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一对一式教研活动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4年春季开始,我园尝试探索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方式与策略。这对于我们这所以新入职教师和外聘教师为主的新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我和副园长分头到两个体育活动现场开展一对一式的教研活动。本案例是我和平衡区的指导教师曹老师的研讨过程和感悟。
  曹老师是一个有6年工作经验的外聘教师,第一学历为学前中专。第二学历为在职学前大专,于2014年4月底应聘到我园工作。在此之前,她曾工作于几所小型民办幼儿园,在职期间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
  一、教研过程
  9月下旬,我园的平衡区中提供了高低不同(20-40cm)的碳化木桩,厚薄(2-4cm)、长短不同(1-2m)的碳化木板和许多大小不一的轮胎,希望幼儿能充分利用这些低结构材料开展平衡练习活动。这些材料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以碳化木桩为桥墩,以碳化木板为桥面,搭建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小桥,开展了走小桥的活动。
  第一次研讨(10月14日)
  我:新材料投放了两个多星期。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度如何?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多吗?主要是哪个年龄班的孩子?有什么玩法?
  曹:刚开始时。各年龄班的幼儿都非常感兴趣,来玩的人很多。但从上个周末开始,人数少些了,来玩的主要是中大班的孩子,玩法主要就是搭建小桥走小桥。
  我:你是否考虑增加新的玩法呢?
  曹:我上网查过,但资料很少。
  我:能不能请两个大班的孩子试试搭跷跷板?
  曹老师请大班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取来了轮胎和木板。问:“你们会搭跷跷板吗?想不想试试?”两个孩子把轮胎平放在地上,再将木板平铺在轮胎上,试着玩了几下,说:“不行,木板翘不起来,没办法玩。”曹老师把轮胎竖立起来,让幼儿把木板从轮胎中间穿过去,搭建成一个低矮的跷跷板,她对幼儿说:“再试试,这样可以玩吗?”男孩先将左脚踩在木板上,再将右脚踩了上去。女孩刚试着踩上去,跷跷板晃动了,她赶紧把脚收了回来。曹老师想过去扶女孩,我悄悄地对她说:“先别扶,看看他们怎么办。”只见男孩双手扶着轮胎。说:“别怕!上来吧。”女孩手扶着轮胎,尝试着往木板上踩,反复3-4次后,他们终于成功了,开心地玩起跷跷板。这时,又陆续有几个大班幼儿参与其中。中班的几个幼儿看到后,动手搭建了一个完全用碳化木做成的跷跷板,还有一些幼儿也在尝试跷跷板的不同搭法。
  分析:研讨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旨在引导曹老师关注幼儿在平衡区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特点,并尝试推进幼儿的活动。在谈到开发新玩法时,可以发现曹老师是考虑过,但是比较依赖查阅网络或参考资料,而缺乏自己的探索。在幼儿搭建跷跷板时,能尝试着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但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沉不住气,想采取直接指导的方式介入。在我的提示下,她才终止了自己行为。结果,曹老师发现,虽然没有教师的介入,但是,材料不仅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性学习,还引发了中班幼儿的模仿性学习,使得幼儿成功地搭建了多种跷跷板。
  第二次研讨(10月21日、
  我:上次我们引导幼儿自主搭建跷跷板。一周时间过去了,孩子们玩的情况怎么样?
  曹:玩跷跷板的幼儿不是很多。玩小桥的幼儿要多些。
  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曹:是不是玩跷跷板太难了?
  我:幼儿站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是不容易的,这会影响他们参与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但对大班幼儿来说。走小桥练习平衡的难度有点低,你想用什么方法增加练习的难度?
  曹:是不是让小桥高一点,但不知道用什么材料比较合适。
  我:你可以考虑材料的综合运用,轮胎应该是很好的叠高材料。
  曹老师请几个大班幼儿把平衡区旁边的轮胎滚了过来。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要请你们用轮胎和木板搭一座高高的桥,谁愿意试一试?”他们个个举手。孩子们开始叠放轮胎,叠到第三个轮胎的时候,他们觉得差不多了,就把这三层高的轮胎作为桥墩,在桥墩上架上两条木板的一端,做成一个梯形高架桥。几个幼儿轮着尝试踩着木板往上走,开始走得挺快,但越靠近桥墩速度越慢,未走到顶端就害怕得跳了下来,嘴里还说着:“太高了!”曹老师悄悄地对我说:“是不是太高了,孩子掉下来怎么办?”我说:“别担心,让他们多试试,我们在旁边保护。你注意到孩子们走高架桥的动作了吗?”“是侧身横着往上走。”孩子们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胆子越来越大。走得也越来越稳,终于,有一个幼儿成功地走到轮胎上。并顺利地踩着另一条木板走下了桥。很快又出来了第二个、第三个成功的幼儿。他们欢庆成功的呼声,令在场的教师和幼儿都露出了笑脸。在旁边,另一架轮胎高架桥出现了。
  分析:通过活动现场的考察以及与曹老师的对话,可以看出她对充分利用材料,推进幼儿的平衡活动缺乏有效的方法。为此。我具体示范了怎样借助提问、激励等方法,引导幼儿自主利用轮胎和木板搭建高架桥。我还注意引导曹老师关注幼儿应对困难的态度和方式,了解适当难度的活动能激发幼儿挑战的兴趣,支持他们一次次地尝试直至成功。挑战的成功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并吸引更多幼儿的参与。
  第三次研讨(10月28日)
  曹:上周搭建的高架桥,幼儿都很爱玩,他们还用轮胎做了不同的组合。
  我:中班幼儿有没有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曹:好像很少。
  我: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曹:幼儿好像是喜欢和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玩。
  我:对,这可能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走高架桥对中班幼儿来说难度较大。你认为中班幼儿能挑战高架桥吗?有没有办法让中班幼儿也参与进来?
  曹:是不是可以鼓励大班幼儿带中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
  我: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有没有更加自然的办法呢?你看小桥的场地和高架桥的场地,你有没有发现问题?   曹:啊,这两个场地是分开的,并且不互通,我们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
  接着,我俩和幼儿一起,在高架桥的四周搭建了一些小桥。现在,高架桥和小桥共用了一个场地。大班幼儿自信地走高架桥,一会,中班幼儿也陆陆续续地尝试走高架桥,有的走上桥面后,看着下桥的木板,觉得自己难以走下去,就从桥上跳下来;有的是蹲下身,爬上了高架桥:还有的是侧着身子,蹲着挪动上桥。大班的幼儿说:“没什么好怕的,我们都成功了!”我对曹老师说:“你看中班的幼儿走高架桥和大班幼儿初学走高架桥的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好像幼儿都会蹲下来走和从桥面上跳下来。不过,中班幼儿蹲着走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有的幼儿是爬着上桥。”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中班幼儿开始直起身走,有的还露出了微笑,非常开心。我又对曹老师说:“你发现了吗?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走高架桥。”
  分析:在这次研讨中。曹老师主动向我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幼儿的活动情况,这说明曹老师已经能关注幼儿的活动了。曹老师还能根据场地的现实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运用曹老师的方法,使小桥和高架桥共处同一场地。这样,中班幼儿自然地参与了走高架桥的活动。并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成功。我适时地提问和解释,帮助曹老师理解了开放式活动场地的价值——使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都能参与活动,还有助于幼儿进行模仿性学习、探究性学学习、挑战性学习。
  二、教研感悟
  现场一对一式研讨是适合我园新教师较多状况的重要教研举措,可以有针对性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开展现场一对一式教研时,我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1.教师的专业特点,对症下药。由于年龄、教龄、学历、个性、职业经历等不同,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如曹老师有一定的带班工作经验,但学历水平不高。工作后没有参与过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她的专业特点是缺乏幼教新理念、策略和方法,并且,缺乏自信心。因此,在研讨过程中,我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她了解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她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示范、解释等策略。使她了解具体教育行为背后的专业理念、知识。
  2.现场研讨的实践性,即时引领。现场研讨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具体教育问题,结合这些现实问题向曹老师讲解理念,示范教育方法和技能具有很高的实效性。我还指导她即时实践相关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提升她的教学实践能力。
  3.专业成长的全面性,长期跟进。一对一式现场研讨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可以发现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不足。作为制定园本教研计划,选择教研活动组织方式的重要依据,使园本教研活动能引导教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结构,专业素养得以持续提升。这次一对一式现场研讨活动结束后,我和副园长进行了专项讨论,得知她指导的教师情况与曹老师类似。我俩梳理了新教师在专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此制定了我园短期、中期和长期新教师培训计划、教研活动计划。
其他文献
幼儿园力求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是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自身品牌的必要前提。作为一个成长、发展中的幼儿园,五年来,我们把“面向全体,自主发展,塑造幼儿阳光般的心态”作为办园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特色思考  探寻思辨,理解特色。我们组织全园教师学习、思考、质疑:究竟什么是特色?什么是幼儿园特色?什么可以成为我们幼儿园的特色?在学习比较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对特色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一、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角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体育游戏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手段。但是,幼儿园教师作为体育游戏的设计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设计缺乏体育知识、游戏情境单一,忽视突发的情感问题、缺少及时的情感鼓励,过多成人化语
我的阅读教学理念是主张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生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为辅。所以提倡“手不离本,眼不离本,用图引出文字,用文字补充图意”的做法。  阅读应该重视过程,而不是急于让幼儿掌握故事。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应该有新旧经验发生冲突、解决冲突的表现。正如皮亚杰所说:同化和顺应才能使儿童的原认知结构发生变化,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儿童发展。在阅读过程中,我利用幼儿阅读是从图画人手的特点,引导幼儿观察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支持幼儿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为了充分发掘游戏空间,开学初我们将中大班午睡室的周围、活动室的四角、过道以及走廊等场所都利用了起来,“娃娃家”“医院”“超市”“理发店”“休闲茶吧”“幸福加油站”等应运而生。  本以为这些预设的游戏区域,可以让中大班幼儿随时地、自由地、连续地开展游戏,但结果却非教师所愿——面对我们提供的色彩鲜艳
课堂“活”起来,儿童“动”起来,负担“减”下来,效率“高”起来,这是课程改革追求的理想效果。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尤其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限制,课改理念在实践中往往会走样。比如,当今幼儿园不少冠名为探究式的科学活动,如果仔细审视却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那么。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是怎样的?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必须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多视角、多层面地审视这些问题,并对司空见惯、貌似
我们去餐馆吃饭,服务员首先便会呈上一份菜单供顾客自主点菜。由“菜单”联想到幼儿体育,只有让孩子参与活动设计,在活动中有选择权和自主权,才能满足其胃口。如何构建丰富的“运动菜单”,充分发挥孩子运动的自主性?针对该问题,我们开展了“菜单式自助运动”专题研训活动,从运动内容菜单、运动实施途径与策略等方面展开了研讨。  一、研讨中集思广益  (一)构建自助运动菜单,让孩子在运动中“有菜可选”  菜单式自助
从陈鹤琴先生创办实验研究性质的南京鼓楼幼稚园算起,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在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将近100年。到201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2015年颁布《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表明我国的幼儿教育已经是一门专业的学科。  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专业知识、专业队伍。专业知识应该系统化,符合科学逻辑,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专业队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专业知识、专业精
教研背景  我们常常借鉴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的优秀成果用以推进本园的教育教学改革。为了提升借鉴外来成果的有效性,我们以高宽课程中的“六步冲突解决法”为案例开展教研活动,以帮助教师找到借鉴性学习国外学前教育优秀成果的正确策略。  教研过程  一、设计对比性案例  《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一书第五章是“高宽项目中教师和幼儿如何互动”,在“采用问题解决法解决冲突”的篇章里介绍了教师解
源于幼儿兴趣 贴近幼儿生活  宋丽芳    时值金秋,我园地处农村,黄豆正在收获。一天,高婧小朋友带来一株黄豆,她还向小朋友介绍了和爷爷奶奶一起去田里收黄豆的事。她的话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共鸣,他们纷纷讲起关于黄豆的各种事情。我决定围绕黄豆开展一个主题活动。    ●黄豆长在哪里  主题活动刚开展,孩子们就为“黄豆是长在地里还是树上”而争论不休。于是,我就联系附近农家,参与农民的收获活动。  我们来到
诗歌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儿童诗的内容浅显、凝炼,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诵、记忆和表达,易于幼儿的接受与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出“声”人“画”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将诗歌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幼儿,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充分