芜的、不为人知的寂静土地,二十四年后,北仑成了内外客商纷纷抢滩登陆的风水宝地。
  目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460家,投资总额2206546.3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19412.46万美元。其中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62家。2007年实际引进市外内资31.7亿元,共引进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33个。这组数据有力的说明了北仑的实力。
  无论是“北方上海”、还是港口明珠,滨海新区和宁波北仑所取得的成绩都只是众多开发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它们把开发区的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去年年底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十六大以来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最快的时期。
  一组数字会让我们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有一个直观的印象:2006年,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GDP10136.9亿元,工业增加值7414.24亿元,工业总产值30219.22亿元,税收收入1570.02亿美元,出口1492.33亿美元,进口1338.63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147.12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103%、106%、133%、107%、205%、157%和47%。
  另外,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国家级开发区进出口总额2830.9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6.1%,同比增长25.7%。
  据了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现代制造业更加集中,产业集聚效应更加突出。2006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322家,比上年增长了4%;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4322.8亿元,同比增长31.6%。据马秀红介绍,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各类开发区,也是全国范围内土地集约使用效率最好的地区之一。
  截至2006年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的规划用地面积约880平方公里,已完成规划内工业用地面积572平方公里,国家级开发区以不足全国千分之四的建设用地,在2006年创造了约占全国4.8%的GDP,4.2%的税收,16.1%的进出口总额,吸收了23.3%的外商投资。
  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刘培强介绍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不足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单位工业值用水消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
  曾经在海南洋浦开发区工作过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高粱欣喜地告诉我们:“本世纪初,中石油在洋浦建立了一个百万吨级的炼油厂,印尼金光集团也在此投资了60万吨纸浆项目。这似乎预示着经过了长时间‘沉寂’的洋浦开发区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
  “这与开发区的投资环境更加优化有很大关系,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注重发挥管理体制、公共服务等综合优势,使得它们对国内外企业更有吸引力。”高粱说。
  
  新挑战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这对处在发展转型期和需要全面提升水平的开发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培强介绍说,开发区建立初期,其发展定位是利用外资为主,出口加工为主,开发区为此创造环境,吸收外资及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了外资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发挥了出口基地的作用。经历了长期发展,依靠比较雄厚的积累,新时期正在按照国家的要求,其发展要有一个质的飞跃。
  当前,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特征是高端制造业、研发环节的转移和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服务外包产业的转移。
  虽然我们的开发区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现代服务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了许多开发区的“重头戏”。据宁波北仑区常务副区长陈国军介绍,开发区目前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联动、提升产业层次的战略举措,依据自身的区位和产业特点,不断加大航运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投资策划、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切实依托港口、投资环境等优势,重点引进现代物流项目。
  近两年,循环经济、建立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集约化发展方式这些热门词汇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而这也恰恰是政府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开发区只有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有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刘培强说。
  2006年以来,一系列政策调整都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土地、环保、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劳动等政策陆续或将要进行调整,这些政策调整对开发区带来了新挑战。
  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实施。其中提出“给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年过渡期”。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国家将对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企业以及企业投资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项目实行税收优惠,对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投资实行税收扶持,对新办企业、福利企业、技术性服务收入、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实行一定税收优惠,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对西部大开发继续执行税收优惠。这将会给过去实行区域优惠政策为主的开发区带来新的挑战。
  另外,开发区发展还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立法问题,法律地位不明确仍然是开发区健康发展和规范管理比较大的挑战。
  “开发区管委会实际上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地位不明确,这也是历史形成的。”刘培强说。
  从历史上说,开发区的成立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开发区承担着改革探索的任务。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本身就是那个时期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产物。
  1980年,在深圳蛇口有了第一个管委会,它是经济特区里面的一个小试验田。后来的开发区大都沿用了这种管理体制。20多年的实践证明,特定区域实行这种管理体制,的确体现了机构精干、运行高效的特点,保障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后,管委会这种体制如何衔接,赋予新的内容,需要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立法问题也在研究,在新时期,用什么样的一种体制保障,怎样有效地运行,使开发区更好地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是新时期需要重视和破解的一个新课题。”刘培强表示。
  对于立法,高粱认为,立法不能过分迁就一时的经济发展,还是要从其长远发展来看,要进行管理体制调整。
  
  新方向
  
  “我个人感觉过去的那种靠外资,靠出口的发展方式总有走不下去的时候,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还是要靠改革,靠转变,要转变开发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要提高竞争意识、要积极进行海外营销。”在谈到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时,高粱说了这样一番话。
  在《商务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开发区的指导意见》中,我们又看到了这样一些话:“要大力增强开发区发展新优势,全面提高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开发区。”“开发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表率。”
  这为开发区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以前一些开发区是“为了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而今是既要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
  因此,如何全力打造生态工业园将是各开发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商务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开发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通过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对节能环保企业及其设备投资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植一批具有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化改造效应的项目。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就要求要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开发区放在开发区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刘培强表示。
  另外,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也是构建和谐开发区的一项重要任务。东部地区有义务去帮助西部地区发展,要帮助他们做规划、招商引资,进行人才交流等等。据了解,目前,东西部开发区之间已结成对子的已有十三对,它们在为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着。
  同时,要更加注重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着力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着眼科教兴区、改善投资环境、集聚区域人气、提高全民素质,强力推进教育改革,广泛吸引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进区办学;还要统筹好开发建设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着力建设平安开发区,着力营造让投资者和广大群众放心、安心、舒心的安宁祥和社会环境。
  还应着重在谋求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要统筹好强镇壮村与富民惠民关系,着力提高群众收入;加快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广大居民都能享受到稳定的社会保障。
  开发区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失地农民。要有效保障这些人的基本生活,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向这部分群众倾斜,并落实各项弱势群体帮扶措施。
  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政府赋予开发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的任务,开发区也正在探索多种有效方式,落实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只有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了,建立和谐的开发区才有实现的可能。”刘培强在采访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