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缝合欧元裂缝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huiai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盟的前进常常需要德国的妥协,如果德国不能带领欧元朝前走,那么欧元将崩溃,欧盟也将崩溃。
  
  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还处于端倪初露时,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态度坚决地表示,德国拒绝援救希腊。“希腊人休想从我们这儿拿走一分钱!”这或许是大多数德国人的心声,在这些严谨、勤奋的德国人眼里,靠吃福利、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希腊人遭遇危机正可谓自作自受。
  但正如《经济学人》所指出的,德国要懂得阻止希腊债务危机并不是一项慈善活动,无动于衷只会造成更大的代价。据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希腊债务危机的升级最终可能导致欧洲银行面临500亿—700亿欧元的损失。欧元兑美元汇率也已从前一高点下跌了15%左右。
  很多人将“做空欧元”视为一场美国针对欧洲的阴谋。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也谴责说,“这是一场全球有组织的对欧元的攻击”。但正如索罗斯曾经说过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是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风暴刮开了欧元的裂缝,才让国际投机者有了可趁之机。
  5月10日,欧盟终于下定决心协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推出了数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之后,欧洲央行也决定将在二级市场买入欧元区政府债券。
  全世界各国有20%的外汇储备是欧元,各国金融机构均持有欧洲的外债,有市场人士指出:欧元彻底失败或者退出市场,全世界经济受创也不可幸免。因此,欧洲无须谴责任何对手,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缝合业已裂开的“裂缝”——重建欧元。
  
  欧元的天生缺陷
  十年来,美国经济学家关于欧元的论文中有90%是对欧元持负面看法的。最为典型的是哈佛大学教授、里根总统经济顾问马丁·费尔德斯坦,他认为欧元区达不到“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欧元创始人之一奥特马尔·伊辛(Otmar Issing)也认为,在尚未建立一个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就创立货币联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动。实际上,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欧洲统一的“光荣梦想”——从货币统一再过度到政治统一被视为欧洲政治家们的一项“思想”创造。
  80岁高龄的德国前总理科尔深有感触地指出,欧洲统一是“战争还是和平”的问题,而欧元则是“对我们和平的保障。”正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欧元某种程度上是欧洲设法“套住”德国的一项政治工具。所以,单从经济角度看,欧元具有先天的毛病。
  欧元的主要制度保障《稳定与发展公约》规定欧元区国家的财政赤字占GDP比率不得超过3%,公共债务占GDP比率不得超过60%。在平常年份,这是一个“合理”且可以达到的标准。但是当不正常年份出现时,这个标准就显得苛刻而不够灵活,最终不单沦为了“形同虚设”的空文,而且还成为了遏制事态恶化的政策掣肘。
  索罗斯曾撰文指出,在金融体系面临崩溃时,中央银行只能提供流动性,偿付问题需要财政手段予以解决,但在欧元的制度设计里,欧洲央行与各国财政部的关系是割裂的。
  全球金融风暴增加了各国的财政赤字,欧元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人为”割裂,以及欧元区国家债权的普遍互相持有,使得赤字上升带来的违约风险大大增强。当前,欧元区的整体财政状况已不容乐观,财政赤字占GDP的平均水平达到了6.6%,公共债务占GDP的平均水平也已经达到了84.7%。
  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认为,欧元设计时只考虑欧元区的经济会持续向好而没有考虑会出现经济衰退,更没有考虑到经济危机,以至于欧元区并没有反危机机制,同时欧元在制度安排上也只有进入机制而没有退出机制。
  另一位欧元的创始人前意大利财政部长托马索·派多·亚夏欧帕(TommasoPadoa Schioppa)为此辩解道,在复杂的机构中寻找有共同利益基础的最佳权利配置,是个很痛苦的探索过程。而机制的不健全意味着欧元区在危机降临时的不确定性骤然增加,而且行动速度缓慢,毕竟没有预先设定好的规则,任何计划或政策的敲定都需经过重复地讨价还价。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认为,欧元区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财政统一性和灵活性,而这牵涉到部分国家财政主权的丧失,但这却是货币联盟想要继续存在的现实选择。
  
  欧元区竞争力差距在拉大
  在欧元设计者们的预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员国经济将逐渐趋同。事与愿违的是,统一的货币在促进成员国之间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却加深了欧元区“两大阵营”之间的“失衡状态”:一端是德国和荷兰等北欧国家的顺差越积越多,另一端则是“PIGS四国”(PIGS,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中欧或南欧国家的逆差越积越深。
  欧盟委员会近期发布的季度报告称,欧元区16国的竞争力差距正在拉大:以德国为首的部分国家竞争力趋升,环地中海的南欧国家竞争力则出现大幅下降。
  但FT首席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财政自律、内需疲软、巨额贸易顺差的巨大经济体,恰恰是因为欧元区的其他国家不是德国。正是统一的欧元保护了德国工业的竞争力,使得它能够在国内需求停滞的情况下依旧保持增长。
  按照目前通过的援助方案,一方面由欧洲央行入市购买受困国家的主权债务以降低这些国家的再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则由欧盟与IMF共同组成的援助基金为受困国家提供援助基金以解决这些国家主权债务的短期偿付问题。但在应急措施背后依旧需要北欧国家与南欧国家之间展开一场长期的再平衡过程。
  再平衡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要让那些不愿扩张的国家扩张,而让那些不愿(甚至不适合)紧缩的国家紧缩。
  作为接受欧盟和IMF援助的条件,虽然希腊政府同意在未来4年内将其赤字占GDP的规模从目前的14%削减至4%,但对于一个经济正处于萎缩,实际上还需要财政刺激的经济体里,紧缩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自断手足。另外,在贸易赤字方面,据国外专家估算,希腊若需要增加竞争力、平衡贸易赤字则需要私人部门的工资下调25%。
  与此同时,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政府也都通过了自己的财政紧缩方案,这或许能让德国感到些许欣慰。但对于德国来说,如果从欧元区整体利益出发,它需要采取相反的政策——提高工资水平、扩大国内需求,这意味着德国的物价水平会上升,德国产品的竞争力会下降。德国计划在2011年财政预算案中缩减100亿以上的财政支出。
  欧元区目前的核心通胀率约为1%,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CEPR)联席主任迪恩·贝克(Dean Baker)认为,如果欧洲央行能使通货膨胀率提高至3%-4%,那么“PIGS四国”的调整压力会轻一些。因为一个3%的通胀可在五年后把一个国家的债务负担降低16%,而4%的通胀率则可在五年内降低超过21%的债务负担。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措施首先就会得到德国的反对。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一举一动关乎整个欧盟的未来。特别是在面临是否选择那些有利于整个欧盟却可能有损德国利益的选择时,德国政府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正如索罗斯说的,欧盟的前进常常需要德国的妥协,如果德国不能带领欧元朝前走,那么欧元将崩溃,欧盟也将崩溃。
其他文献
2007年底,经济一片繁荣的时候,马云提出“过冬论”。事实证明马云对了企业家永远是对经济脉动最敏感的人。
<正> 卧式安瓿生产线是制作易折曲颈安瓿的主要设备。该生产线配置上百个燃烧器和燃烧系统,担负着由玻璃管制成安瓿工艺过程中的压颈、拉丝、熔断、复切、圆口、切底、烤底、
0 引言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移动定位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与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相比,由地面站组成的陆基导航定位系统有搭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更适合在某些
在2008亚洲电信展(CommunicAsia2008)上,索尼爱立信以一款810万像素的Cyber-Shot旗舰级拍照机皇C905的发布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款手机配备810万像素摄像头以及氙气闪光灯,证
虽然坐拥多达4100部电影资源的好莱坞最大片库,但在最窘迫的时候,好莱坞“雄狮”米高梅(其标志是一头怒吼的狮子)甚至连2000万美元的周转资金都拿不出来。  在数次请求延期还款之后,最终,债主们失去了耐心。11月3日,米高梅电影公司向曼哈顿联邦法庭递交了破产申请文件。此时,它的总资产仅为19亿美元,而负债高达40亿美元。  米高梅曾是好莱坞当之无愧的“王者”。86年前,由米特罗电影公司、高德温电影
用自己一生的努力,永旺集团第七代传人将永旺这条超过250岁的零售业“杂鱼”打造成日本零售业无可争议的龙头。    与在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不同,在日本,家乐福、沃尔玛这些外来零售巨头命运坎坷。  3月9日,法国“家乐福”的招牌从日本市场上彻底消失了,其在日本开出的6家分店全部改名“永旺”。事实上,早在5年前,家乐福就已将自己的日本公司股份全部卖给了永旺集团,撤离日本市场,只是因为商标问题,家乐福的名
<正> 粘度是玻璃的重要物理性质,它和玻璃生产工艺密切相关。玻璃的低温粘度常用拉丝法测定。在实验室使用DNY型吊丝法玻璃定点粘度测试仪,可以测出玻璃的软化点、退火点和应
作为老牌央企,如何让纺机制造大国的核心技术跟上国 际步伐?如何才能抵御经济周期,增强企业免疫力?中男的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如何而对转型的重大课题?    华源转型失败的本质在于,它用传统产业产生的现金流去支撑它对新产业的转型,而它传统产业的实力又不够,所以只能靠负债去实现转型。    “当金融危机打乱了经济增长的步伐、市场进入低迷期的时候,我们反而采取了外延扩张的战略。”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中国
作为创业板头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特锐德是第一家上会,第一家审核通过,第一个发布招股说明书并获得创业板首个代码——300001.SZ。
埃洛普这个“外来者”,能够给苹果漂亮的一击吗?“    要么解雇我,要么支持我——近半年来,一直饱受离职传闻困扰的康培凯(Olli-Pekka Kallasvuo)曾经如此表示,但诺基亚的董事会却拒绝对外明确表态。  今年9月21日,来自微软商业部门的总裁斯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终于接替了康培凯,担任诺基亚全球CEO一职,他也因此成为诺基亚145年历史上第一位非芬兰裔的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