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区的学生“说”起来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3538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笔者长期任教的农村山区小学,学生因受生活环境、语言环境等影响,学习规范语言相当吃力。因此,要让农村山区小学的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果,就必须让学生“说”起来。
  一、以生活展示情景
  以生活展示情景,就是在教学中,通过生活画面的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找到“说”的话题。教师要把学生带人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喜欢大自然。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学生“我看见”“我发现”“真好看”“这朵花更好看”等话语就会脱口而出,顺理成章。另外,在课堂上模仿农村过春节、办喜事放鞭炮的情景;模仿杀年猪的情景;模仿到超市购物的情景等,也能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生说的欲望,学生在回忆这些情景时,不但能说起来,还能“说得不错”。
  二、以实物演示情景
  以实物演示情景,就是用实物进行演示,把静态的实物动态化,在“变”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说的话题。如教学“学无止境”一词时,笔者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缸,一些粗石,一些细石,一些沙和一些水。笔者边讲边做演示:学习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就像把这些石頭放人这个缸(放粗石,放满),满了吗?(生:满了)不!还能放一些细石(放细石,放满),满了吗?(生:满了)不!还能放一些沙(放沙,放满),满了吗?(生:满了)不!还能放一些水(放水)。教师边演示边提问,学生边看演示边思考边回答。教师演示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教师演示的全过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使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时,也找到说的话题,不但有话可说,还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三、以图画再现情景
  以图画再现情景就是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和相关图片的展示,再加上恰当的解说语,让学生在看、听、想的基础上,引出说的话题,激发说的欲望。如教学“保护野生动物”一课时,教师依次向学生展示了五幅画面:画面一:爸爸从鸟巢中取回两只鸟蛋。画面
  :小男孩对爸爸说要保护野生动物。画面三:爸爸带着小男孩把鸟蛋送回鸟巢。画面四:不久,鸟蛋孵出了两只小鸟。画面五:又过了不久,两只小鸟飞走了。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先说一说每幅画面的意思,然后再把五幅图的图意连起来说:爸爸从山中取回两只鸟蛋;儿子对爸爸说:要保护野生动物,不能拿鸟蛋;爸爸和儿子一起把两只鸟蛋放回了鸟巢;过了不久,两只鸟蛋孵出了两只小鸟;又过了一段时间,长大的小鸟飞走了。这样,学生既明白了要保护野生动物的道理,也知道了要怎样保护野生动物,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说的话题,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以表演感受情景
  以表演感受情景,就是师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再现故事情节,引出说的话题,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如学习关心残疾人的课文时,学生就可以扮演聋哑人、盲人、肢体残疾人等,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不但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还能让学生体会残疾人的痛苦,引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激发学生的爱心,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以语言描绘情景
  以语言描绘情景就是用具有通俗性、可知性、启发性、传导性的语言把课文的情景描述出来,让课文中的人与物的形象活跃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教学古诗《鹅》一课时,教师用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诵读古诗《鹅》,形象地让“鹅、毛、水、掌”等物,“向天歌、浮、拨”等动作活跃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有说的冲动,兴致勃勃地进行互动交流,说得生动、有趣、可感、可亲,做到“情动而辞发”“境现而思扬”,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我和梁建章第一次见面是在前年的第一财经“中国商业领袖奖”颁奖礼上。他得奖,他寥寥几句致辞,他沉默地坐着。我知道他是个天才。1977年,8岁的他尝试用电脑写诗,5年后凭自己开发的程序拿到全国第一届电脑程序设计大赛金奖,初中没毕业就上了复旦大学计算机少年班,一年后考进美国佐治亚理工。  当他20岁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时,又因为一念之差,觉得“最先进的不是学校而是企业”,就不读了,加入了甲骨文公司在硅谷的总
回到大地的钠离子又要开始新的旅程了。也许,下一次利用蒸发来制盐的时候,我们还会遇到它。在听氯化钠的故事的同时,你对它了解了多少?其实,氯化钠还有许多特性在被人类充分剥用着。  下面列举了盐的牲质和它的几项用途。每顶用途利用的是盐的哪种牲质呢?你能将它们…对应起来吗?  1.可溶性盐易溶于水,在20°C时,100g水可溶盐36g。  2.吸潮性盐放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  3.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