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强国的时代注脚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79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城夜璀璨

  “中国建造”品牌是跟着国家的梦想成长的。“广州建筑”这张名片的打造也不例外。它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经历,也是时代的注脚。
  从600米高的广州地标小蛮腰,到广州未来CBD金融城起步区;从举办了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海心沙体育公园,到承办世界第一大博览会“广交会”的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这些建筑均出自成立于1950年的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建筑”)。广州建筑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与被誉为“千年商都”的广州一起成长,为广州城市发展建设和经济持续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千年商都的建设者、见证者


  1950年6月,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广州市政府成立广州市第一间国营建筑工程公司,当时职工仅四五百人。
  从成立之初,广州建筑就作为广州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参与并见证了广州的蜕变。翻开广州城市建设的编年史,无论是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还是标志性建筑,背后都有着广州建筑富有工匠精神的精雕细琢。
  20世纪50—70年代,广州建筑先后承建了广州造纸厂、广州钢铁厂、广州重型机器厂、广州石油化工总厂等重大工业项目,为广州市的基础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广州,中轴线浸润了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见证无数冠军荣耀的天河体育中心,堪称广州城市新中轴上的“奠基之作”。
  “1987年六运会在广州举办,要建新的体育中心。接到这个光荣任务,我们都很振奋,一腔热血去做好设计。”忆及当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郭明卓依旧激动。改革开放初期,3座场馆全部按照当时世界一流标准设计打造,落成后获得国家优秀设计一等奖、鲁班奖等。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临六运会开幕式时,也盛赞其为“代表了中国最新最高水平的体育建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行业规模快速扩张。2017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5689亿元,比1978年增加55550亿元,年均增速16.6%;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7%,比1978年提高2.9個百分点。
  改革开放大潮涌来,在党的领导下,广东率先走向市场经济,广州的建筑业发展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离不开广州建筑的描摹,而广州建筑的发展是中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缩影。“十三五”期间,广州建筑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绩,广州建筑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9%,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7%。
  当下,广州建筑正为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积蓄能量。
  在传统的珠三角交通系统中,铁路、航空港、高速公路、快速干道、国省道等均以广州市作为中心进行组织建设,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孕育的巨大市场,广州建筑正大力实施区域市场战略,加快辐射粤港澳大湾区9 2城市群以及省外城市。
  广州市建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湖清表示,将依托“广州建筑”品牌和特级资质优势,深耕广州本地市场。同时积极“走出去”,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建广厦千万,留美景人间”


  从1950年成立至今,广州建筑成长为一家综合性集团公司。
  70年来,广州建筑用一座座精品建筑,为千年羊城绘就了靓丽的天际线。这家与广州共同成长的建筑“航空母舰”承载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光荣与梦想向着未来一路飞驰。
  梁湖清说,广州建筑70年的艰苦奋斗史,凝结成了“建广厦千万,留美景人间”的企业精神。
  翻开1946年的广州地图,那时的沙河还是广州市郊的一个小镇,海珠的宝岗、江南西全是农田,珠江上仅有一座海珠桥连接两岸……
  如今出自广州建筑的“匠心巧手”,珠江新城西塔、广州电视塔、广州大学城、中信广场……这些广州市地标建筑拓宽了广州城市发展格局。
  历经70多年发展壮大,广州建筑业务覆盖了建筑业全部专业范畴,具备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项目实施能力,综合实力居广东省建筑业企业之首,正朝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内一流城市公共服务投资运营商的发展目标砥砺奋进。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建筑积极融入市场,在南粤大地上写下了波澜壮阔的恢宏“建筑”篇章:第一座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第一座大型体育场馆——天河体育中心、当前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羊城新地标——高600米的广州塔和高432米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累计竣工面积达80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再造了7座旧广州城。
  “未来,我们要奋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城市公共服务投资运营商。”梁湖清对广州建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责编:姚坤 yaokun@ceweekly.cn
  美编:孙竹
其他文献
汽车像一枚优雅的音符,迎着三月的春风,呼呼地在丝滑的柏油路上滑翔。窗外风光旖旎,正想捕捉,它们已像蒙太奇式电影,在眼前交织而过。  正谈论着数十年来公路的发展变革,只见大山阻隔,心里疑惑“山重水复疑无路”,却见两个门拱。汽车一矮,我们已进入洞口,又深入洞中,这就是盘陀岭隧道。  盘陀岭隧道位于国道324线福建省漳浦县与云霄县交界处的盘陀岭垭口,由盘陀岭1号隧道(西洞)和2号隧道(东洞)组成,1号隧
这里,曾经是风萧马嘶的古渡,记述着开漳圣祖陈元光,开疆拓土进军海岛的一段传奇;这里,也是见证“谷公”(谷文昌)移山填海造路那道历史,是将东山天堑变通途出入门户的唯一;这里,如今一道大桥飞架两岸犹如长虹,车水马龙,日夜川流不息……它,就是国道357东泸线东山八尺门跨海战备大桥,一处被东山公路人万般呵护的东山岛路桥交通大动脉。  牛铃摇春光,“春风花草香”的阳春三月。行走在这处可以纵览八尺门海景的大桥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江,有北溪和西溪之分。北溪纵贯华安境内南北,全长107公里,一江之水向南而流。北溪两岸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之美,被人们概括为“春之朦胧,夏之雄奇,秋之斑斓,冬之恬静”。北溪在华安境内,奇峡险滩极多,景观变幻莫测,峡中峡,滩中滩,是大自然一大神奇造化。自北而南的龙头峡、金山峡、龙潭峡,亦被称为“北溪小三峡”。金山大桥,就架设在金山峡上。  五十年前,囿于当时华安公路交通的极其不便利,
在中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跨境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层出不穷。以漳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研究,分析了漳州中小企业跨境电商的现状及知识产权纠纷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规避这些跨境电商知识产权风险的三大对策:增强跨境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视跨境知识产权保护申请、充实跨境电商法律力量。以期对未来中国中小企业跨境电商的发展有借鉴作用。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而公路交通又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的基础。公路发展历来被称为交通发展的“先行军”“排头兵”。“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漳州市交通运输累计完成投资1593亿元,其中普通国省干线通车里程达1051公里,二级及以上比例达80%以上。  三分建,七分养。日常与道路相关的各种养护等工作便成了重中之重。漳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立足本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